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文献南阳
文献南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7,339
  • 关注人气:3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法不避亲秉公决断----楚王奖赏守门人的故事

(2023-10-16 19:21:59)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楚王

守法

赏罚严明

分类: 教育史料
        法不避亲•秉公决断----
        楚王奖赏守门人的故事
        秉持公道之心,公道地执行律例是历代皆倡导的重要价值取向。《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篇中记载楚王法不避亲、赏罚分明的故事,对当今如何坚守公平正义社会准则极具启示意义。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清末出版的初等小学堂修身课本第二十课“守法”一文,解读楚王父子身上表现出来的这种不同的法治观念。法不避亲秉公决断----楚王奖赏守门人的故事

        该课文采用传统自右至左、自上而下阅读习惯石印印制。课文语言以文言文形式记述,语句精炼,易于理解,断句以空格标记。为了便于小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课文以一个整页结构配插图,插图以传统人物画技法,采用以实写意画法,勾画出太子车马行至王宫大门之茆门,被廷理阻止前行时发生决斗场景。画图中,当太子车马闯入茆门之时,廷理站在门口施礼劝阻,但太子傲慢无常,守卫人员毫不退让的场面。课文原文内容为:楚王急召太子。楚国之法,车不得至于茆门。是日,雨,廷中有潦,太子遂驱车至于茆门。廷理阻之,太子入,为王言之。王曰:“廷理真吾守法之臣也。”乃益爵二级。法不避亲秉公决断----楚王奖赏守门人的故事

        该课文讲述,有一次,楚王因有急事召见太子。按照楚国的律例规定车子不得到达王宫的茆门。由于当天下雨,庭院中有积水,太子赶着马车, 一直冲到了茆门。守卫人员对他说:“车子不允许到这里,这样做是违法的!”太子傲慢地说:“国王召见我有急事,车子不准许到这里,那须庭院中没有积水才行。”说着就直冲而入。那个守卫人员毫不退让,举起兵器就打他的马,还砸坏了他的车子。太子入宫,哭着对国王说:“庭院中有很多积水,我就把车子赶到了茚门。有个守卫人员竟说是违法的,举起手中的兵器打了我的马,还砸坏了我的车子。他太无礼了,请父王一定斩守门人。”楚王摇摇头说:“不, 他对待老主,从不踰越法规,对太子也不随意顺从依附,执行法令多严啊,他真是我的守法的好臣子!”于是,下令嘉奖那个守卫人员,连提两级。并打开后门,让太子出宫,不再从前门经过。法不避亲秉公决断----楚王奖赏守门人的故事

        这个故事重在告诉民众,特别是蒙童少年,在我国古代,制定法规律例者要首先带头遵守,品行高尚者以身作则,而大多数上层则自己逍遥法外。因此,“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和“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成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对立现象,都共存于我国古代长期的社会之中。在这则故事中,太子擅闯茆门,不仅面无畏色,而且似乎理直气壮,这主要就在于他的思想深处有着强烈的“刑不上大夫”的观念。既然一切法令都由国王制订,那么,作为国王之子当然也就可以无视守卫人员的规劝而横冲直撞了。然而在这里,作为楚王的父亲却偏偏剥夺了儿子的特权,不仅批评太子不尊,,而且下令嘉奖那个守卫人员,正所谓“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从楚王父子身上表现出来的这两种不同的守法观念,正是反映了我国古代律例推行的一个侧面。这样集中表现出来的两种形态,可以使人们在思想上迅速进行选择、作出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对于民众分清是非,澄清认识,遵规守制等有着鲜明的教育引导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