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赏走马灯成就双喜事----王安石双喜临门造“囍”故事

(2024-02-22 19:03:53)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走马灯

王安石

囍文化

分类: 南阳民俗
         观赏走马灯•成就双喜事----
     王安石双喜临门造“囍”故事
         正月十五元宵节,民间风俗“闹元宵”,家家户户要挂花灯、打灯、观灯,各种彩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走马灯为花灯一种,外形多为宫灯状 ,内以剪纸粘一轮 ,将绘好的图案粘贴其上 。燃灯以后热气上升带动纸轮辐转,灯屏上即出现人马追逐,物换景移的影像。吸引无数人驻足观赏,特别是小朋友更是喜闻乐见,观赏时目不转睛,感受其乐无穷的妙趣。观赏走马灯成就双喜事----王安石双喜临门造“囍”故事

        走马灯是我国古代灯笼的一种,秦汉又称蟠螭灯,唐代称为仙音烛和转鹭灯,而到了宋代也称马骑灯。作为灯笼家族的一个重要种类,如今已经脱离了灯笼的基本功用,在电机的带动下,它更像是宴会上的玩具,受到少年儿童的青睐。每逢春节、元宵、中秋等节庆日,这种走马灯的表演,寄托着欢乐喜庆、丁财两旺、五谷丰登等美好寓意。观赏走马灯成就双喜事----王安石双喜临门造“囍”故事

        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的清末出版的初等小学国文课本第一课,课文题目就是“走马灯”。课文内容为:“糊纸为灯,中立细竹为干,干端设立纸轮,剪纸为人马,缀于轮之周围,及燃灯烛,则热气上升,激动纸轮,旋转不已。人马亦追之,而转影射纸上,活动如生。”课文以文言文形式记述了走马灯的制作原料、过程、走马原理等。中上方配有插图,画图中勾列出走马灯的具体形制,让人一目了然。走马灯这种通过在狭小的灯体内点上小块的蜡烛,上方空气受热膨胀,密度降低,热空气即上升,而冷空气由下方进入补充,产生空气对流,从而带动轮轴转动。而轮轴两端挂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投射在灯笼屏上,图像便不断走动,人追马,马追人,生动有趣,趣味无穷。其实这种原理与近代燃气轮机如出一辙。观赏走马灯成就双喜事----王安石双喜临门造“囍”故事

        宋朝时走马灯称 “马骑灯 ”,因多在灯各个面上绘制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而灯转动时看起来好像几个人你追我赶一样,故名走马灯。这种走马灯与宋代名相王安石造“囍”还有一段美丽的古时。据传王安石在一年元宵节后,进京赶考,途经马家镇,当时天色已晚,便决定留在镇上歇息。饭后闲来无事,他遂上街闲逛,却见一个大户人家的宅院外面挂着一盏走马灯,灯光闪烁,分外耀眼。王安石走近细看,只见灯上写着“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的半幅对联,并附征婚说明,言称有人对出下联,主人将大家小姐许配该有才之士。王安石看后并没在意。观赏走马灯成就双喜事----王安石双喜临门造“囍”故事

         第二天,王安石进了考场,答题时一挥而就,交了头卷。主考官见他聪明机敏,便传来面试。考官指着厅前的飞虎旗曰:“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王安石脑中立刻浮现出马员外家走马灯上的那半幅对联,不假思索地答道:“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他对得又快又好,令主考官赞叹不已。考试结束,王安石回到马家镇,想起走马灯对他的帮助,又特意走到马员外家观灯,王安石随手写道:“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马员外见他对得又巧妙又工整,决定把女儿许配给他,并主动提出择吉日在马府完婚。观赏走马灯成就双喜事----王安石双喜临门造“囍”故事

       王安石 结婚那天,马府上上下下一派喜气洋洋。正当新郎新娘拜天地时,有报子来报:“王大人金榜题名,明日请赴琼林宴!”真是喜上加喜,马员外大喜过望,当即重开酒宴。面对双喜临门,王安石带着三分醉意,挥毫在红纸上写了一个大“囍”字,让人贴在门上,并随口吟道:“巧对联成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罗。”从此,“囍”字便被传开了,之后“囍”字文化和结婚时贴红双喜在我国民间开始流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