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隐居南阳忠慎勤勉----清代教科书讲述诸葛武侯先生

(2024-09-28 19:36:40)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诸葛亮

隐居求志

躬耕南阳

分类: 南阳民俗
       隐居南阳•忠慎勤勉----
  清代教科书讲述诸葛武侯先生
      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诸葛亮早年隐居南阳,躬耕求志,刘备曾三顾茅庐求贤若渴,倾心听取诸葛亮的策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章武元年,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卒于北伐途中,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千古人龙”尊称。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隐居南阳忠慎勤勉----清代教科书讲述诸葛武侯先生

        诸葛孔明先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被我国传统文化中称为“忠臣”“智者”的代表人物。历代文献史书传赞有加。隐居南阳忠慎勤勉----清代教科书讲述诸葛武侯先生

        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清末出版的初等小学堂新国文第六册第二十八课“诸葛亮”一文,感受诸葛武侯高瞻远瞩、勤政务实,励精图治,清正廉明,任人唯贤的高尚品德。该篇课文内容为:“诸葛亮隐居南阳,刘备三顾其庐。始得见,与语,大悦,遂出任事。及备帝位,亮为丞相。帝崩,受遗诏辅后主。时南夷不服,率军征之。夷酋孟获,以勇悍著。亮欲服其心,七擒而七纵之。获止不复去,南方既平。更北出伐魏,与魏将司马懿相持不下,旋以病卒于军。”隐居南阳忠慎勤勉----清代教科书讲述诸葛武侯先生

      该课文采用传统自右至左、自上而下阅读习惯木板刻印技法印制线装。课文语言以纯文言文形式记述,言语厚重,词句精炼,通篇内容短小精悍,课文断句以小实圆点标注。课文讲述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隐居卧龙岗,淡泊明志,静观天下局势。刘备得知其大才后,三顾茅庐,虔诚之心感动诸葛亮。于是,孔明先生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名篇“草庐对”。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成功占领荆州、益州之地,与孙权、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隐居南阳忠慎勤勉----清代教科书讲述诸葛武侯先生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刘备伐吴于夷陵之战失败后,刘备于永安托孤于诸葛亮。刘禅继位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但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隐居南阳忠慎勤勉----清代教科书讲述诸葛武侯先生

        该课文以“诸葛亮隐居南阳,刘备三顾其庐”开篇点名“三顾茅庐” 的故事。诸葛亮在出师表讲明“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东汉末年,天下动荡不安,诸葛亮隐居求志,躬耕于南阳卧龙岗。刘备作为汉宗室的后代,听闻诸葛亮有卓越的才能和学识,于是带着关羽和张飞,三次亲自到诸葛亮的隐居地(南阳卧龙岗)茅庐中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最后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打动,决定出山帮助刘备。尽管拜见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挑战,如诸葛亮不在家、外出闲游等,但刘备始终保持诚意,最终成功说服诸葛亮出山。隐居南阳忠慎勤勉----清代教科书讲述诸葛武侯先生

        清末1892年出版的南阳县手绘彩色地图中,南阳城西卧龙岗的“诸葛庵”地名下面附注“即诸葛亮躬耕处”。三顾茅庐不仅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和诚意,也成为后来人们用来形容诚心诚意邀请或拜访他人的典故。它强调了诚意和耐心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以及对于人才的重视和珍惜。这个故事不仅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引用,也在日常生活中被用来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耐心和诚意,最终达到目标。隐居南阳忠慎勤勉----清代教科书讲述诸葛武侯先生

        该课文以“七擒孟获”作为孔明足智多谋,以攻心为上的战略,成功地平服了叛乱,稳定了南方,使他可以专注干北代而无后顾之忧。孟获,三国时期南中一带少数民族的首领,先主崩,获随雍阊反。蜀相诸葛亮亲征,百战百捷。闻得有孟获,向为本地的夷、汉所服,与之战,擒之于盘东。亮纳参军马谡策,赦孟获以服南方。后南中平,获随亮归成都,任御史中丞。终亮之世,南方不敢复反。隐居南阳忠慎勤勉----清代教科书讲述诸葛武侯先生

        七擒孟获,是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首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使对方心悦诚服。 “七擒孟获”在《三国演义》中作为大书特书的篇章,历来广为流传。蜀承相诸葛亮听说叛军首领孟获深被当地的夷、汉民众所敬服,便设法把他捉获。诸葛亮领他观看蜀军的营阵,问他:“此军如何?”孟获不服,说:“以前我不知道蜀军的虚实,所以败,现你让我观看了营阵,再打我肯定能赢!”诸葛亮便把他放掉,让他回去组织人马再战,就这样一连七擒七纵,当诸葛亮最后一次释放孟获时,孟获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再反叛了!”隐居南阳忠慎勤勉----清代教科书讲述诸葛武侯先生

        诸葛亮功绩震寰宇,被世人尊称“智圣”。诸葛亮一生勤勉谨慎,言、行、功业处处体现着他尽忠为国、虚心纳谏、廉洁奉公、严明法纪、一身正气的典范精神。武侯忠顺勤劳、尽职尽责、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值得后人发扬传承。隐居南阳忠慎勤勉----清代教科书讲述诸葛武侯先生

        为纪念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全国多地建有祠堂纪念。其躬耕地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名扬海内外。历年来,南阳在卧龙岗举办“诸葛亮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文化活动。钟灵毓秀的南阳孕育了诸葛亮等等历代名人。“躬耕南阳,走向世界”,南阳正在把诸葛亮文化、诸葛亮精神推向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