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年05月07日

(2022-05-07 21:59:40)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母爱天下

母亲节

文献

分类: 教育史料
 母恩天下·慈爱人间
----从历代文献中感受母亲的伟大
       天下谁人无母亲?天下谁人不受母爱?天下谁人不爱母?母爱,爱母,是人之本性,是爱心的起点和传承的式范。母亲最伟大,给予我们生命,把我们恩养成人。自古至今,赞誉母爱和爱母之诗词歌赋不胜枚举。母恩天下·慈爱人间----从历代文献中感受母亲的伟大

     母恩天下,慈爱人间。让我们通过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的历代文献资料,一起感受亲恩无私,爱子无限之大爱。“母亲”二字是永远铭刻在每个子女心中的情感积淀,是萦绕在每位游子心中的隽永情结。世界上每个民族的幼儿,自咿咿呀呀学说话的第一句就是近似“MAMA”的发音。虽然各民族语系语系各异,但发音却近似相同。这就是母亲在儿女心中的一种本能之爱。母恩天下·慈爱人间----从历代文献中感受母亲的伟大

       清末民初的幼儿识字课本第一课就是首先教会子女认识“母亲”二字。该课文图文并茂,刻画出一个和谐温暖的三口之家,父亲引导着幼儿教会其妈妈就是母亲,从而认识此生字,达到熟记于心之目的。图中母亲以慈爱之情紧紧拉着幼儿之手,充满无限爱意。幼儿用天真无邪的眼光凝望着慈祥的母亲,一幅母子之爱,家庭温暖的画面让人羡慕不止。母恩天下·慈爱人间----从历代文献中感受母亲的伟大

       子女由少及长,到了入学之岁,作为母亲总想以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历史上孟母三迁的故事自古传扬。传统经典启蒙教材《三字经》,以最浅显易懂的语音,取材典范故事,教化少儿。其中就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之经典故事。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孟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以防他学坏,足可见孟母用心良苦 。母恩天下·慈爱人间----从历代文献中感受母亲的伟大

      孟母安家在学堂之后,孟子已开始学习勤奋刻苦,慢慢就觉得读书枯燥无味。有一次孟子厌学,面对孟子的逃学,孟母既没有骂,也没有打,而是用“断机”一事使孟子明白不学习很可惜,做事情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否则会前功尽弃,从而勤学不止,终成大儒。孟母这种善于借助事物的道理来教育孩子的方法确实令今人为之击节赞叹!孟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被尊为“亚圣”和孟母对孟子的教育分不开的。母恩天下·慈爱人间----从历代文献中感受母亲的伟大

       著名书法家、天津四大书法家之首、晚清遗老华世奎先生创作的歌颂孟母三迁及断机杼的诗作为:“母教于今何处寻,应将古道作时箴。咸知孟子成贤圣,谁解三迁断杼心。”其书法走笔取颜字之骨,气魄雄伟,骨力开张,功力甚厚。书体结构凝重舒放,苍劲挺拔,字字句句,点点笔笔无不表达出对孟母的礼敬之情。母恩天下·慈爱人间----从历代文献中感受母亲的伟大

       孟母断机杼教子之故事,对于承传中华传统美德,巧妙对未成年人教育,对于提高人母的素质、促进家庭和谐有重要的教化意义。孟母不愧为伟大的母亲。山东监察御使钟化民在《祭孟母文》赞扬道:“子之圣即母之圣”、“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来,一人而已。”该教子故事广传于世界各地。清末东洋人所编教材中亦有“孟母断机”之课文,并以画图直观表现出孟母教育之严肃,孟子悔意之深切。母恩天下·慈爱人间----从历代文献中感受母亲的伟大

       孟母作为一代伟大的母亲成为蜚声中外、世代流传教子育人的楷模。其实,中华民族每一个家庭,每一个母亲都是在日常生活中默默无闻的为子女奉献着一切。这种平凡慈爱之情在文献史料里面皆有表述。民国时期小学课本第九课“做衣裳”就表述的淋漓尽致。原文为:“灯光,灯光,满屋子亮,娘在灯下做衣裳。一针一线,两手忙又忙。我穿衣裳,忘不了娘。”该篇课文既是歌颂母亲的勤劳慈爱,也是教育子女不能忘记父母之恩情。文章简短意深,以第一人称叙述,感人至深,读起来朗朗上口,加之所配插图形象直观,对于幼儿有良好的教育意义。母恩天下·慈爱人间----从历代文献中感受母亲的伟大

       同样是民国时期小学课文第一课“妈妈给我做新棉衣”,似乎和上篇内容紧紧相联,表达意思恳切。其原文内容为:“今天上学,穿了妈妈做的新棉衣,又暖和,又整齐。”作为小学生冬季上学第一课而选择此内容教育幼儿使其懂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温暖。课文仍然使用第一人称,以“我”的上学穿上母亲灯下一针一线缝制的棉衣,既暖和又整齐,更歌颂了母亲的勤劳善良和心灵手巧。该篇课文仍然言简意赅,却讲述的道理是人间大爱,是天下母亲的慈爱之情。母恩天下·慈爱人间----从历代文献中感受母亲的伟大

      母亲和作为家庭的每一个女子,她们既是妻子、人母、女儿都有慈爱勤劳的信念。在传统男耕女织小农经济时代,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中,女子承受的劳作远远超出男子。女子采桑养蚕,缫丝织锦;种棉纺花,织布印染,量体裁衣等等具体家务都是家庭妇女完成。五十年代的国语课本第三十四课“纺织”一文就说明这一点。该篇原文内容为:“姐姐会纺线,妈妈会织布。纺下线,织下布,做好新衣服。穿上新衣服,我去看姑姑。”作为课文,该篇文章仍然是教育子女记住和母亲一样伟大的家庭主妇们。母恩天下·慈爱人间----从历代文献中感受母亲的伟大

      唐代著名诗人孟郊所作的《游子吟》成为颂母经典一首五言诗古诗。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彰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此诗情感真挚自然,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母恩天下·慈爱人间----从历代文献中感受母亲的伟大

       该诗篇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激母恩的诗词歌赋举之不尽,除了经典《游子吟》外,再如,民国时期高小课文第十三课“孝”中道:“我们要孝顺父母,并且替父母争面子,努力做个好人。”该篇课文以图文并茂表达了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有不少孝子侍亲的故事,其中流传甚广的是“二十四孝”,.该文章下面加入插图传统二十四孝之朱寿昌寻母之孝亲故事。作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孝敬父母的方式,该文以“努力做个好人”作为最好的孝爱。母恩天下·慈爱人间----从历代文献中感受母亲的伟大

        生儿育女是为人母之始,儿女长大成人之后理应感激母恩,感谢母爱。除了历代感恩母爱的诗词歌赋应有尽有之外,前人还以寓言故事给以教育。古人总结有“羊有跪乳恩,鸦有反哺意”之传统教化故事。而民国时期的小学常识课本中“报母恩”一文,以生动的童话对话形式进行表白报母恩情。原文内容为:“小小鸟,窝边叫。我问他,为什么叫?他说道:‘翅短不能飞,有母不能孝,只靠老母哺我食,何时反哺把恩报!’”该文以童话寓言一问一答形式把雏儿急报母恩之情进行讴歌,极具感染力和教育少年的意义。

       母亲,人间既平凡又伟大的人,是值得每个人用心去感爱。母爱、爱母,是人之天性,是爱心的起点和基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初始源泉。正是基于此,国家将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确定为“母亲节”。母亲节是一个感恩母亲的节日,作为儿女都要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谢。使天下父母心有一个得以彰显、被用心体认的节日仪式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