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照片中寻觅“唐河大桥”的原貌
唐河第一座跨河大桥---“唐河大桥”,由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设计,仿照河北赵州桥造型,为当时国内第一座大跨径空腹式片石混凝土拱桥,被专家誉为“明星桥”。大桥于1959年4月20日动工兴建,当年12月31日竣工通车。
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的系列老照片中,就有一张当时介绍该大桥建造过程拍摄的大桥全貌照片,在老照片中去记忆唐河大桥约一个多甲子前的原貌,感受那时高超的建桥技术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该照片拍摄于大桥竣工初期系黑白照片,照片下面的文字介绍内容为:“唐河大桥是目前我国第一座大跨径空腹式片石混凝土拱桥。大桥全长237.92米,由三个大拱跨径各为63米和24个小拱与6个墩台组成,桥高22.9米,可并行两辆大卡车。洪水期间可航行五千吨大轮船,是我省建桥史上的创举。”
由此介绍内容可知:唐河大桥是当时我国第一座大跨径空腹式片石混凝土拱桥,是我省建桥史上的创举。当时《河南日报》、《人民日报》对此都作了报道,1960年4月《人民画报》刊登了唐河大桥的照片,来宣这座凝聚着多少人聪明智慧的大桥。
五十年代,南阳的公路建设和桥梁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原国道312伊线是国家重要干线公路,南阳至驻马店路段过唐河只有一处汽车渡口,公路交通在此成为瓶颈,严重制约了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了打破这一交通束缚,国家和地方政府决定在唐河之上建造一座大桥,打通连接南阳、信阳、驻马店、湖北枣阳的交通大动脉。
据有关文献资料显示:唐河大桥由著名桥梁建筑大师茅以升设计,测设单位是河南省交通厅设计院;修建单位为河南省交通厅公路局第四工程队;建造大桥所使用建筑材料为水泥、钢材、木材、氯化钙、块片石等。桥型特点是全国第一座大跨径、空腹式片石混凝土拱桥,桥型美观壮丽,三个大拱,另有24个跨径3.5米的小拱,桥中两端为3%纵坡,整座大桥形成一个完整的抛物线形。下部为开挖基础,均嵌入岩石层内,重力式墩台,大拱圈为现浇片石混凝土,东孔和中空采用拱架,西孔拱圈胎为土牛,汲取了赵州桥的精湛工艺。
唐河大桥从施工开始到竣工通车,只用了短短的八个多月时间。该桥的建成,沟通了南阳至驻马店、南阳至信阳的公路运输,对南阳的工农业发展和312国道的通畅起到重大促进作用。当年庆祝通车典礼时,省市领导亲自剪彩,市民自发在桥面燃放“爆竹花”表达喜悦心情。
随着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和商贸物流的发展,道路运输业压力加大,日益增加的交通流量使大桥不堪重负,大桥出现开裂老化损坏等现象。自1963年至1991年曾进行过四次维修,又曾限制交通。2006年,对大桥进行科学修复改造,两侧重做了人行道,安装了不锈钢栏杆、路灯、霓虹灯,使这座载入桥梁建筑史的老桥依然雄伟而且更加美观,焕发了新的生机,增添了新的魅力,成为历史记忆一座丰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