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灶君司命一家之主----传统年俗中“祭灶”往事

(2024-01-24 19:03:44)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祭灶

小年

灶神画像

分类: 南阳民俗
灶君司命•一家之主----
传统年俗中“祭灶”往事
        过了腊八就是年。自腊月初八开始,民众开启迎新年模式。民谣有: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大年三十儿捏饺儿;初一,躬脊儿。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民谚云:“腊月二十三,灶君去福天,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小年祭灶是一项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灶王爷被作为“一家之主”的保护神受到历朝历代民众的尊拜。灶君司命一家之主----传统年俗中“祭灶”往事

         灶官,即灶神又称灶王爷、灶君、灶君司命、灶神星君、天师司命灶君、东厨司命灶君、定福真君等等。旧时,差不多家家户户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位尊神为“灶君司命”。传说灶君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因而受到崇拜。灶王神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神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灶神是汉族民间最富代表性,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神祇,寄托这劳动人民对衣食无忧、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美好愿望。灶君司命一家之主----传统年俗中“祭灶”往事

        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的历代灶神文献史料中,解读灶神以及祭灶的过往之事。清朝早期的灶君神像称谓“定福真君圣像”。“定福真君”,其全称“東廚司命定福真君”。按文献记载:灶神,官衔全称是“九天东厨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俗称“灶君”,或称“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东厨司命主”、“香厨妙供天尊”或“灶王”,北方称他为“灶王爷”,鸾门尊奉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厨房之神。灶神之起源甚早,商朝已开始在民间供奉,及周礼以吁琐之子黎为灶神等。秦汉以前更被列为主要的五祀之一,和门神、井神、厕神和中溜神五位神灵共同负责一家人的平安。灶君司命一家之主----传统年俗中“祭灶”往事

        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掌管人们饮食,赐于生活上的便利外,灶神的职责,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之职的官。大清同治十二年灶君神像中,灶神左右随侍两神,一捧“善”罐,一捧“恶”罐,随时将一家人的行为记录保存于罐中,年终时总计之后再向玉皇大帝报告。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 又称为小年。民谚曰:“二十三,祭灶官”,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也有记载为二十四日)就是灶神离开人间,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一家人这一年来所作所为的日子,又称“辞灶”,所以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灶王爷像上书“东厨司命主”、“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在祈念“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平安”之类的话,就算送走灶神,一定记着正月初四(一说除夕夜)把众神接回来,此之谓“接灶”或“接神”。接灶神的仪式很简单,只要在灶台上重新贴一张新的神。灶君司命一家之主----传统年俗中“祭灶”往事

        历代文献对灶神是谁说法不一,或认为是炎帝、黄帝、祝融、宋无忌,后来灶神变成玉皇大帝派到人间考察民情的司命之神,民间也大抵接受这一说法。灶神崇拜流行最广,大江南北,到处都有,风俗也较统一,如都认为灶神于农历腊月二十三、四日上天,要焚烧纸马,供清水糖食,以使之多说好话。关于灶神是男是女?古有不同说法,唐李贤注引《杂五行书》又称,“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灶中出”。灶君司命一家之主----传统年俗中“祭灶”往事

        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清代的《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姓张,名单,字子郭,当属男神。画像中的灶君以线描技法刻画出东厨司命灶君端庄和蔼神像,其双手执笏板向玉皇大帝禀报世间之事。灶神上天,报告人间功过,定民众祸福。因此,北方习俗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奉祀灶君,焚香祀送。南方习俗于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晚上奉祀灶君,焚香祀送。画像旁边注明“二十四日子时上奏天曹二十三日虔府发洁斋供敬送至三十日回殿,务宜诚敬迎接。”  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灶君司命一家之主----传统年俗中“祭灶”往事

        我国民间有“女不祭灶”之说。传说灶神是男性,所以祭拜灶神的工作都是家里男人的事情,不能让女人看见,如果女人祭拜灶神,会认为有出轨的嫌疑。为了和睦家庭,民间供奉的东厨司命定福灶君,是一对老夫妇并坐,或是一男两女并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画像。民间传统供奉的东厨司命、定福灶君的纸马,往往是一对老夫妇并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画像,灶王奶奶一同供奉。灶神的崇拜应源于人类发现、利用火来驱兽、熟食。但到称为灶神时,应在家庭形成后,或已经筑灶煮食之时。在秦代以前,祭灶就已成为国家祀典的“七祀”之一了。灶君司命一家之主----传统年俗中“祭灶”往事

        汉代,祭灶又被列为大夫“五祀”之一,并且灶神也被人格化,并被赋予新的功能。《太平御览》卷一八六引《淮南万毕术》就说:“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郑玄注《礼记•记法》也说:“(灶神)居人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也。”由此证明,至少在汉代,灶神已成为督察人间过错,专向天帝打小报告,说人坏话的神祇。因此,民众为了防止灶神说坏话就用麦芽糖糊在灶神嘴上粘住嘴巴,想说坏话也张不开口,只能说个含含糊糊。灶君司命一家之主----传统年俗中“祭灶”往事

       2024年是农历甲辰年,传统灶神画像有灶王爷和灶王奶尊像,杨家埠传统木刻灶王财神尊像。如今,祭灶民俗传统虽然不是十分兴盛,但民间仍然保留着这种传统年俗习惯,灶神神像在民间还是被尊为“一家之主”而被奉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