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议论述说借物喻人---从刘基《说虎》略谈清末高小推行论说文

(2024-09-26 19:42:26)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论说文

刘基说虎

高小课本

分类: 教育史料
           议论述说•借物喻人----
从刘基《说虎》略谈清末高小推行论说文
        清末,随着西学东进影响,近代民众的各种社会生活发生大的变迁,特别是教育出现了学堂取代私塾。光绪二十九年(1904年),清朝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设小学堂,分初等和高等两级,合并设立者称两等小学堂。初等小学堂儿童七岁入学,修业期初为五年,后改四年;高等小学堂修业四年。辛亥革命后,学堂改称学校。初等小学校修业期四年,高等小学校修业三年。1922年后称完全小学,修业年限为六年,其中初小四年,高小二年。议论述说借物喻人---从刘基《说虎》略谈清末高小推行论说文

        高小阶段开始推行论说文。论说文是以议论、述说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议论文和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说明文两类。但是,议论和说明这两种表达方式之间,虽有区别,也有联系,有时较难区别,所以也常常将议论文和说明文归为一大类,统称论说文。议论述说借物喻人---从刘基《说虎》略谈清末高小推行论说文

        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版的新学制高级国文第三册第一课,课文题目是“说虎”一文。解读这种以议论和述说老虎为主的文章,借物喻人,以小见大,所表达用力不如用智、自用不如用人道理。课文内容为:“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课文采用传统自上而下,自右而左的阅读方式印制,以文言文语言记述,断句采用右下小圆点标注。课文最上边注解该课文解读方法。如“先就力字郑重言之,为下文智字作反振。用疑问作翻转,笔宽舒。兴起比较分明。如此著议,富有包孕。凡自恃有勇力者,知其所戒。”课文后面附注“篇法”。是文以能用“智”为柱意,盖呆行说虎,无重大关系,文便无甚价值。文从虎之有力,想起其对方之智,又从斗力不如斗智,交互比较,藉以说其人事,更将人与循环虎互发,是为论说文。即小见大,类推并叙之法。
        课文记述老虎的力气比人的力气不止大一倍。老虎有锋利的爪牙,但是人没有,又使力气比人大几倍。那么人被老虎吃掉,就不奇怪了。然而老虎吃人不常见,而老虎的皮常被人拿来做坐卧的物品,为什么呢?老虎使用力气,人运用智慧。所以,人被老虎吃掉,是因为有智慧和工具而不能利用。因此世上那些只用力气却不用智慧,和只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不借助别人的人量,跟老虎一样。他们像老虎被别人捕捉到而坐卧在他们的皮上,有什么值得奇怪呢?
        作者借虎喻人,并使用托物寓意的手法来总结经验教训,说明要做一件事,不能光凭力气,还要讲方法,讲智慧,并借助外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效果。说明不懂得运用智慧,不会凭借外界力量,只凭自己的力量一味盲干,就会招致失败的道理。 所以我们要做一件事,不能光凭力气,还要讲方法,讲智慧,并借助外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效果。
        该课文出处《郁离子》 ,作者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浙江青田人,元武宗至大四年出生于江浙行省处州路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使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明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因而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这种论说文在上世纪前期在高小阶段较为普及,其文白相间的语言和纯白话文相比,增添几分雅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