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文子的治学之道

(2024-05-08 20:06:48)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孔文子

勤学

不耻下问

分类: 教育史料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文子的治学之道
        孔文子(不详—前480年),姓孔、名圉(音y),卫国大夫,聪明好学而又谦虚,经常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世之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孔圉去世后,国君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文”是谥号,“子”是尊称。孔圉勤敏好学,而又非常谦虚的优秀品质受到后世效仿。民众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作为治学做人之美德,也是古代先贤们极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文子的治学之道

        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清末出版的初等小学堂国文第二册第五课课文题目“好问”一文,解读孔圉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渊博的所有人,而不认为这样做是可耻之行。该课文内容:“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课文采用传统自右至左、自上而下阅读习惯石印印制。课文语言以文言文形式记述,言语凝练,共三句话,易于理解,没有断句标注。课文使用一页文字记述,一页面以插图形式直观讲述。插图以传统人物画技法,勾画出孔圉来到一介书生家里求学问理场景。画图中的孔圉身着官服,头戴官帽,进书生柴房仍然行脱鞋礼,态度谦卑,在室内不耻求问与年纪轻轻的读书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文子的治学之道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就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篇》第十五章,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该章节讲述子贡问孔子,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对答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子贡也是卫国人,也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而质疑。孔子认为,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遇到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品质,因此郭君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恰当。其实,生活中孔圉也有不齿之事,这就是子贡发问质疑的缘由。孔子在这里只谈孔文子勤学好问谦虚的优良品质,回避其生活中的缺点与不足。
         谦虚是做人的一种美德,再聪明之人,学问再高深,他的知识与人类整体的知识相比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仍然有知识盲区。因此,一个人学会了谦虚而不耻下问,具备了此种美德,在事业等各方面都会不断进步。遇到困难,虚心请教就能得到更多人帮助。勤学又不耻下问反映的是人的学习态度。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怎样聪明博学,仍然有长到老学到老的追求。大凡才识越高的人,越是明白这个道理,因而越是虚心好学,充实知识,持之以恒,也越能成就一番伟业,赢得世人敬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