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弘扬传承医圣故里中医药文化---从新中国初期中医“开业执照”谈起

(2023-05-29 21:24:10)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南阳文献

开业执照

中医药传承

医圣故里

分类: 教育史料
                 弘扬传承医圣故里中医药文化----
          从新中国初期中医“开业执照”谈起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宝库,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包含着中华民族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千百年来,中医药以其独特的防病治病理论体系,为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的预防保健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非常重视中医事业发展,逐步实行考核凭证执业制度,并颁发中医开业执照。现以新中国初期颁发的中医“开业执照”为例,浅议弘扬传承好医圣故里中医药文化。弘扬传承医圣故里中医药文化---从新中国初期中医“开业执照”谈起

         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的中医“开业执照”系1954年、1962年南阳县府颁给新店区刘持鑑、陈禄恒等人证照,均采用传统自上而下、自右至左方式印制,中医师姓名、年龄、籍贯、开设区域、执业种类等信息皆毛笔小楷填写,执业人均粘贴照片并加盖公章。颁发执照机构为县府和县人委,皆加盖方形和圆形官;印颁发人均为时任县长,并加盖本人姓名印章。如1954年执照为时任县长魏兆铭;1962年执照为时任县长白银明。由此可知当时国家对中医的重视。1954年执照上注明“经审查资格,准予在本县开执行中医业。。。”1962年执照上注明“经审查合乎开业条件,准予在本县新店区下王庄卫生所开业。。。”其中,中医师刘持鑑先生的开业执照既有1954年的,又有1962年颁发的,说明当时对于中医业审验制度相当完备。据文献记载,中医师刘持鑑先生祖居宛北隐山东刘庄,其中医家传,医术高超,医德仁慈,享誉乡里,其后人仍然继承祖业,治病救人。弘扬传承医圣故里中医药文化---从新中国初期中医“开业执照”谈起

         中医承载着我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基础上,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历代医家不辞辛苦,韦编三绝,增删补正,留下一部珍贵的中医药财富。一部伤寒论,半个中医史。《伤寒论》在世界医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自东汉末成书以来,其辨证施治中医理论已经被历代医家认同。张仲景因其卓越的医学成就而被后世称为“医圣”。张仲景,名机,仲景乃其字也。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传其曾为长沙太守,后人亦尊其为张长沙,其任职间,每逢初一、十五,开公堂亲为百姓诊疗疾病,传于后世,乃尊医生驻诊,命为“坐堂”。 弘扬传承医圣故里中医药文化---从新中国初期中医“开业执照”谈起

        医圣张仲景曾拜同郡张伯祖为师,精研医术,仁心仁术,博取众长,著就经典不朽之作《伤寒杂病论》继传后世。中华医药学历经两千多年发展,至今仍能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其间大师名医辈出,医学流派林立,学术思想流传甚广,其良好的传承发挥重要作用。中医学发展传承的方式很多。家传是中医教育的主要形式。传统中医以在家族之内传授为主,即所谓世医之家,古语有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即世代相传的医家,更易赢得患者的信任。究其原因:一是世医之家的子弟从小耳濡目染,容易入门,培养兴趣,积累知识;二是医学作为一门职业,在同一家族中传授可更为稳定,更有甚者,将家传医学秘而不宣,甚则传内不传外。家传在客观上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古代有大量名医出自此模式,如南北朝时期徐氏家族的八世家传。弘扬传承医圣故里中医药文化---从新中国初期中医“开业执照”谈起

         师徒传授也是中医学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师承即师徒之间进行传授学习的方法,又称“亲炙”,它是我国古代传授医学知识的主要形式,对中医学的延续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正如韩愈所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历史上中医师承教育主要是拜师学艺的传承方式,医圣张仲景曾拜同郡张伯祖为师,师承教育是在"师傅"指导下,徒弟自学中医基本理论和文献经典并跟师进行随诊学习为主,通过口传心授将中医特色,临床经验传承给徒弟,徒弟在抄方侍诊中,逐渐理解老师的思维方式,治病用药方法,在学习中悟出新意不断创新。师徒相授,有利于临证用药经验和传统操作技术的传授。因此,师徒传授是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学一种优选模式。弘扬传承医圣故里中医药文化---从新中国初期中医“开业执照”谈起

        古代通过自学成医者也为数不少。如在科举仕途不利或某种原因厌于仕途转而学医。民间有俗语“秀才学大夫,胜似打豆腐。”“秀才学医,笼中抓鸡。”意思是读书人通医理,学医非常容易。也有因自身有疾或家属患病而钻研医术成就名医。民间有俗语“久病成良医”之说。这些自学中医者大多具备一定文化素养,他们主要通过阅读钻研历代医学名著,进而融汇实践。古代也有学府传授培育医学人才,学府传授是由朝廷建立医学校,招收学生,培养医生。学府传授在南北朝时已见雏形,至唐代设立了具有相当规模及影响的医学校太医署。自唐至清,医学教育经历了曲折过程。弘扬传承医圣故里中医药文化---从新中国初期中医“开业执照”谈起

         新中国初期,国家以各种方式培养了众多的中医药人才,成为中医药发展中坚力量。而今,张仲景国医大学复建项目已在新店乡如火如荼建设,对于弘扬仲景文化、推动南阳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年在新店区行医的那些中医师们,可以近距离为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提供实践服务,共同传承中医精华,守正创新,为中医药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