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治年“联捷进士”张吾瑾科举策论赏读

(2022-05-23 22:13:16)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联捷进士

张吾瑾

科举文章

分类: 科举文献
顺治年“联捷进士”张吾瑾科举策论赏读
       清代科举制度的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每级考中的第一名分别称谓“解元”、“会元”、“状元”。如应试举子在三级考中三个第一名,即所谓“连中三元”,这在科举时代是最高的宠荣。如果士子在科举考试中有两科或三科接连及第,即头一年中举,次年考中进士者则称谓“联捷进士”。在科举历史上,连中三元者少之又少,联捷进士者亦不多见。清代四川金堂人张吾瑾,在凤毛麟角中脱颖而出,考中顺治乙未科(顺治十二年,1655年)进士,因其顺治十一年(1654)考中举人,获“联捷进士”美誉,授山东夏津县知县,转行人司,为官清廉,持正不阿。致仕后多次呈折,力请朝廷兴修水利,里人颂德。顺治年“联捷进士”张吾瑾科举策论赏读

      张吾瑾能获“联捷进士”称誉,足以证明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文章锦绣。其科举文章被后学之士广为抄录铭背,以期早悟策论精髓,博取功名。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一册清代早期《科举名篇精粹》抄本,其中收录了顺治乙未科(顺治十二年,1655年)张吾瑾的一篇科举文章。该抄本系白棉纸线装馆阁体竖式抄写,书法隽秀规整。每篇从560字到620字不等,文章就四书取题,八股制式,文章之中有穿插批解,末尾亦有点评。该抄本长23厘米,宽13厘米,保存基本完好。顺治年“联捷进士”张吾瑾科举策论赏读

       张吾瑾的科举文章题目是“诸君子皆与驩言”。该题目出自《孟子·离娄下》篇,原文内容为: 公行子有子之丧,右师往吊,入门,有进而与右师言者,有就右师之位而与右师言者。孟子不与右师言,右师不悦曰:“诸君子皆与驩言,孟子独不与驩言,是简驩也。”孟子闻之,曰:“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踰阶而相揖也。我欲行礼,子敖以我为简,不亦异乎?”顺治年“联捷进士”张吾瑾科举策论赏读

      该篇讲述的一件事大意是说,齐国的大夫公行子的儿子死了,当朝权臣王驩前往吊唁。进了大门,有许多人主动上前来迎接右师打招呼,还有许多人前往右师席位与其攀谈。孟子没有主动去和右师说话,右师不高兴地说:“各位君子都来与我交谈,唯有孟子不来和我交谈,这是简慢我。” 孟子得知后说:“大家既然都是奉照国君之命前来吊唁,那就如同上朝一样,应该遵循朝廷上的礼仪。礼仪规定,在朝堂上不越过位次相互交谈,不隔着台阶相互作揖。我履行的是礼仪之道,子敖却认为我简慢,不是很奇怪吗?”顺治年“联捷进士”张吾瑾科举策论赏读

       文中所提及的“驩”,即王驩,字子敖,是齐宣王时期的大臣,曾做过盖邑大夫,后官至齐国右师(主礼之官)。此人长于溜须拍马,阿谀逢迎,因而颇得齐宣王宠信,治事专断独行,孟子曾与之共事,对他十分厌恶。“诸君子皆与驩言”,表明孟子的言论正是对“无德而有位”王驩之流的批评。文中的右师子敖是齐国的权臣,受齐王宠信,权高位重,所以不论何时何地,都认为人们尊重他是应该的。这就把当时的道德风尚进行颠覆,有权势的人衡量他人是否有礼德,就是以“唯我独尊”为礼仪标准来断定的。顺治年“联捷进士”张吾瑾科举策论赏读

       张吾瑾在论及此题时,秉承持正义之理,逐步展开论述。其开篇就为孟子而发,自认君子与小人口角,承孟子而言:“即所与言者而计之。若欲以诸君子例也。夫,以诸君子皆与驩言,齐之为君子者可知矣。驩则欲援例而概也。曰:天下惟君子与君子宜相为言尔。故有以一人言之,而众人不得或异者,是当以一君子为断也。有以众人言之,而一人不得不然者,宁不可以诸君子为断耶。如驩之来也,意中不必有诸君子也。由今思之,而犹幸有诸君子之中有卑于驩者焉,有尊于驩者焉。卑于驩者,有求于驩者也。或畏驩与驩言者有之,恐未可既之,尊者也。诸君子之中,有亲与驩者焉,有疏于驩者。。。。。。”  顺治年“联捷进士”张吾瑾科举策论赏读

       紧接着着重论述诸君子与王驩的种种交际有所图,通过诸君子之仪态、心态、所追、所求、所欲等等来刻画出诸君子之小人丑态。孔孟之道是以“克己复礼”为思想核心的,在诸侯国朝廷的官场之中,官僚之间,以权骄人、以权压人、飞扬跋扈风气就已经充斥社会上层。孟子寄希望推行仁政王道和礼制教化的齐国,因为尊崇朝廷礼仪而行,见了王驩没有主动去和他说话打招呼,王驩就指责孟子对他简慢无礼。说明当时社会离道失德,孟子的“仁治天下”、“王道”治世理想实现无望后,就退居民间,以著述讲学终其一生。顺治年“联捷进士”张吾瑾科举策论赏读

       因此,张吾瑾在文章最后论述“窃以为天下可与言者或莫如驩矣,诸君子之言往往爱敬之文烦,而刺讥之风寡,苟非以驩为贤者,安得人人如所欲言乎。窃以为天下所与人言者,当尽如诸君子矣,乃不意诸君子之诺诺,竟不得以孟子之谔谔也。”与小人之交,不是远离就可以,还要学会保护自己。盖既不肯妄与之交,以流于苟合;又不肯直斥其故,以伤于己甚,可谓不恶而严者矣。顺治年“联捷进士”张吾瑾科举策论赏读

       张吾瑾所作的该篇文章文理精透,笔笔有致,实为科举应试佳作。因此,文章的点评词语非常中肯。“通体机势活泼,语无泛设。下文不击自动。此题读之可化板滞之散。”由“诸君子皆与驩言”一句话,而表达出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即行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民本思想。另据医学百科条目刊载,张吾瑾在医学方面造诣精深,著录为“清代医家”。而且工诗文,著有《人镜经续录》二卷、《鹊符斋诗文集》四卷等著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