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好,农家乐,田家喜唱“四季歌”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为立国之本,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我们的祖先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农业文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农业之于国,为大计,之于民,为生计。早在先秦时期的典籍中就蕴含着丰富的重农思想,粮食生产不仅是人们生存的基本条件、国家财富的源泉、稳定发展的重要物质支撑,而且是提高人们文明程度的物质基础,即“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农家生产生活虽然艰辛,但也充满着快乐。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老课本中有关农家快乐生产生活的篇章,感受一年四季农耕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
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第三册民众学校课本扉页选编“农家好”歌曲,歌曲以简谱形式印制。歌词为:“农家好,农家好,绿水青山四面绕。你种田,我拔草,大家忘辛劳。秋天忙过,冬天到,米谷粜出农事了。农家好,农家好,衣暖菜饭饱。”歌词通俗易懂,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易于演唱,歌词后面加注注音字母,以便学生识读演唱。歌曲唱出农家居住环境优美,种田拔草虽然辛劳,但经历春种夏管秋收冬藏的喜悦,而衣食无忧,四季欢乐。该歌曲至今在一些地区仍然传唱,富有节奏感,甚至成为劳动时必唱的歌曲。
先民在长期从事农业的生产生活中,不断总结农事活动,并以歌谣形式传承。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初等小学国语常识第五册第十七课,课文题目是“田家四季歌”“课文后面附注介绍我国的主要农产品分布情况,以便于小学生了解当时国家农业生产情况,以及农副产品分布区域。
“田家四季歌”内容为:
春季里,和风吹,麦苗儿青青,桑叶儿正肥。
夏季里,日正长,麦子才收割,忙着又插秧。
秋季里,谷登场,粒粒赛珍珠,家家堆满仓。
冬季里,农事了,收拾锄和犁,趁闲学兵操。
课文把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四季的农事活动总结非常详细,并以歌曲形式演绎。语言朴实,浅显易懂,易于传唱,还要时代气息,如冬季忙罢,民众可以练武习操,保家卫国。课文后面以表格形式列出当时我国的主要农产品稻谷、小麦、棉花、蚕丝、茶叶、皮毛、木材等分布表;如,稻谷分布在长江流域;小麦分布在黄河流域;棉花分布在江苏、河北、陕西等地;丝分布在江苏、浙江等地;茶分布在安徽、福建等地;毛皮分布在西北各省;木材分布在东北、江西、湖南各省。这些农产品以及农副产品都是民众日常生活中必需品。课文以此更好教育小学生对农业的常识性知识。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纵览历史,农业兴旺、农民安定,则国家强盛、社会稳定;农业凋敝、农民不稳,则国家、社会动荡。因此,重视农业生产,处理好三农问题历来都是治国安邦的一项重要工作。从“民之大事在农”到“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从“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到“夫谷帛实天下之命”,历史变迁、社会发展,重农的思想始终延续。这些老课本中的有关农业方面知识教育,正是重农思想的赓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