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麦舟之赠乐善好施---范仲淹父子义举留青史

(2023-10-08 20:28:14)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乐善好施

范纯仁

麦舟之赠

分类: 教育史料
        麦舟之赠  乐善好施----
       范仲淹父子义举留青史
        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他人遇到困难急需帮助时,积极伸出援助之手,鼎力相助,使人渡过难关,乐善于人,快乐自己。这种义举受到民众的普遍赞誉和后世人的崇敬。自古以来做善事义举者不胜枚举,不但收获好的名声,也名留青史,成为历代效行楷模。宋朝范仲淹父子“麦舟之赠”感人故事,成为一段温暖人心的佳话,就像一坛陈年的佳酿,历久弥香,回味悠长。麦舟之赠乐善好施---范仲淹父子义举留青史

        范仲淹父子“麦舟之赠”的义举,被作为中华美德和助人为乐的佳话历代传扬,众多文人墨客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书画和诗词作品。上世纪三十年代被编入初级小学修身课本第十九课,课文题目是“范纯仁”。范纯仁是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参知政事范仲淹次子,是北宋时期名臣、政治家、宰相,人称“布衣宰相”。该课文采用图文并茂形式,以极其简练语言讲述“麦舟之赠”的义举故事。课文采用传统自右至左、自上而下阅读习惯印制。课文插图中勾画出范纯仁在码头指着一船麦子赠给石曼卿的画面。课文以一名小学生语味记述。课文内容为:“范纯仁去收租,遇到一位石伯伯。知道他很穷,就把收得的一船麦送给他。”麦舟之赠乐善好施---范仲淹父子义举留青史

         课文非常简洁易懂,讲述范仲淹在河南睢阳任职时,曾派次子范纯仁去苏州一带收租,嘱他回来时路过丹阳去看望一下他的同仁、诗人好友石曼卿。范纯仁收得500斛小麦返程看望石曼卿,知道他两月间父母、妻子相继病逝,因无余蓄无法安葬亲人,正一筹莫展。纯仁见状,便生怜悯之心,擅作主张把500斛小麦连同木船相赠,后两手空空骑马回家复命。范仲淹不但没有怪罪儿子,反而赞许他做得对!石曼卿把整船麦子卖掉,使三位亲人入土为安,然后去睢阳把大量剩余的钱归还范仲淹,范坚辞不受。石曼卿回到丹阳,用剩余的麦款在附近的珥渎河为村民修了一座桥名七里桥。后人为铭记这段佳话,把它改名为“麦舟桥”,“麦舟之赠”遂之成了成语。麦舟之赠乐善好施---范仲淹父子义举留青史

          课文里小学生所称的石伯伯,即石延年,字曼卿,字安仁, 号芙蓉仙人,北宋诗人、 文学家、书法家。石延年为人尚气节,善笔札,体兼颜、柳。又工诗,诗风豪放奇峭,长于叙事,为欧阳修所推重。其《寄尹师鲁》诗,被誉为“词意深美”,著有《石曼卿歌诗集》。课后附注有问答题目;一、看图中的两个人,指出姓名来。二、我们对待穷苦的亲戚朋友应该怎么样?这两个问题是考察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慷慨解囊救助亲戚朋友的善事义举的提倡赞誉。 明代诗人李东阳创作《麦舟图》七言古诗赞誉范氏父子,明代谢时臣画史典故《麦舟兼赠图》成为经典名作。麦舟之赠乐善好施---范仲淹父子义举留青史

        石曼卿子孙迁居丹阳城内,并在三思桥建有“石氏宗祠”。明朝嘉靖年间,丹阳知县来汝贤立《麦舟桥箴》碑。清嘉庆二十三年,石曼卿后代裔孙石蕴玉,遵丹阳知县徐春波嘱咐,在七里桥畔立《麦舟桥记》石碑,碑文曰:“昔吾祖曼卿先生,流滞丹阳,三丧不举,范尧夫于是有麦舟之赠。他日,吾祖归还所赠,范公(仲淹)不受,仍作麦舟之桥以志其德。迄今事隔七百年矣。经斯桥者,莫不诵吾祖之清芬,而感范公之高义焉。。。。。。”对范氏父子义举美德赞不绝口,勒石刻字名垂青史。
          该课文作为小学生修身内容旨在将范氏父子乐于做好事、善于帮助别人和慷慨解囊这种美德传承弘扬,让民众在乐善好施精神的滋养下,在奉献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获得成就感,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前进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