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拜轩辕,几千年来从未中断
从文献中解读炎黄子孙恭拜轩辕黄帝情结
黄帝(前2697-前2599),我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被尊祀为“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也有说巳姓,名轩辕,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是承前启后中华文明的先祖。年年有个三月三,家家户户拜轩辕。自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就有三月三拜轩辕的活动,几千年来从未中断。
古代史书典籍记载有熊国在今天河南新郑,轩辕黄帝出生于轩辕之丘,后来黄帝统一天下,又定都于有熊。据《易经》、《史记》、《山海经》等记载,轩辕黄帝故里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下辖新郑市。春秋时代的历史典籍中就有三月三登新郑具茨山(俗称“始祖山”)朝拜黄帝的记载。唐代以后渐成规制,盛世时由官方主拜,乱世时由民间自办,一直绵延至今。
轩辕黄帝的功业名垂千史。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的老课本等文献中,重温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无量功德,感知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颂扬黄帝功德,传承民族记忆,守护精神家园,构建和谐中华的无限魅力。
在黄帝将炎帝和蚩尤打败之后,黄帝便开始了统一的局面。黄帝时代也因此到来了,黄帝在称帝后,便开始了一系列整治,在政治,农业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划。经过这些调整,于是黄帝时代不仅对农业的进步起了推动作用,而且为后代还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中华文明便开始发扬光大了。
黄帝在精神文明方面发明历数、天文、阴阳五行、十二生肖、甲子纪年、文字、图画、著书、音律、乐器、医药、祭祀、婚丧、棺墓、祭鼎、祭坛、祠庙、占卜等。黄帝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开端,也因为这些成就让黄帝时代直到现当代都是被称赞不绝的。
在物质文明方面,黄帝的贡献也很突出。为了解决百姓耕地的矛盾,黄帝发明了田亩制度,他以脚丈量出田地的面积,然后公平的划分给百姓,提高了国民的生产积极性。随后,黄帝又将全国土地进行重新划分,制成了“井”字形。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避免了土地之争,并且更高效率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除此之外,黄帝还发明了鼎、铜镜、车、船、云梯、纺织机等物品,便利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了民众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在政治文明方面建立古国体制:划野分疆,八家为一井,三井为一邻,三邻为一朋,三朋为一里,五里为一邑,十邑为都,十都为一师,十师为州,全国共分九州;设官司职,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设三公、三少、四辅、四史、六相、九德(官名)共120个官位管理国家。对各级官员提出“六禁重”,“重”是过分的意思,即“声禁重、衣禁重等等,要求官员节简朴素,反对奢靡。提出以德治国,“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修德立义,尤其是设立“九德之臣”,教养百姓九行,即孝、慈、文、信、言、恭、忠、勇、义,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在使用人才上,访贤、选贤、任能,因才使用。实行以法治国,设“礼文法度”、“治法而不变”,命力墨担任法官、后土担任狱官等。
人文初祖黄帝活了多少岁?世人对此众说纷纭。在黄帝统治的一百年间,当时社会真正达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理想状态。黄帝究竟黄帝活了多少岁呢?根据《中国人史纲》一书记载,黄帝在公元前2598年去世的,寿命为152岁。其实,关于“黄帝活了多少岁”这个问题,至今仍是未解之谜。现存有关记载黄帝时期的历史书籍,对这一问题都持有不同的意见。有的史书记载,黄帝享年一百一;有的又说,黄帝活了一百三;又一说法则是,黄帝活了一百七。更为夸张的是,有记载声称黄帝活了三百多岁。虽然黄帝寿命说法不一,但是有一点都是相同的,那就是黄帝在位共计一百年左右。这一点也是很多史书都认可的说法。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弟子曾经以黄帝寿命这一问题请教过孔子。弟子说,有书籍记载皇帝享年300岁,这一说法是真的吗?孔子回答说,黄帝生前一百年为人类社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让人民从中享受到了利益;黄帝去世后,人民感念他的品德和行为,而黄帝如同神一般活在了人民心中;再过一百年,人民继续谨记黄帝的教诲,这不正好是300年吗?孔子睿智的回答了弟子问题,也从侧面反映出孔子对黄帝活了300年持有否定态度。
在历代史籍记载中,黄帝是一位集武功,发明,盛德等于一身的圣王典范。古代记载赞誉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认为黄帝在草昧初开,文明发轫的上古,运用天启的卓越智慧,致治天人,利物制器,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为早期社会进化做出非凡贡。黄帝既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文明始祖",亦堪称"中华民族祖先"。他开创的"黄帝精神",具有"容、实、创、持"等基本特征。
黄帝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黄帝文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认知作用。多年来,不论是陕西省每年在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活动,还是河南新郑“三月三,拜轩辕”,都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轩辕黄帝的诞辰是农历三月初三,民众举行拜祖活动,让更多华夏子孙了解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铭记炎黄子孙的祖先,感受同为华夏儿女的强烈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
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新郑就开始流传“三月三,拜轩辕”的习俗。从上世纪90年代起,河南省新郑市沿袭历史规制,每年三月初三都要举办隆重的拜祖活动。遵循历史规制,同时又注入新的元素,经过连续数年的挖掘、整合、探索和实践,拜祖大典的核心内容已完善为九大议程:“盛世礼炮、敬献花篮、净手上香、行施拜礼、恭读拜文、高唱颂歌、乐舞敬拜、天地人和、圣火祈福”,成为每次恪守的规范,也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不仅是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延续的主题,也是海内外亿万华夏儿女共同的民族情、不变的中国心。按照恭拜轩辕黄帝大典礼制,以“敬献花篮”“净手进爵”“行施拜礼”等九项仪程依次紧凑而庄重地举行。弘扬黄帝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举办轩辕黄帝拜祖活动具有现实的特殊意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