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2451730273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斗量天下人心自知----大斗和小斗映衬时代民心
(2023-11-03 19:02:52)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大斗小斗
量具
斗斛
分类:
皇粮国税
斗量天下•人心自知----
大斗和小斗映衬时代民心
斗是古人计量粮食的量具,换算单位为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斗一般是木质结构,四壁由子母榫卯合形,镶制铁焗钉合,增加耐用性。制式以口大底小, 呈梯形状,或口小底大倒梯形,也有圆形(俗称斛)。历朝历代,不同地域的斗不尽相同。但作为官方权威“度量衡”之斗,必须统一标准。
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大量全国各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斗。现选取大小不同类型的斗,解读其中蕴含好映衬的不同时代的民心风向。
斗、升、斛(石)的发明和使用,免去了用秤称量的繁琐,提高了劳动效率。大的斗、小的升、圆的斛,其质地均为木头(也有竹、柳编等)。大斗、小升,四块木板镶嵌而成,形状多为梯形或拟柱体,有的大斗,上面装有提粱,而圆形的斛,形状则多种样式。使用斗比用杆秤秤量更节省时间,更重要的是,古时很多民众没有文化,连杆秤都不认识。升、斗、斛这些量具的出现,让不认得秤的民众使用方便了,装满容器,记住次数就行。
小升、大斗、圆斛的外面,或印、或刻有“公平买卖、天地人心、童叟无欺”的字样,那是告诫人们,容积量具无心,人当有良心。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的官斗上面直接刻印“官”字款。其他市斗接刻印或书写“公平交易”等等字样,或留有商家的堂号、商号,如“庆余堂”等。
大斗量进,小斗量出,指吝啬贪婪的财主贪财心黑,收租时用大斗量进,出借时用小斗量出。“大斗进、小斗出”反映的是旧时代地主剥削农民的惯用方式。新近出土的吴简上有记载:“出仓吏黄讳,潘虑所领嘉禾元年税吴平斛米廿三斛四升,为禀斛米廿四斛,被督军粮。”粮食的收支本是最平常不过的事,然而吴简中所反映的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从整批走马楼吴简可得知,当官府支出粮食时,所用的量具是“禀斛”,而向百姓征收粮食时,所用的量具则是“吴平斛”。考古专家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发现这两种量制之间存在固定比例:1禀斛=0.96吴平斛,也就是说,孙吴在粮食收支时采用“大斗进,小斗出”。
以大斗贷出粮食,以小斗收还,是施惠于民。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春秋时,齐国的大臣田常与监止为左右相,辅佐齐简公。田常忌妒监止,但监止受宠于简公,所以难以除掉。于是田常学习前人的做法,对百姓施以恩惠,争取民众之心。他用大斗借贷给百姓粮食,再用小斗收还,终于使齐国民心归向于他。自田完奔齐,为齐桓公收留,到田和名列诸侯之中,代齐自立,历经293年。当晏子发现田乞“小斗入,大斗出”时,曾数次进谏景公,景公不听,令人唏嘘!
这些容积量具不是衡器,但它跟秤、天平一样,不仅能告诉人们轻和重、多与少,更能量出人间的民心风向。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顺应自然力戒迷信----古人戒除迷信的故事
后一篇: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记者和记者节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