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文献南阳
文献南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1,142
  • 关注人气:30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采桑养蚕·男耕女织----老课本讲述春蚕华丽转身成丝绸

(2024-04-05 20:04:17)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植桑养蚕

男耕女织

丝绸之路

分类: 教育史料
采桑养蚕·男耕女织----
老课本讲述春蚕华丽转身成丝绸
        采桑养蚕、男耕女织,是我国古代社会家庭的重要农事活动。中华民族植桑养蚕历史悠久,闻名世界。古老的丝绸文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华夏民族对世界的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联系世界友谊的纽带,丝绸之路就是最好的见证。最早养蚕缫丝技术的发明人是五千年前黄帝元妃嫘祖。嫘祖的“嫘”字,也寓意女性缫丝累累一团之义,指最早发明人是女性,这与传统的“男耕女织”是一致的。《易经·系辞下》记载,嫘祖以丝绸为黄帝制“锦裳”,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出现“雍容垂拱”的礼仪以开启华夏文明时代,丝绸文明是中华文明形成的独特标志。
采桑养蚕·男耕女织----老课本讲述春蚕华丽转身成丝绸

        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老课本中有关植桑养蚕,抽丝织锦的内容,解读春蚕吐丝织锦绣的常识知识。
采桑养蚕·男耕女织----老课本讲述春蚕华丽转身成丝绸

        清末教材第三十一课“饲蚕”课文内容为:天气和暖,小蚕出生,细如蚁。桑树生新叶。女随母携竹筐,采桑叶饲蚕。。。。。由此可知,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是古人四时之日常工作。采桑养蚕·男耕女织----老课本讲述春蚕华丽转身成丝绸

        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版的初等小学新国文课本第八课,课文题目是“采桑”。课文内容为:种桑数亩,春日发芽,芽渐大而成叶。农家妇女携剪刀与筐。同往采桑,以为饲蚕之用。课文下方以插图的形式勾画出春天的一个上午,一位妈妈携带自己的女儿,带上箩筐和剪刀到桑树林采桑叶,他们认真的把桑树叶一片一片的剪下来,放入箩筐,然后回去喂蚕。图案的左边又勾画出了一只蚕正在吃桑叶。采桑养蚕·男耕女织----老课本讲述春蚕华丽转身成丝绸

        上世纪三十年年代出版的初等小学常识课文第十二课,课文题目是“怎样养蚕”。课文内容为:在桑叶发芽的时候,我到养蚕的人家去看他们预备蚕室,增加温度,使蚕子孵化。等到蚕子孵化以后,他们每天把桑叶切成细丝给蚁蚕喂。小蚕刚从卵里孵出来时,要特别小心对它,用比较嫩的桑叶喂它,换桑叶的时候用很软的毛笔来移动它,要注意力量;有时桑叶太干燥,不细心就会在换桑叶时的过程中把小蚕留在要丢弃的桑叶上。过了六七天,蚕要蜕皮,就不吃不动的睡眠了。脱过皮,蚕渐长大,吃叶也见多了。他们天天给桑叶,除去蚕粪,十分忙碌。。。。。该篇课文的右下和左上分别画出插图。插图中的养蚕人正在把采桑叶切碎,放在一层一层蚕宝宝的床里面,让蚕尽情的食用。采桑养蚕·男耕女织----老课本讲述春蚕华丽转身成丝绸

        我国植桑养蚕历史悠久,夏代以前已存在蚕的家养,从桑树害虫中选育出家蚕,创造了养蚕技术。商代设有“女蚕”,为典蚕之官。甲骨卜辞中以蚕神与上甲微同祭,对蚕事极为尊崇。秦汉以来对野蚕仍继续采集利用。魏晋南北朝时选种、制种技术有很大进步,已发明低溢控制家蚕制种孵化时间的方法。该课文以“怎样养蚕”为题目,以小学生视觉和亲身到蚕农家观看,来普及采桑养蚕,缫丝织就丝绸的知识。采桑养蚕·男耕女织----老课本讲述春蚕华丽转身成丝绸

      课文讲述要想养好蚕,首选准备蚕室。选择一个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作为蚕室,可以使用竹篾、木板等材料搭建,确保室内清洁卫生。准备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健康的蚕种。饲养蚕种,提供新鲜的桑叶给蚕种,确保蚕种能够正常进食和生长,定期更换桑叶。控制温度和湿度。蚕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一般蚕室温度应保持在24至28摄氏度之间,湿度保持在70至80%左右。定时观察和清理。定时观察蚕的生长情况,及时清除蚕室内的死蚕和蚕粪,保持环境清洁。采桑养蚕·男耕女织----老课本讲述春蚕华丽转身成丝绸

        定期检查蚕室,防治病虫害。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使用环保的病虫害防治剂。注意饲养管理。适时给予蚕种补充营养饲料,控制饲料的质量和用量,保持蚕室的卫生等。观察蚕茧。当蚕开始吐丝时,观察蚕茧的质量和形态,合适的蚕茧质量对于丝线的产量和质量非常重要。收获蛾。当蛾破蛹而出后,可以准备收获蛾。通过遵循这些步骤并注意细节,可以有效地养育健康的蚕并收获高质量的蚕丝。采桑养蚕·男耕女织----老课本讲述春蚕华丽转身成丝绸

        在纺织丝绸制作的过程中,缫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缫丝,可以将原始的纤维材料加工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弹性的丝线,为后续的织造工艺提供有力的支撑。缫丝的过程包括抽丝、捻线和修理等多个环节,需要经过细致的操作和严格的品检。只有经过缫丝处理的丝线才能够保证织物的质量和品质,使得织物更加均匀、细腻、顺滑。采桑养蚕·男耕女织----老课本讲述春蚕华丽转身成丝绸

        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于我国蚕桑丝织技术的西传起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对于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繁荣沿线各地的经济,起了积极的作用。如今,寓居海外的华侨看到美轮美奂的祖国丝织品,桑梓之情,怀亲之意,不仅油然而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