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树株繁多种类丰富----老课本记述的常见树木品种

(2024-12-30 19:52:49)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树木品种

乔木灌木

植树造林

分类: 教育史料
        树株繁多•种类丰富----
    老课本记述的常见树木品种
        树木是大地写在天空的诗。这句富有哲理的诗句,出自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先知•沙与沫》,形象地表达了树木与大地、天空之间的紧密联系,寓意着树木是自然界中一种美好的存在,如同诗歌一般。树木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它们不仅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还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文化层面,树木与人类的历史和文化紧密相连。树木不仅是生命的摇篮,也是文化的载体。地球、树木、人类与世界组成有机整体,密不可分。树株繁多种类丰富----老课本记述的常见树木品种

        我国先民很早就认识到树木种植养护的重要意义。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历代老课本中有关树木的课文内容,感受先民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普及教育。树株繁多种类丰富----老课本记述的常见树木品种

        清末出版的《居家杂字》第二十六课为“宅院树木”。内容为:“庄家广栽树株行,准备木材解桌张。桃杏小枣果李柰,榆柳椿槐有青杨。沟南涧北梨果树,松柏梧桐楸白杨。蓦墙东里抬头看,核桃软枣柿子桑,崖头岸上培栽广。砍伐柴薪挑选粱,杂色树株都兼有,拔去繁冗列成双。”课文通俗易懂,语言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易学易记。 课文把民众居家易接触的各种树木给以总结,以杂字形式编写,普及常识教育。 这些树木品种有成材林木,有果木、有经济树木、有炭薪树木等等,都是民众日常生活常见的树木。树株繁多种类丰富----老课本记述的常见树木品种

        树主要有根、干、枝、叶四部分组成。按树木生长类型分为乔木类,其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灌木类,其树体矮小(通常在6米以下),主干底矮。藤木类,其能缠绕或攀附它物而向上生长的木本植物(如爬山虎)。匍匐类其干、枝等均匍地生长(如铺地柏)。树株繁多种类丰富----老课本记述的常见树木品种

        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初等小学常识教科书第四册,第十五课,课文题目是“乔木和灌木”。课文内容为:“松、杉、杨、柳,枝干长大,直立地上,叫做乔木;月季、蔷薇,枝干低小,近地丛生,叫做灌木。”课文以举例形式描绘出乔木和灌木的区别和特征。课文上方勾画出像月季、蔷薇这些植物枝干低小,近地丛生,灌木的形状和特点。课文下面以勾勒出松树、杉树、杨树、柳树等这些枝干长大,直立地上,乔木树种的特点。课文介绍乔木和灌木两种树木特点。树株繁多种类丰富----老课本记述的常见树木品种

        乔木树种之中,松树是最具代表性的品种。清末出版初等小学春季国文第三册第六课,课文题目是“松”。课文内容为;“松,大树也。叶状如针,性耐冷,冬日其色常青,杆长而巨,可以造桥,可以造屋。”课文以文言文记述,易于理解。课文下半部分配以插图,画图以写实技法勾画出一株苍劲的松树,其挺拔繁茂,枝叶苍翠,不失为栋梁之材。树株繁多种类丰富----老课本记述的常见树木品种

        同样是清末出版初等小学春季常识课本第三册第十七课,课文题目是“松”。课文内容为;“松,大树也。随地生长,颇易繁茂。山麓海滨,无不宜松。叶状如针,苍翠之色,四时不变。其干长而巨,不易腐朽,故房屋桥梁器具之属,多以松木为之。”该课文又丰富了松树不择地域,顽强生长,而且四季常绿,不畏严寒,与竹、梅一起被民众美誉“岁寒三友”之称。其树干通直,木质油润,不易腐朽,是上等栋梁之才。树株繁多种类丰富----老课本记述的常见树木品种

        清末出版的初等小学常识课本第四册第五课,课文题目是“杨柳”。课文内容为:“杨柳,随处可种,临水尤宜。春初发叶,及春末叶渐多。花中结实,细而黑。蕊落有絮绽出。质软如云,色白如雪,随风飞舞,散于各处,影响健康,和安全。。。。。。”课文以实写意勾画出河边的垂柳现象。杨柳之树在我国栽植非常广泛。柳树与杨树属于杨柳科柳亚科,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在我国存在数千年之久,从海平面附近到5000米海拔的山脉中均可生长,对于环境要求不高,繁殖容易。在城市乡村中广泛种植杨柳树,其成材快,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茂密的枝叶,为城市提供快速的绿化效果。树株繁多种类丰富----老课本记述的常见树木品种

        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必需的氧气,被称为地球的“制氧机”。此外,树木能够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和有害微粒,净化空气,被称为“天然除尘器”。还能调节气温,降低噪音,并提供“空气维生素”等。树木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表达坚韧、希望和美好等情感。树木的精神和智慧对人类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们教会人类坚韧与包容,成为人类的导师。因此,保护树木不仅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求,也是保护人类文化记忆和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措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