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走跳高·游戏表演----
百年前学校运动会丰富多彩
清朝末年,随着西学东进的影响,体育运动越来越被各级学校学生接受和喜爱。为了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奋发向上、振奋师生精神、活跃学校生活,增强集体主义和荣誉感等,学校的运动竞赛活动也开展的
如火如荼。那么当时学校举办的运动会比赛项目有哪些?都有哪些人参观呢?效果如何?现通过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历代老课本中有关体育开展和比赛内容,解读那时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开展体育比赛的往事。
清末出版的单级初等小学国文课本第六册第二十四课,课文题目是“运动会”。课文内容为:“学校开运动会。会场之中,圈绳为界。学生或竞走,或跳高,又为种种游戏。动作活泼,秩序整齐。来宾围坐四周,拍掌之声,不绝于耳。”该课文采传统自右至左、自上而下阅读习惯印制,课文语言以文白相间言文记述,词语简练,易于理解,课文断句以文字右下小圆点标注。课文上半部分配有插图,画图勾画出一个学校正在开运动会的场景。画图采用以实写意的技法,勾画出教室旁边的操场上,一场丰富多彩的运动会正在进行。比赛场地以绳子界开,划定比赛范围。比赛项目有竞走、跳高,还有各种游戏表演项目。
这里所说的“竞走”项目在古代汉语中更多地用来描述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争先恐后地奔跑的情景。应该和短距离赛跑相同。在现代汉语中“竞走”通常指的是竞走比赛。其特点是走时两脚不得同时离地,脚着地时膝关节不得弯曲。以最先到达目的地者为胜。从画图上可以看出,课文里的竞走是短距离赛跑。画图中的三个小学生在赛道内争先恐后奋力拼争,鼓足拼劲,争夺冠军。跳高是一种田径赛的常见运项目,是由一系列的动作来完成的,其中包括有节奏的助跑,单脚来起跳,以及越过横杆来落地等。计算成绩的时候按照越过横杆时的高度来计算。跳高比赛不仅是体育竞技的一部分,还象征着人类不屈不挠和勇攀高峰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每一次技术革新和运动员的突破中都得到了体现。
课文记述比赛场上还有种种游戏活动。这些游戏应该是团队表演项目,如团体操、健身操、武术表演、推铁环、拍皮球、游戏足球等等趣味性表演。因此,课文记述其动作活泼,秩序整齐,不时变换各种队形,组成多样的图案,吸引观众。课文插图中参加游戏的一列少年,着装整齐规范,手拿道具,动作整齐划一,英姿飒爽,因此,引来在坐四周的嘉宾拍掌叫好之声,而且叫好声、鼓掌声不绝于耳。
文献记载校,清末各种改良运动推行迅速,学校各项体育活动开始逐步兴。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上海部分新学就开始举行以田径项目为主的校内运动会。辛亥革命后,则出现了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到1920年体育运动项目异彩纷呈,包括田径、足球、武术、篮球、网球、棒球、游泳、越野赛跑、童子军等。民初的老课本中记述学生平时在草地打皮球、打铁环,进行体育娱乐锻炼。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常识课本中,已有足球比赛项目。课文均配有插图,画图中的小学生在草地上打铁环、拍皮球。打铁环应该是推铁环,画图中的小学生用一根细棍滚动铁环在草地运动。滚铁环是旧时传统儿童游戏,一般使用长柄的铁钩子推一个直径50厘米左右的铁环向前跑。有的还在铁环上套两三个小环,滚动时更响亮。拍皮球运动是为篮球比赛做准备。足球运动更是培养团队拼搏精神。
运动会是学校体育运动竞赛的一种重要形式,多在每年春秋两季举行。此时气温适宜,阳光明媚,适合学生身心锻炼。学校的运动会比赛项目多以跳高,跳远,赛跑,扔铅球,以及球类和团体操比赛等。体育运动会以发展学生之体力,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磨练意志、养成尚武精神的作用。也是全面检阅学校田径运动开展情况,检查教学和训练成果,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如今,各级学校运动会普遍开展,并日益成为学校的传统活动和学校教育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