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代中医名家王肯堂《伤寒证治准绳》浅析

(2024-02-14 19:15:23)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伤寒论

伤寒准绳

医圣张仲景

分类: 教育史料
            广博严谨·持论平正----
明代中医名家王肯堂《伤寒证治准绳》浅析
         一部伤寒论,万世中医魂。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一部影响医学历史的典型著作,被称为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的“万世宝典”。其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千古不朽经典著作。同时也奠定了张仲景在医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对传统中医学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被后人尊为“医圣”。清代医家张志聪说过:“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不明本论(《伤寒论》)者不可以为医。”明代中医名家王肯堂《伤寒证治准绳》浅析

        伤寒论颇受国内外医学界推崇,成为历代学医研读的重要典籍。《伤寒论》在传承抄录的过程中,历代医家各有理解,意见杂陈,出现谬误难以避免。为证明原著原意,历代医家做出不懈努力。明代中医名家王肯堂所著《伤寒证治准绳》便是其中一种。明代中医名家王肯堂《伤寒证治准绳》浅析

         现通过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清道光年梓行《伤寒证治准绳》一书,浅析中医药文化在维护民众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中的伟大贡献。明代中医名家王肯堂《伤寒证治准绳》浅析

        明代王肯堂编撰《伤寒证治准绳》简称《伤寒准绳》共八卷,刊于1604年。卷首入门辨证诀,鉴别外感、内伤之发热,阐析伤寒及类伤寒一些症候在因、证方面的不同点。卷一介绍伤寒总例;卷二-四列述六经病主要病证的方治;卷五-六为合病、并病及汗下、吐后等病;卷七为劳复、食复、瘥后诸病、四时伤寒、妇人和小儿伤寒等;卷八分析伤寒脉法及伤寒治疗常用药的药性。临床部分吸取不少后世治疗伤寒的方剂。明代中医名家王肯堂《伤寒证治准绳》浅析

        王肯堂引用各家学说颇多,对《伤寒论》原文作了详尽阐释。作者在自序中称是书“为因证检书而求治法者设也”。王肯堂认为:纂注《伤寒论》的医家很多,有些书将张仲景的原文和纂注入的意见相互杂陈,使人辨别不清。“使世不知孰为仲景者”。惟对娄英(垒善)的《医学纲目》颇加赏识。他说:“娄氏纲目,列六经正病于前,次而合病、并病、汗、吐、下后诸坏病于后;又次之以四时感异气而变者与妇,婴终焉。而每条之中,备列仲景法,然后以后贤续法附之。既概括百家,又不相淆杂。义例之善,无出其右。”因此,王氏《伤寒准绳》的编撰体例、篇目等大都参考《医学纲目》的形式。明代中医名家王肯堂《伤寒证治准绳》浅析

          王氏认为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在拆除过程中,惟成无己最为详明。虽然成无已是“随文顺释,自相矛盾者时或有之”。但这仅是“白璧微瑕……”而已。在编纂该书过程中,作者以张仲景《伤寒论》文字为主,采用了赵嗣真、吴绶、陶华等人著作的有关内容,其收罗广博,编辑严谨,持论平正,是十七世纪流传最广的医学著作之一。故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明代中医名家王肯堂《伤寒证治准绳》浅析

        王肯堂对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尊崇有加。王氏在《伤寒证治准绳》自序里说:“……医莫不宗本黄歧,今其书具在,然有论而无方。方法之备,自张仲景始。仲景虽独以伤寒著,然二千年以来,其间以医名世为后学所师承者,未有不从仲景之书悟入而能径窥岐黄之堂奥者也!”明代中医名家王肯堂《伤寒证治准绳》浅析

        作者又感慨地认为:“然则《伤寒论》可弗读乎,而世之医有终身目不识者,独执陶氏六书以为枕中鸿宝尔……!”王氏认为要读《伤寒论》原书,作为医生若终身不读《伤寒论》而读其他书,是难以掌握中医药精髓。他回顾自己读《伤寒论》自少年到老年,“尚未窥其堂室”。这固然是王肯堂的虚心和对读《伤寒论》的高要求,但也可见他对《伤寒论》的评价是极高的。明代中医名家王肯堂《伤寒证治准绳》浅析

        王叔和编次《伤寒论》过程中做出卓越贡献。王肯堂认为:王叔和编次《伤寒论》所立三阴三阳篇,就是将张仲景原文中凡提到太阳病的,编入太阳篇;提到阳明病的,入阳明病篇;提到少阳病的,入少阳篇;凡提到三阴病的,也按三阳之例,分别入太阴,少阴、厥阴篇。总之是依其名,入其篇。遇有张仲景文中投有称三阴三阳之名,往说是“伤寒某病,某某方主之”而难以分篇的,那么王叔和就以他病属阳证,如发热,结胸,痞气之类,都混同的入于太阳篇。这样的认识是有失张仲景原意的。在《伤寒证治摧绳》中各证、分经的地方很多,仍然按照王叔和的编次。明代中医名家王肯堂《伤寒证治准绳》浅析

       王肯堂又对张仲景所立各方用量以觔两计,又有以升、合、枚计的度量衡轻重长短不同的计量,难以遵照使用。历代医籍,比照用量,有的失之太小,有的距离太远。该书《伤寒证治准绳》方药分量,虽仍接张仲景的原分两,但临时的加减出入,则应当视病情、时令等适当确定药量。明代中医名家王肯堂《伤寒证治准绳》浅析

       《伤寒准绳》还补充了后世医家的补养治法。王氏认为宁可多考虑多护养元气,不可鲁莽轻率地随便汗下,避免失误。总之,王肯堂在《伤寒准绳》里的见解虽有局限,但对后学之士谆谆教导要医宗伤寒论,辨证施治,态度谨慎,是医者大爱之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