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盐酱醋•调和生活----
前人厨房里的味道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样是老百姓日常家庭生活维持生计所必需物品,也是民众居家过日子每天为生活而奔波的七件事。有柴有火,才能有温饱;有米谷,才能有饭食;有米有油,才能吃得香;有油盐酱醋,饭菜才能有滋有味。饱食之余,饮一杯茗茶,舒缓疲劳,清理身心百味油腻,为生活充足能量。开门七件事之中“柴米”是维持生命的必需品,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油盐酱醋”是高一层次消费的调味品,调出生活新味道,使民众餐食津津有味。而茶却超脱了物质的存在,寄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在古人的生活中“油盐酱醋”就是最好的调味品。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的有关老课文中多次将油盐酱醋四种调味品讲解给蒙童少年,使其品享生活的味道,更好体验人生的味道。清末出版的初等小学国文课本第二册第六课,课文题目是“烹饪”。课文内容为:“油盐酱醋调和”。课文以插画形式刻画出油瓶、盐罐、醋壶、酱油瓶四种常用调味品。食用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烹饪的必需品,还是民众获取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食用盐对人类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维持水盐平衡、促进消化、调节食物味道,以及为人体提供必要的微量元素。醋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食用价值极高。它能够去腥膻、减辣添香、引甜催熟等作用。烹饪时放入一些即可酸香可口,增加食欲。食用酱在烹饪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增加食物的口感和味道,还能调整食物的酸碱平衡,起到保护作用,还能增加食物的色彩。
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初级小学常识课本第四册第六课,课文题目是“怎样烹调?”。课文内容为:“煎鱼,炖肉,炒白菜、拌萝卜,用什么做料?油、盐、糖、酱、醋。”课文使用一个页面以插图形式记述。插图采用以实写意技法勾画出一个家庭厨房中,女主人正在清理鱼,准备煎鱼。然后又将肉剁好,在灶台炖肉。厨房内的案板上放着油盐酱醋糖,以及各种厨具。画图最下面勾画出在一条街上的副食商店橱柜里,摆满油盐酱醋等调味品出售。课文以煎鱼,炖肉,炒白菜、拌萝卜,用什么做料提出疑问,启发小朋友思考。课文的答案就是油、盐、糖、酱、醋。
生活中,盐是"百味之王",盐为调料第一。百姓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就是盐。糖被称为"百味之首"。糖虽然也是一种常见的调味料,但其重要性主要在于为食物增添甜味,丰富人们的味觉体验。该课文中拌萝卜中加糖则味道更鲜美。
同样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初级小学常识课本第二册第十五课,课文题目是“烹调?”。课文内容为:“煎鱼,炖肉,炒青菜,煮豆腐,要加些什么样作料?油、盐、糖、酒、酱油”课文左上和右下皆以插图说明。左上画图勾画出一个妈妈正在执勺做饭菜,女孩子正在帮忙烧锅,男孩子正在切菜。右下画图勾画出厨房的各种调料,如油、盐、糖、酒、酱油等。该课文又将酒作为调料列出。其实酒也是非常好的调味品,如黄酒、调料酒、葡萄酒、啤酒等,画图中的酒应该是秘制黄酒。黄酒因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成分,在烹饪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酒精含量适中,味香浓郁,富含氨基酸等呈味物质,使得黄酒成为许多菜肴的绝佳佐料。在烹制荤菜时,特别是在处理羊肉、鲜鱼等食材时,加入少许黄酒,不仅可以去除腥膻味,还能增加食物的鲜美风味。葡萄酒入菜,成品金红光亮,甘甜味美,味道清香,与猪牛羊等红肉是绝配,白葡萄酒则适合烹调海鲜类等白肉。
家的味道是最难忘的记忆,也是妈妈的味道。妈妈做一手好菜不仅靠厨艺,更要各种调味品搭配。调味品在烹饪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能够提升食物的口感,赋予食物独特的香气,使食物更加诱人,还能掩盖食物的不良味道,如腥味、膻味等。生活中,科学正确的使用调味品能够使菜肴更加美味,提高人们的食欲和饮食水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