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高气爽·有声有色-----百年前小学生对秋天的认知

(2023-08-31 21:27:24)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南阳文献

老课本

秋天景致

鸣虫

分类: 教育史料
         秋高气爽·有声有色-----
     百年前小学生对秋天的认知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秋天,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秋天是个五彩斑斓的季节,是个硕果累累收获的季节,是一幅美丽的秋林尽染画卷。秋虫声声脆,秋意绵绵长。秋天是蟋蟀(亦称促织,俗名蛐蛐)、蝈蝈等鸣虫欢唱的季节。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在这个丰富多彩的季节,让我们通过老课本有关秋天的内容,欣赏秋景,聆听嘹亮高歌收获乐章,感受秋天的无限魅力!秋高气爽·有声有色-----百年前小学生对秋天的认知

      秋天的景致到底有哪些呢?秋天有三秋。“三秋”指的是秋分、霜降和立冬三个节气所组成的一段时间。这三个节气标志着气温逐渐下降、天气逐渐干燥,收获季节也逐渐到来。在这个特殊的季节里,人们会感受到秋季的美好。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的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版初级小学语文课本第十课课文题目就是“秋天的景致”。课文内容为:“秋季,天气渐凉。晴天较多,所以我们觉得和爽快。到了晚秋,草木多枯了。有几种树的叶子,变成红色,美丽如花,十分好看。”秋高气爽·有声有色-----百年前小学生对秋天的认知

        课文仍然采用传统的自右至左、自上而下阅读习惯铅印而成。课文内容非常浅显易懂,文中字词句后面以注音字母标出,便于小学生识读。注音字母,简称汉语注音,又称注音符号,是为汉语汉字注音而设定的符号。以章太炎的记音字母作蓝本,1913年由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北洋教部正式颁行。注音符号取代了中国一千多年来用的“反切”的注音方法。注音符号原共39个,排列照“三十六字母”顺序以“ㄍㄎ”开头,1920年改订顺序,增加一个“ㄜ”共计达40个。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于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大批准公布该方案。秋高气爽·有声有色-----百年前小学生对秋天的认知

        文中记述了秋季(仲秋)天气渐凉,晴天较多,所以我们觉得和爽快。到了晚秋,草木多枯了。有几种树的叶子,变成红色,美丽如花,十分好看。秋天的落叶点缀了秋天的丛林,丛林就像一幅山水画卷,使秋天更加绚烂,落叶像蝴蝶一样飘飞,带来了美的感受。还有大雁南飞、秋菊盛开、稻谷成熟、桂花盛开等景色。秋天就是一幅美丽天成的画卷。夕阳西下,飒飒秋风,牧笛声声,芦花飞扬。湖水碧蓝,沙滩幽静。秋天,果实熟了,瓜果飘香。晚秋,杨树的叶子都干枯了,变得黄黄的了,像一只只金黄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枫树的叶子像火一样红。在凛冽的秋风中,美丽又坚强的菊花争艳斗丽,各具丰姿,金的、白的、红的。秋高气爽·有声有色-----百年前小学生对秋天的认知

        秋天的色彩斑斓,五颜六色。秋天的声音是一首和谐的交响乐。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版的初级小学国文第十课题目是“秋天的鸣虫”。课文以秋天鸣虫的叫声叫醒民众的秋收、秋管、秋种等等一系列生产生活。课文配有彩色插图,画图中勾画出草丛中有蟋蟀鸣唱,有蝈蝈鸣叫。。。。。。该课文内容为:“秋天的虫声很好听, 各各各、瞿瞿瞿、沙沙沙,好像是一种音乐。” 文中的“瞿瞿瞿”声响,是蟋蟀发出叫声。蟋蟀, 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地喇叭等。身体呈黄褐色或黑褐色,头圆...墙角响起了蟋蟀的歌声,先是“瞿瞿瞿、唧唧唧”地试唱,继而又高高。文中的“各各各”声音是蝈蝈的叫声。蝈蝈是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鸣虫的通称,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雄虫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立秋后十天新蜕的蝈蝈称“早叫”,个大体健,饲养好了可以越冬。秋高气爽·有声有色-----百年前小学生对秋天的认知

        鸣虫是节气的吟唱者。鸣虫与我国古人的生活联系相当紧密,二十四节气中的很多节候,都是根据鸣虫的表现来定义的。如立夏“蝼蝈鸣”,夏至“蜩始鸣”、小暑“蟋蜂居壁”、立秋“寒蝉鸣”、秋分“蛰虫坯户”、霜降“蛰虫咸俯”,等等。国人对鸣虫的关注在先秦时即已开始,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便有多首诗写了虫子。《国风•豳风》的《七月》一诗,对大小动物在各个月份里的表现写得准确而又生动,其中便提到了蝉、蚱蜢、蝈蝈、蟋蟀等多种鸣虫。
       秋天是一个秋高气爽、芳香四溢的季节;秋天是一个喜庆快乐丰收的季节;秋天是一个忙碌的季节;秋天还是一个充满和谐交响的金色音乐演奏欣赏大厅,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