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文献南阳
文献南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8,692
  • 关注人气:3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侨精神历久弥新----在文献中解读华侨创业奋斗足迹

(2024-11-05 19:32:46)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华侨

创业历程

时代精神

分类: 家书文献
          华侨精神•历久弥新----
  在文献中解读华侨创业奋斗足迹
           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 我国的古称“华”,“侨”是寄居、客居之意。古人把寄居他乡的人称为“侨人”和“侨士”,各国均有华侨。清末民初,共约1000多万华人走出国门,在南洋诸岛国创业,开辟华侨生产生活新天地。广东、福建两省靠近南洋,民众又富于冒险,敢于向外发展。因此,华侨之中,广东、福建两省的人占了大部分。华侨们在海外干事创业吃苦耐劳、敢拼敢干、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情系桑梓,形成进取、勤劳、开放、包容、奉献的华侨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在海外的传承和结晶,也是人类共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侨精神历久弥新----在文献中解读华侨创业奋斗足迹

        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有关华侨文献中,解读华侨们劈波斩浪,勇于奔赴世界各地,敢打敢拼,开拓发展,在不同领域创造卓越成,仍然始终保持着对中华文化的情怀和传承,积极回报桑梓的华侨精神。华侨精神历久弥新----在文献中解读华侨创业奋斗足迹

        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版的高小国文第七册第十九课,课文题目是“华侨”,课文共分三部分记述。第一部分记述“华侨的人数”;第二部分记述“华侨的职业”;第三部分记述“华侨的特长”等。课文内容为:一是华侨的人数。我们中国人住在外国的叫华侨。世界各国都有华侨,共约1000多万人,在南洋群岛的最多。因为广东、福建两省靠近南洋。人民有富于冒险性,大都向外发展。所以,华侨当中广东、福建两省的人占了大部分。二是华侨的职业。华侨在国外有的做工,有的经商。在南洋群岛的多数经商,在欧美各国的多数做工。工人有自动去的;有招募去的;还有一部分被贩卖去的工人,去做垦荒、开矿等工作。工资极低,生活极苦。商人多是自动去的,也有是工人半途改业的。在南洋各地,经济上华侨最有势力。三是华侨的特长。华侨有一种特长为世界各国所不及的,就是能吃苦耐劳。
华侨精神历久弥新----在文献中解读华侨创业奋斗足迹

        许多华侨在海外凭借传统手艺打天下,通过辛勤劳动在当地生存并发展,为新一代提供了更多发展的机会。华侨华人有着强烈的寻根情怀,虽然生活在海外,但对祖国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依然强烈。他们积极参与“寻根之旅”等活动,传承中华文化,自立自强。华侨华人在国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们在工程师、医师、会计师、科学家、企业家等多个领域都有杰出表现,展现了自力更生的精神。
        华侨华人注重传承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华文化,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华侨华人在海外通过社团和同乡会等方式团结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团体凝聚力,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同时不断回报家乡,支援家乡教育基础设施等建设。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的1946年侨民师范学校学生成绩表,见证华侨领袖陈嘉庚的爱国热情。华侨精神历久弥新----在文献中解读华侨创业奋斗足迹

        该 “国立第二侨民师范学校学生成绩家庭报告表”是国立第二华侨师范学校1946年春季一年级丁班廖鸿瑞的学生成绩家庭报告表,该表详细记录了华侨第二师范学校当时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业结果。这份珍贵的侨师成绩表见证了陈嘉庚先生创办侨师的爱国热情。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长期飘泊海外,深切体会到只有祖国的富强和统一,才是华侨的惟一靠山。祖国要想强大,只有普及和提高教育,华侨在海外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因此,他一生尽心竭力始终为此身体力行。1940年,67岁的陈嘉庚率领南侨回国慰劳考察团,圆满完成任务并返洋之后,论述在闽粤创设华侨师范学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国立第一侨民师范学校(校址在厦门曾厝垵),自1941年10月创办,历经八年风风雨雨,培养青年学子八百有余。抗战期间,广大师生员工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不少同学还毅然投笔从戎。国立第二侨民师范学校(原址在乐昌县武平乡)创办于1942年8月,1936年1月迁至广州西村美华中学旧址。历届毕业生在弘扬中华文化,为普及和提高华侨教育所作的努力,备受海外侨胞称赞和当地政府好评。
        史书记载,早在汉代,就有当时的中原先民“入海市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赉黄金杂缯而往”。更重要的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在世界不同地域立足扎根,开拓发展,却始终情怀桑梓,信守中华文化之根。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大批华侨寄给家乡“侨批”,是当年海外华侨通过海外民间机构寄至国内的一种集“信件”“汇款单”于一体的邮传载体,是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是“跨洋越海的亲情载体。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侨批誉为“侨史敦煌”,于2013年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华侨精神历久弥新----在文献中解读华侨创业奋斗足迹

        广东开平蚬冈是著名的侨乡,旅居海外乡亲四万多人,主要聚居美、加及港澳台等。华侨同胞向来热心家乡建设,积极回乡投资经商,兴办各项公益事业。主要有兴建学校、医院、侨联大厦、公路建设、牌楼、凉亭、祠堂、文明村建设等,为家乡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得到了乡亲们的一致赞赏。这些侨批以传统中式红条封为主,就是中间书写收件人姓名处为一竖式带状红色宽条,给人以喜庆热烈祥和气氛。华侨精神历久弥新----在文献中解读华侨创业奋斗足迹

         1936年,一个叫敦和的侨民,自美寄给家乡母亲及叔叔的侨批有多封,讲述在异国他乡历尽艰辛、艰苦创业,辛辛苦苦挣得银钱委托侨批局寄给家里贴补家用,并对钱项进行分配,如伯父多少、婶母多少、舅舅多少钱等。又有让叔叔放心把堂弟送往赴美客船,一起在海外创业等思想恋情的肺腑之言。华侨们在赡养眷属、交流亲情、报效乡梓等方面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体现了海外侨胞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每一封侨批都蕴涵着华侨的故土乡愁、家国情怀。记录着华侨们远渡重洋谋生的生存状态。侨批虽已成为历史,侨批文化却历久弥新,其中蕴含的宝贵精神更在海外侨胞中代代相传的一种时代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