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打陀螺到抽空钟,这玩具传承数千年

(2024-10-05 18:56:01)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南阳文献

打皮牛

陀螺

空钟

分类: 南阳民俗
从打陀螺到抽空钟,这玩具传承数千年
        “杨柳儿活,打陀螺;杨柳儿青,抽空钟。”该童谣记载在明代刘侗和于奕正所著《帝京景物略·春场》中,而且还记述了陀螺和空竹的制作方法及玩法。陀螺是我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南阳民间称为“打皮牛”。陀螺的形状上半部分为圆形,下方圆锥形状。玩时可用绳子制成的小鞭子缠绕,用力抽绳,使直立旋转。陀螺也是历代青少年们十分熟悉和喜爱的玩具。陀螺源于我国,从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发掘了石制的陀螺。由此可知,陀螺在我国最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从打陀螺到抽空钟,这玩具传承数千年

           说到“空钟”,人们马上想到“空竹”。空竹,古时称胡敲、空钟、空筝,俗称嗡子、闷葫芦、风葫芦、响葫芦等,也是传统民间传统玩具。传统的空竹有单轮和双轮之分,双轮的空竹形如腰鼓,以竹或木制成,两头为两只扁平状的圆轮,轮内空心,轮上挖有四五个小孔,孔内放置竹笛,两轮间有轴相连;单轮的空竹则形如陀螺,一侧有轮。因其轮内空心而有竹笛,故名“空竹”。空竹游戏一般称为抖空竹,江南又称之为扯铃。空竹也传统玩具文化苑中一株灿烂的花朵。流行于全国各地,天津、北京及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尤为盛行。但空钟还是有别于空竹。从打陀螺到抽空钟,这玩具传承数千年

        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上世纪20年代出版的初等小学第3册国文第27课,课文题目是“空钟”一文。解读传统空钟的制作方法和玩法,以及和空竹的区别。该课文内容为:“截竹为空钟,旁有门,中有柄,取绳子绕柄急抽绳,空钟转,其声汪、汪。”课文采用自上而下、自右至左的传统阅读方法印制,课文断句以空格形式,以文言文记述,语言较浅显易懂,易于理解。课文上中部配有插图,插图采用写实技法,刻画出两个小朋友衣着整齐,在一棵大树下正在玩空钟。他们用绳子作鞭子抽打空钟,空钟在地上高速不停旋转,同时发出了汪、汪的响声。两个人玩的非常高兴,用小鞭子抽打几下,便停下来欣赏空钟旋转,感受空钟发出汪汪响声,两人越玩越有劲,神情专注。从打陀螺到抽空钟,这玩具传承数千年

        课文所描绘的空钟,是用竹子制成的玩具。其制作方法记述的非常简略,即截取竹竿一小节,中间插有一根细小棍子作为支撑点和柄。竹节上开有小洞口,用绳子绕圈竹节使其在地上旋转,再继续抽拉,即发出嗡嗡或汪汪响声。课文画图中的空钟也非常简洁,和打陀螺的玩法基本一样。也有人为了使陀螺旋转时发出响亮的声音,将陀螺身挖成中空,陀螺侧身有一长条状小空隙,当陀螺旋转时就可发出蜂鸣的响声,所以陀螺经过匠工的巧思琢磨,历经时代的演变,科技的改良,已有各式各样的材质与形状出现,所以陀螺经过匠工的巧思琢磨,不只老少咸宜,也更好玩、更臻完美。从打陀螺到抽空钟,这玩具传承数千年

         空钟也随着时代和玩法的更新,后来演绎成单轮和双轮空竹。双轮的空竹形如腰鼓,以竹或木制成,两头为两只扁平状的圆轮,轮内空心,轮上挖有四五个小孔,孔内放置竹笛,两轮间有轴相连;单轮的空竹则形如陀螺,一侧有轮。因其轮内空心而有竹笛,故名“空竹”。这种空竹以竹棍系线绳缠绕木轴拽拉抖动。抖空竹的基本技巧包括上下抖动和横向抖动。随着绳子的抖动,空竹在空中旋转并发出响声。上下抖动时,主要手法是右拉左送,要做到轻拉慢抖线不松。右手用力,大臂带动小臂,以小臂带动手腕,使空竹在身前上下浮动。横向抖动时,右手用力向右上方抖拉,左手紧随,保持线不弯,空竹向左回落。这些技巧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抖空竹是靠四肢巧妙配合完成的运动项目。当双手握杆抖动空竹做各种花样技巧时,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下肢的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加之颈椎、腰椎都在不同程度地运动着,因此抖空竹有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抖空竹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打陀螺到抽空钟,这玩具传承数千年

        该课文为我们记忆了空钟的传统制作方法和玩法。作为民间儿童玩具,不论是陀螺、空钟、空竹、毽子、跳绳、扯铃等传统的民俗技艺玩具游戏项目,在流传过程中被继续保存下来,有些则随着时代的演变,经过改良创新变成好玩的益智玩具。因此,从古代至今,不同年代的童玩发展虽不尽相同,但都带给孩童们欢乐的童年时光,增添许多回味无穷的童年记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