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老课本
细说百年前的校园体育
稿件来源:南都晨报*南阳网本报记者 王渊博 文/图
秋冬时节,天气晴好,不少学校开展了各类学生运动会,随着一声声哨响,暖阳与寒风交织的校园气氛瞬间被点燃。阳光下,他们的活力四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美感。你知道吗,学校运动会不是现代人的专属,清朝末年时的学校运动会也一样精彩纷呈。那么当时学校举办的运动会比赛项目有哪些?学生是怎样参赛的?众人如何观看?打开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的历代老课本,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
翻开老课本
校园体育风生水起
皇粮国税博物馆馆长谢总喆介绍,清朝末年,随着西学东进的影响,体育运动越来越被各级学校学生接受和喜爱。为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振奋师生精神、活跃学校生活,学校的运动竞赛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翻开清末出版的单级初等小学国文课本第六册、第二十四课,课文题目是《运动会》,课文内容为:“学校开运动会。会场之中,圈绳为界。学生或竞走,或跳高,又为种种游戏。动作活泼,秩序整齐。来宾围坐四周,拍掌之声,不绝于耳。”该课文采用传统自右至左、自上而下阅读习惯印制,词语简练,易于理解。课文上半部分配有插图,直观地展现出学校正在开运动会的场景,画图采用以实写意的技法,勾画出教室旁边的操场上,一场丰富多彩的运动会正在进行。比赛场地以绳为界,划定比赛范围,比赛项目有竞走、跳高等,还有各种游戏表演项目。
谢总喆认为,这里所说的竞走项目,在古代汉语中更多地用来描述人们为了某种目的争先恐后奔跑的情景,应该和短距离赛跑相同。在现代汉语中“竞走”通常指的是竞走比赛,其特点是走时两脚不得同时离地,脚着地时膝关节不得弯曲,以最先到达目的地者为胜。从插画上可以看出,课文里的竞走是短距离赛跑,插图中的三个小学生在赛道内争先恐后,鼓足劲头向前冲。
课文插图中,参加跳高比赛的学生在助跑后奋起一跃,争取取得好成绩。跳高是由一系列的动作来完成的,运动员在助跑中积蓄力量,一跃而起,挑战着自己的极限。跳高比赛不仅是体育竞技的一部分,还象征着人类不屈不挠和勇攀高峰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每一次技术革新和运动员的突破中都得到了体现。
课文还记述了赛场上的各种游戏活动。谢总喆认为,这些游戏应该是团队表演项目,如团体操、健身操、武术表演、推铁环、拍皮球、游戏足球等趣味性表演。因此,课文记述其动作活泼,秩序整齐,不时变换各种队形,组成多样的图案,展现技巧,吸引观众。从课文插图可以看到,参加游戏的一列少年,着装整齐规范,手拿道具,动作整齐划一、英姿飒爽。观众席上的师生热情高涨,叫好声、鼓掌声不绝于耳,为运动员加油鼓劲。
清末民初
体育运动成为新时尚
文献记载,清末各种改良运动推行迅速,学校各项体育活动逐步兴起。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上海部分新学就开始举行以田径项目为主的校内运动会。辛亥革命后,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到1920年,体育运动项目异彩纷呈,包括田径、足球、武术、篮球、网球、棒球、游泳、越野赛跑等。民初的老课本中有记述学生平时在草地打皮球、打铁环,进行体育娱乐锻炼的内容。
上世纪30年代出版的常识课本中,已有足球比赛项目。小运动员起跑、跳跃、投掷,尽情挥洒着汗水,课文均配有插图,插图中的小学生在草地上打铁环、拍皮球。谢总喆认为,打铁环应该是推铁环,插图中的小学生用一根细棍滚动铁环在草地运动。推铁环是旧时传统儿童游戏,一般使用长柄的铁钩子推一个直径50厘米左右的铁环向前跑,有的还在铁环上套两三个小环,滚动时更响亮;拍皮球运动既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又为篮球比赛作准备;足球运动中,小运动员在赛场上挥洒汗水,展现出少年儿童的朝气蓬勃与团队精神。
谢总喆认为,
运动会是学校体育运动竞赛的一种重要形式,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学校体育运动不仅关乎身体健康,还有助于塑造精神面貌和社交技能。运动场上,不管是跳高、跳远、赛跑、扔铅球,还是球类和团体操比赛,师生用汗水和努力诠释了运动的真谛,也展现了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大家收获的不仅仅是奖牌与荣誉,更是对自我的超越,对团队力量的深刻认识。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