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正之读书数百遍成大儒----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2023-04-26 20:54:18)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陈正之

读书恒心强勉

厚积薄发

分类: 教育史料
陈正之读书数百遍成大儒----
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 有恒心者,如驽马十驾,终有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之效;而无恒心者,则如骐骥一跃,纵有千里之才,难行十步矣。 读书益有恒心,不可间断。”这是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谆谆告诫子弟的家书所言。古人认为读书求知的过程是不断完善自己品德修养的过程,以达到学以修身、学以养德、学以成仁的目的。学习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勤奋的态度,坚韧的毅力。惟有持之以恒,才是学习、读书最好的方法。陈正之读书数百遍成大儒----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读书当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之精神。古人总会用历览前贤多少读书成败的事实,来告诫后人读书学习当以强勉,当以恒心方可成就一番为业。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的老课本中有关持之以恒,勤勉苦读的故事,解读前人孜孜以求的求学之路。清末初级小学国文第四课课文题目以“彊勉”为题目,讲述宋代福州人陈正之虽然愚钝,人送外号“陈傻子”,但对自己严格要求勤勉,尽力而为,不懈怠,刻苦勤读,功到自然成,知识也与日俱增,终于成为宋朝一位具有精深造诣的博学之士,人们送给他的“陈傻子”的绰号,也被“陈学者”代替了。陈正之读书数百遍成大儒----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该篇课文以“彊勉”为题,“彊勉”亦作强勉,指努力拼搏,尽心竭力。课文讲述主人公陈正之少年愚钝,但其勤学不辍终成一番伟业的故事。课文原文为:“ 陈正之性甚钝,读书非二三百遍不熟,勤读不懈,以博学显。”课文内容非常简短,以文言文方式讲述陈正之少年反应十分迟钝,读书每次只能读五十个字,一篇小文章要读上二三百遍方可烂熟于心。但其勤读不懈,成就一代大学问家。课文采用传统自右至左、自上而下结构阅读习惯印制,并配有插图。画图中的陈正之静心坐在油灯下,双眼炯炯有神,目不转睛紧盯书桌上的书籍,或读或颂,夜以继日勤读不辍。其面前的书架上摆满如山册书,或许这只是其读过的部分书籍。该课文选自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文集。讲述宋代有个叫陈正之的人,他幼年时候十分愚钝,读私塾时,其他的孩子都已经背熟了几百字的文章,而他费尽了力气也才认识几十个字。就算是篇幅短小或者内容浅显的文章,他读了几十遍也还是结结巴巴,难以流利背诵。因此,他常常受到别的同学们嘲笑。但是他并没有灰心,而是下定决心,刻苦奋发,以勤补拙的精神用心苦读,别人读一遍,他就读几遍,别人读一个时辰,他就读几个时辰。最终阅遍全书,博览群读,成就宋代博学大儒,受到朱熹称赞。陈正之读书数百遍成大儒----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其实,不论做学问也好,还是做其他什么事情也好,都需要恒心和毅力,在任何困难中,在任何情况下,能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终成大事。古今中外能够有所成就的人都具备这样的品质。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初等小学国文课文第四十五课课文以“读书方有恒心”为题目,讲述如果读书没有恒心,任何事也不会成功,老而后悔晚矣。课文内容为:“读书益有恒心,不可间断。不厌烦,不惮劳,虽愚钝之人,亦有学成之日。若今日之学,明岁即弃之,则旋得旋失,与不学何异?及老大无成,始悔前此之无恒,晚矣!”该课文语言采用文白相间叙事,浅显易懂。课文讲述学贵有恒,而且持之以恒,无倦与精进,最忌一曝十寒。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坚持与放弃的过程。能够在坚持与放弃里张弛有度,那是一种豁达潇洒的人生。能够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以水滴石穿的定力,锲而不舍的劲头,终究收获盈盈,世人赞颂。陈正之读书数百遍成大儒----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陈正之的读书方法就是每次读得少一点,不断积累,经常复习,然后达到“无书不读”的地步。这就能以勤补拙,积跬步以至千里也,厚积薄发,磨砺意志,拥有一颗安静沉稳的心,成就宏图伟业的经典范例,更是值得世人敬慕和践行的楷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