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兄妹共签“和为贵信约”

(2023-02-17 20:33:48)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南阳文献

和为贵

信约

和文化

分类: 南阳民俗
       兄妹共签“和为贵信约
          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礼仪无时无刻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准则,使这个历史悠久古老而又文明的国家焕发着勃勃生机,彰显着无限魅力。“和为贵”是古老文明礼仪的精华思想,成为人际、国际交往关系的一条道德箴言与准则,与对抗、争斗相对,倡导和睦、和气、团结、平亲兄妹签立“和为贵”信约

       “和为贵”出自《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是儒家倡导的道德实践原则,主张按照礼来处理一切事情,就是要求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关系都能够恰到好处,都能够调解适当,使彼此都能和谐融洽。中华民族传统的“和”文化思想铭刻着炎黄先贤们的聪明和智慧,在实践社会中广泛传承和弘扬,体现在小到“家和万事兴”,大到“国和世界和平。”   亲兄妹签立“和为贵”信约

     外国元首来华首站访问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体会着三大殿中文名称中蕴含的“和”的中国文化传统思想。这个“特殊”选择,可以被视为是中国领导人在给中外以及国际社会发出重要信息,这个由“和”文化信息所引导的国际关系是积极的,也是非常具有远见的。亲兄妹签立“和为贵”信约

         和为贵、和气生财、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家和万事兴等“和”文化思想在民间社会生活中受众深远。民国二十年(1931年),兄长任咸绪和其四妹两家因旧有亲顾财物等等烦次发生屡次争端,经亲友族众数次解劝和气,仍然复生藉端,争论两难,影响亲情,伤及骨肉。又经村长、家长、族友等人劝和,使其双方亲情关系和洽,兄妹彼此签订“和气信约”,双方和气谅解,以和气为善,圆满化解了积怨和争端,兄妹亲情重新回到手足之情。亲兄妹签立“和为贵”信约

      该份“和气信约”现存于皇粮国税博物馆。其内容如下:
         立两方和气信约人任咸绪、辛村四妹,兄妹两家因旧有亲顾财物等等烦次争端不已。前已经李忠正、李恩滋、任绠、赵东云处结了事,解劝和气。今复生藉端,争论两难,凭信烦累处办人。今同村长王簾;家长任香山;友谊赵东云解决,双方和洽。立此对约,至今以后,双方和气谅解,一以和气为善,不然,恐失亲属。以贻笑于人耳。亲兄妹签立“和为贵”信约

     如再发生事端,双方不和,协同家长处责。
     民国二十年夏历七月初五日  立信约人:任咸绪、辛村四妹(各画十字押)
     知解人:但树梅;代笔人:但竹斋(书)亲兄妹签立“和为贵”信约

         这份和解协议以“信约”形式签订,信约是指诚信不欺的契约。出自《史记·张仪列传》:“凡天下而以信约从亲相坚者苏秦 ,封武安君 ,相燕 ,即阴与 燕王 谋伐破 齐 而分其地。”彼此之间的合约和洽必须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诚信是基石,双方按照合约履行,相互不能欺骗,信守承诺是根本。亲兄妹签立“和为贵”信约

         该“和气信约”当事人任咸绪、辛村四妹是亲兄妹,因为家庭琐事及旧有亲顾财物等等烦次争端不已。这期间已经由亲友族众数次解劝和气,仍然复生藉端。家务之事繁杂琐碎,财物之争有时超越亲情,古人总结很多如:“亲兄弟明算账”、“亲是亲财帛分”、“亲是亲、财是财、亲财不能混起来”等至理名言。民间还有老理儿“先丑后不丑”,任何事情从一开始就要分清析明,也可以避免矛盾激化。亲兄妹签立“和为贵”信约

         现实中,亲人之间有许多事情是分不清说不明的,那么就要彼此谦让和包容。鸡毛蒜皮之小事就不要放到心里,要学会忍让。牵扯到财产分割、借欠钱财等大事情要立下字据,彼此信任,诚心诚意,也不会造成伤害和纠纷。即便是有一时不明,或言语不和也要学会包融,千万不可一时感情用事,激情喷发而犯下后悔之事,伤离亲情。既是经过再次修补亲情,仍然处于尴尬境地。亲兄妹签立“和为贵”信约

          此“和气信约”当事人任咸绪及四妹,虽然经历一次调解劝和,了解事端。但是,没有珍惜这次机会,“复生藉端,争论两难,凭信烦累处办人。”亲兄妹签立“和为贵”信约

       古训云“只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第二次解劝和调和已经加入罚则,即“如再发生事端,双方不和,协同家长处责。”就要按家法处置,到那时什么亲情族谊皆荡然无存,只有怨恨和伤心。但愿这是一次最终和解,亲情永续。亲兄妹签立“和为贵”信约

         这份“和气信约”中,使用了“和气”、“和洽”、“以和为善”等有关“和”文化内容词语,再次印证以“和为贵”是社会发展交往的永恒主题。《孟子·公孙丑下》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就是得民心之所和乐也!要获得民众的支持,一定要顺应民众的愿望,满足民众的需求,让人民得到实惠,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和谐幸福的社会,实现大同梦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