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稔年丰·欢乐喜庆----
“丰收节”里话丰收
金秋八月,硕果累累、瓜菜飘香,五谷丰登、牛羊肥壮。“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甜蜜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好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给人一种
春华秋实 的感受。
农耕文明社会,农事活动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民以食为天”,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寿年丰。
“把酒话桑麻”、“稻花香里说丰年”是中华民族重农盼丰收的主题。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最基本的特征。农业丰收,万事皆兴。国家历来重视三农工作,1941年,就曾设立农民节。
中华民族最注重的传统节日就是过年。过年就是庆丰收的最好表达方式,“年”字最早的写法是一个人背负成熟的禾的形象,表示庄稼成熟,丰收在望。
“中国农民丰收节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定为此节日,这是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更是一件蕴涵人民情怀的好事。
在第七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让我们透过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的系列“欢庆丰收牌”月饼糕点商标签等文献,记忆农民丰收的甜蜜喜悦之情。感受农民群众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与时令瓜果是中秋节令食品,是秋收的果实,也是民间享受节日亲情的又一重要物象。每逢中秋,人们以家庭团聚的形式,分享这些象征劳动成果的美食。
人们共庆秋收的喜悦,共享丰收果实的芬香。在天高云淡的季节里,在乡情浓浓的思念中,人们带上月饼、瓜果、美酒等礼品走亲访友,恭贺丰收年景,共话秋季收成。
中秋节馈送月饼的习俗在民间广为流行,她融洽了亲友、邻里、家族到关系和社会关系,营造了中秋节日的欢乐气氛。
中秋之夜,人们无论是在相守一处还是远隔千里,都要在同一时节、同一月光的沐浴下,共享象征团圆的月饼,品尝新收获的瓜果的馨香,分享亲情与友情的和谐融洽。
中秋是传统大节日,中秋节的核心文化内涵是庆贺团圆,共庆丰收喜悦。传统中秋佳节的月饼手工制作,香脆甜蜜、包装简朴。在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玉露润凉,丰收在望的美好季节里,家人团聚,祭月、拜月,赏月,吃一口香甜的月饼,饮一口琼浆美酒,话一段家长里短。。。。。。天上明月照,人间情怀绕,这美妙的气氛犹如仙境一般。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中秋节俗贴近了民众生活的需要,民众将秋季的节俗都集中到中秋。农民渴盼丰收,国家希望农民丰收。因此,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全国性节日,致敬农民、礼赞丰收,让农民丰收节有着特殊的意义。
还记得当年背诵的秋天一派丰收景象的诗歌《秋天到》:
秋天到,秋天到,田里庄稼长得好。
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高粱胀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秋天到,秋天到,园里果子长得好。
葡萄串串紫,柿子挂树梢,黄澄澄的是梨,红彤彤的是枣。
秋天到,秋天到,菜园蔬菜长得好。
冬瓜披白纱,茄子穿紫袍,白菜一片绿油油,又青又红是辣椒。。。。。。
国家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喜庆的红灯笼随风摇曳,梅梢的喜鹊传来喜讯。
国家设立“农民丰收节”,既是亿万农民庆丰收、晒丰收的节日,也是全社会享丰收、助增收的节日。设立这一节日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也利于展示农业的丰收成果,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在国家的重中之重地位,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劳动是创造幸福的基石,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丰收的喜悦是辛勤耕耘创造的硕果。农民丰收节提振的是亿万人的精气神,鼓舞的是奋斗者的精神,激发起全国人民振兴乡村的美好愿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