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文献中解读古代数字的写法及隐语

(2023-12-28 19:02:13)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古代数字

商业数字

商业文化

分类: 商品贸易文献
在文献中解读古代数字的写法及隐语
       中华民族的商业文明是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夏商业文明可考的历史至少有五千年以上。商业,自然离不开数字以及各种计量工具。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的文献史料中解读古代商业中数字的写法及隐语。在文献中解读古代数字的写法及隐语

     结绳计数是远古时代人类最常用的记数方法,在实际计数的时候,就只能借助打绳结的办法来计算物体的数量。结绳计数这种方法,不但在远古时候使用,而今在某些少数地区中仍然沿用。
在文献中解读古代数字的写法及隐语
     据《中国通史·中国数码和零的符号》记载:我国在商周时期已出现记数的符号,但在很长时期内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用于记数和演算的数字。至唐代才开始用数字记数,宋元时期逐步得到完善,其使用也更加普遍。
在文献中解读古代数字的写法及隐语
       所谓苏州马,如〡、〢、分别代表现在汉字计数一、二等。计算进位分别是:个、10、百、千、万、亿以及银两数字常用写法。特别是银两数字常用写法如今有些中医仍然在使用,以计量工具当然是天平或戥子秤。
在文献中解读古代数字的写法及隐语
      苏州数使用直观易读易记,主要用途是速记,在商业及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特别是使用竖式账本记账中被广泛应用。其形象性很强,简单易学,故能长时间在民间流行。近代以来,简数字推广使用后,旧的记账方式也随之被取代,苏州数在部分地区的街市、旧式茶餐厅及中药房中仍有偶尔使用。
在文献中解读古代数字的写法及隐语
      在古代民间商易中,许多行业为了商密,不直接说出商易价钱数目,而是使用拐弯抹角,或用另外的词语或谜语方法替代。其在各种时代、地域、行业不同,替代方法也千变万化,从一到10个简单的数,却有几百种专业商业语言,并逐渐习俗化,形成一种利用隐语商谈的奇特文化现象。
在文献中解读古代数字的写法及隐语

      古代商贾在行业内部通用的商业隐语,又称行业暗话、贩白、哨语等。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民国时期计量计算书中就有所谓的隐语,但在民间实践使用中,逐步形成约定俗成的隐语。如横墟买卖隐语中,、蘭为二。买卖暗码中流代表一、月代表二。。。。其与《南阳供销合作志》中的流行在南阳民间理发行业的隐语大差不差。南阳古代理发行业的隐语共九个,代表1——9九个数字。分别九个数字基本一致,只不过部分使用字稍有差异,但发音一致。在文献中解读古代数字的写法及隐语

      我国古代民间商业隐语习俗历史悠久。唐宋时期,隐语商谈方式已大为盛行。唐元澄《秦京杂记》:唐代长安西市的太衣行记言反说,不可解识。宋代陈元靓《事林广记续集》所辑《绮谈市语》记载:商业隐语丁不勾、针不金,来指代从一到10个数。《南阳供销合作志》记载中的流行隐语基本一致。在文献中解读古代数字的写法及隐语

    清代翟灏《通俗篇·识余》则以、空工、眠川、田心作为一到10的数词。其实,这是使用会意拆字法隐指数字,如,川字横眠成三,这些数,外行人确实很难弄懂。行业不同,商业隐语也不尽相同。清代药业通用铜。。。见、开字隐指从一到10个数。古代,《南阳供销合作志》记载南阳牛肉行暗语仍然使用古代理发行业的暗码共九个隐语,而且其在个位、10位、百位、千位等等应用,字数后面加一个慢字,即在百字上增加50。。。。在文献中解读古代数字的写法及隐语
       有些商业字号所使用的隐语仅仅在内部使用,如有取《三字经》中天、地、人、日、月、星、群、臣、义九个字隐指数字;有用人的五官来指代数,如眉毛指八,大弯指九,小弯指七;还有的行业则采用断取歇后语或典故的方式,如桃园为三,竹林为七,魁首为五。八仙过海为八,其方法多样,令人叹为观止。在文献中解读古代数字的写法及隐语

     古代直近代,从事商贸的牙行谈生意,一般不直白,有约定俗成的牙行隐语,各种数均有隐语。南阳俗称牛经纪比手势,俗称牙行手势,而且在袖子内比指头。买卖双方捏手指头的方式进行交易,局外人是看不出实情。五个手指翻转一次表示10。因而有五把满,六两头,八撇撇,九弯弯,10翻转的说法。在文献中解读古代数字的写法及隐语

     古代民间商贸使用的隐语行话,凝聚多种文化现象,是传统商业文明的一个缩影。从中可以了解到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经济水平、市俗消费观念、社会风尚等等。如今,随着现代科技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快速发展,商贸按照诚信的原则被社会遵行,传统行业独有商业的方式已被打破,民间商业隐语行话已淡出,但作为商业文明历史的见证,仍然值得记忆回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