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计促成了梅玉配·艺术传递世间情----
木板漆画上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梅玉配》是京剧传统剧目,原为昆曲本。剧情讲述明代官宦苏文昶之女苏玉莲许婚周仲书之子琪芳。玉莲偶进香,失帕,为秀才徐廷梅拾去。徐思慕致病,店主黄婆知而力任撮合,伪送花于苏府,暗告玉莲,乘周家行聘时,使徐乔妆抬夫混入,与玉莲相见,还其手帕。因天晚闭门不得出,玉莲乃藏之于柜中,被玉莲嫂韩翠珍识破,怜其情,与黄婆定计以火毁屋。使徐赴试,将玉莲藏店中,诈称被焚而没。周琪芳正因浪荡被父逐出,苏遂解除婚约。徐廷梅中试,座师适为苏玉莲之兄苏旭,韩翠珠乃迎苏玉莲回家,令黄婆追述前情,徐廷梅、苏玉莲终缔结姻缘。
该曲目又名《柜中缘》,七套旗装,绮罗绚丽,情节生动诙谐,结尾喜庆团圆。该故事被民间艺人演绎成连环画、剪纸,漆艺等作品,深受民众喜爱。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清末架子床上木板漆画所刻画的《梅玉配》故事情节,解读徐廷梅科举高中而归,与有情人终成眷属。歌颂黄婆、韩翠珍以大智大勇、大仁大义成就徐廷梅、苏玉莲美好姻缘的人间真情。
该木板漆画整体以长方形覆斗式构图,覆斗顶面四周起阳线,四个角以菱形倭角,给人一种稳重而又灵动感觉。阳线内整体施以漆黑面,开光部分以官帽形阴线勾列,阴线施以朱漆和金漆,以彰显雍容华贵之气象。官帽形上部凹角以及下面凸角分别以写意笔法勾画出四朵盛开的牡丹花,以突出梅玉配花好月圆,富贵美好的故事结局。官帽的两个帽翅内分别设计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或一鸾一凤,预示鸾凤和鸣,凤凰展翅的和谐富贵吉祥画面。官帽的正中是主体部分,即梅玉配戏曲故事的结尾部分,突出有情人历尽磨难终成眷属的美好结局。画图中,公子着中试官服,手持折扇,和颜悦色。苏玉莲身材婀娜,眉目清秀,楚楚动人,在嫂嫂扶持下与徐廷梅相见。二人见面,诉不尽相思之苦,这突如其来的喜悦又有点羞涩之脉脉含情。
画面以朱红、金色、粉白、蓝绿等暖色基调刻画,勾列人物以传统戏剧人物画工笔兼写意为主,人物端庄秀丽,娴熟美丽,表现了古代才子配佳人,郎才女貌的戏剧化人物标准妆相。画图中的男主人徐廷梅仪表堂堂,温文尔雅,手持折扇,一幅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才华出众、忠于爱情的书生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感人。苏玉莲亭亭玉立,明眸皓齿,体形削肩纤腰,肌肤如霜雪,体态轻盈柔美,神态妩媚娴静,貌似桃花,黑发如云,温柔漂亮。徐廷梅和苏玉莲可称为才子配佳人,才子佳人结良缘,比翼双飞,表达民众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祝福。
该木板漆画采用传统人物画技法,以写实兼写意笔法,使用铁线勾描的手法,板面涂墨漆地,用粉白漆勾线条,色彩非常浓艳,笔法细腻,须眉衣带线条流畅,灵动飘逸,一丝不苟。漆艺是我国古人引以为荣的发明,也是东方文化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古老技艺之一。其蕴含着渊博的中华民族的智慧、审美与才情。“漆”是漆树上流下来的漆液,有着千年不腐特性。“天然漆”、“生漆”、“土漆”
称之为“大漆,大漆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国漆”,也是世界公认的“涂料之王”。漆液粘稠,不易作画。我国古人在数千年前就掌握了漆艺,还将“漆”纳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盘、筷、碟、盒,大到车船、楼阁。中华文明史中漆器将古代精彩的瞬间原汁原味保留下来,至今仍然在传承应用。
木板漆画用的漆称之为“大漆”,又名“天然漆”、“生漆”、“土漆”、“国漆”,泛称“中国漆”。早在八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掌握了割漆的技术了。从新石器时代起人们就认识了天然生漆的性能并应用,我们的祖先在栽培、收割、使用生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先秦时代就已发展种植漆树与用漆技术。据史籍记载“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漆具有防腐蚀、耐酸、耐碱、防潮绝缘、耐高温、耐土抗性等特点,涂在家具的表面附着力强、涂膜坚硬、光亮性好,是生产家具的好涂料,更是其他化学漆无法替代的涂料。大漆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国漆”,也是世界公认的“涂料之王”。
该木板漆画历经百年仍然光彩夺目、鲜艳照人,充分印证了我国独有的漆画艺术精彩华美、源远流长,梅玉配故事所蕴含的美好寓意在民间不断的传承和发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