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盘中餐不易·粒粒皆辛苦----陶侃爱护庄稼珍惜粮食的故事

(2023-06-06 21:57:28)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陶侃出游

爱民惜物

珍粮重农

分类: 教育史料
               盘中餐不易·粒粒皆辛苦----
           陶侃爱护庄稼珍惜粮食的故事
          陶侃(259年-334年),字士行(或作士衡),本为江西鄱阳人,后徒居庐江寻阳。官至东晋大司马。在东晋的建立过程中,在稳定东晋初年动荡不安的时局上,屡建功勋。其出身贫寒,在西晋风云变幻中,冲破门阀制度,为寒门子弟入仕打破常规。官任勤政,法度严明,重农务本,民富国强,政声显著。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录了陶侃尝出游的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盘中餐不易·粒粒皆辛苦----陶侃爱护庄稼珍惜粮食的故事

          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光绪二十六年(1900光年)初等小学修身课本第二十课《惜物》一文中,解读古人是如何诠释和教育少年儿童要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做人正直、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保护农人利益的质朴道理。该篇课文以传统自上而下、自右至左方式、分两个页面,以插图形式讲述。课文内容为: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不佃,而戏贼人稻!”命责之。盘中餐不易·粒粒皆辛苦----陶侃爱护庄稼珍惜粮食的故事

        课文以传统文言文、两个页面、插图记述,语言浅显易懂,断句采用空格句断。画图采用传统人物画形式勾列,人物个性鲜明,画图比例和谐,特别是陶侃形象伟岸端庄,一副正义凛然的人物个性栩栩如生,使小学生一看便知,非常直观教育。课文讲述陶侃曾经外出巡视,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你要)用这来做什么呢?”那人说:“走路时在路旁看见的,随便取玩一些罢了。”陶侃改变脸色大怒说:“你不耕田,却去破坏人家的稻谷!”然后陶侃就捉拿那人然后依律鞭笞。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盘中餐不易·粒粒皆辛苦----陶侃爱护庄稼珍惜粮食的故事

        课文通过描写陶侃出游,表现了陶侃爱护庄稼、重视农耕、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的主张以及执法严明的精神。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惜物节俭是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珍惜劳动果实,则是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陶侃用他的实际行动传承了这一美德,并因此换来了一方百姓的丰衣足食。作为青少年,更应该珍惜幸福生活,更应该珍惜粮食。盘中餐不易·粒粒皆辛苦----陶侃爱护庄稼珍惜粮食的故事

         据《资治通鉴》记载,陶侃年幼家贫,早年仕途艰难,官位不显。八王之乱时,凭借着自身的才干,深得荆州刺史刘弘的重用。初为县吏,渐至郡守。永嘉五年(311),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任荆州刺史。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卒事。他精勤吏职,无不良嗜好,为人赞誉。陶母剪发买酒的故事世人称道。陶母也就成为我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世说新语·贤媛十九》记载“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故事讲述,一次,鄱阳郡孝廉范逵途经陶侃家。时值冰雪积日,仓促间陶侃无以待客。母亲湛氏于是剪下自己的长发卖给别人做假发,换得酒菜,客人畅饮极欢,连仆从也受到未曾想到的招待。范逵告别时,陶侃相送百余里。范逵问:“卿想到郡中去任职吗?”陶侃回答:“想去,可苦于无人引荐。”范逵拜见庐江太守张夔,极力赞美陶侃。张夔召陶侃为督邮,领枞阳县令。在任上以有才能而著名。盘中餐不易·粒粒皆辛苦----陶侃爱护庄稼珍惜粮食的故事

        陶侃精勤为民,为人所称道。他治荆州,重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发展农业生产,治理有道,赈灾有方,使得官民欢悦,劝课农耕使生产发展,颇得民心。近现代伟人评价陶侃:人立身有一难事,即精细是也。能事事俱不忽略,则由小及大,虽为圣贤不难。不然,小不谨,大事败矣。克勤小物而可法者,陶桓公是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