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时端午节习俗有哪些----龙舟竞渡·五花丝粽

(2021-06-12 21:38:29)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端午习俗

龙舟粽子

古代文献

分类: 教育史料
    古时端午节习俗有哪些----
        龙舟竞渡·五花丝粽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节令文化、人文哲学民俗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又杂糅了多种以民俗风俗为一体,使得该传统节俗形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划龙舟与食粽子是端阳节的两大主题习俗,这两大礼俗从古传承至今,流传有序,日臻完善,根植民间、融入时代。古时端午节习俗有哪些----龙舟竞渡·五花丝粽

        上古之时,端午节是先民进行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祛病防疫的节日。又因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殉国,民众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大夫的节日。划龙舟与食粽子便成了端阳节的两大主题习俗。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一批有关端午节的古时文献,现从清末“初等国文教科书”以及南朝·梁·吴均撰《续齐谐记》等古文献来解读端午节俗的传统形式。古时端午节习俗有哪些----龙舟竞渡·五花丝粽

         清代末期发行的初等国文教科书第三十三课“端午”课文内容为:五月五,是端阳。屈原自投汨罗江,万楫争救徒彷徨。龙舟竞渡年年忙。
       这篇课文以童谣的形式普及了传统节日端午的来龙去脉,课文旁还配有龙舟竞渡的图片,生动记录了清末至民国时期端午节的基本节俗。该篇课文内容按照传统竖式版式,自右至左解读。中间部分是课文主题内容,课文采用大字正楷石印而成。由于当时还没有使用通用标点符号,文章断句以间隔停顿区分。课文词句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初级小学生阅读学习。课文天头部分以门楣形式隔开,将该篇课文中有关字词的词性作以归类,如端阳、屈原等是名词;投、救是动词等等区分,使小学生容易清晰学习掌握。古时端午节习俗有哪些----龙舟竞渡·五花丝粽

         该篇课文下面加配划龙舟插图。该图描绘一群壮汉在奋力划龙舟的景象,龙舟船上画着龙的形状,船头做成龙头形状,船尾做成龙尾样子,一条龙舟如龙在水面腾空飞驰。该龙舟的龙头、 龙尾、干船、闸水板、龙篸、舟桡等部分绘画精细,结构比例匀称。龙头昂扬奋起,龙尾飘逸灵动,尾部一人掌舵,手扶猎猎龙旗,飞驰拼搏。一幅龙舟竞渡、生龙活虎的场面如在眼前。“龙舟竞渡”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经有了。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说,距屈子投江千余年前,划龙舟之习俗就已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目的是通过祭祀图腾——龙,以祈求避免常见的水旱之灾。如今,龙舟成为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古时端午节习俗有哪些----龙舟竞渡·五花丝粽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这首端午节歌谣 形象唱出端午节的风俗习惯。端午节,粽子唱主角。粽子食品的历史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簕古子叶等)包裹而成,形状多样,主要有尖角状、四角状等。南北叫法不同,北方产黍,用黍米做粽,角状,古时候在北方称“角黍”。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古时端午节习俗有哪些----龙舟竞渡·五花丝粽

            南朝·梁·吴均撰《续齐谐记》是一本古代神话志怪小说集,全书共一卷,现存传本十七条,该书记录了很多怪异之事,如九月九日桓景登高避灾故事,七月七日织女渡河会牛郎故事,五月五日作粽祭屈原故事等。常为人引作典故,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就曾引用。 其引用“五花丝粽”原文如下:古时端午节习俗有哪些----龙舟竞渡·五花丝粽

         屈原以五月五月投泪罗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简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曲,白日忽见一士人,白云三闾大夫,谓曲日:“闻君当见祭,甚善。但常年所遗,恒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曲依其言。今世人五月五月作粽,并带楝叶及五色丝,皆泪罗水之遗风。古时端午节习俗有哪些----龙舟竞渡·五花丝粽

         《五花丝粽》犹如一篇记事散文,讲述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楚国人纷纷哀悼他。每年到了这一天,人们用竹筒装米,扔进水里来祭奠他。这是最初民众的祭奠形式,到了东汉建武年间,长沙有个人叫区曲,大白天忽然看见一个士人,自称三闾大夫。他对区曲说“得知你正要来此祭奠一番,很好。但这些年大家所送来的东西,全被蛟龙偷去吃了。今天你如果有什么东西要送的话,可以塞些楝树叶,再用五彩线缠上。这两样东西是蛟龙最害怕的呵!”区曲照他说的这样去做了。如今,老百姓们在五月初五包粽子时,还要包上楝树叶、缠上五彩线,这便是汨罗江的遗风。古时端午节习俗有哪些----龙舟竞渡·五花丝粽

           传统粽子是由芦叶或菰葉、箬叶等包裹糯米或黍米等蒸制或煮制而成的食品。这是传统粽子的制作模式。而“五花丝粽”篇则强调以楝叶和五种颜色的丝线包裹捆扎,这是古代流传下来的风俗。五彩线,在古代还被称为五彩长命缕。早在汉代的时候,就有系五彩线的习俗。汉·应劭《风俗通》载:“五月五日,以五色丝系臂。”据此,即此俗直承汉代,至今已两千年矣。传统习俗是这条五彩线要从端午节一直戴到七月初七女儿节,才能解下来焚烧掉。还有一种说法是,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减下来扔进雨中,会给人带来一年的好运。古时端午节习俗有哪些----龙舟竞渡·五花丝粽

         文章记述包粽子时,为什么还要包上楝树叶?这是因为楝树叶中含有一种独特的活性物质——苦楝素,可以作为植物源杀虫制剂,能消杀抑制部分有害有毒昆虫的生长发育,对田间虫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对环境安全无污染,是无公害农药的重要生物来源。佩戴在身上,用来防虫,实用性倒更强。南朝陶弘景的《别录》记述了:“俗人五月五日,取楝叶佩之,云祛恶也。”这也形成五月独特的风俗民情。同时,也证明古时人们在端午节用楝叶包裹粽子和佩戴在身防疫放害虫的习俗。古时端午节习俗有哪些----龙舟竞渡·五花丝粽

        端午节习俗在传承中得到不断弘扬,其内容仪式更加丰富多彩。除了赛龙舟、食粽、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之外,不同地区还有祭龙、采草药、挂艾草、喝雄黄酒、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放纸龙、放纸鸢等等花样繁多的精彩民俗活动。端午节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华夏儿女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重要节日,更是铭刻并融入炎黄子孙血脉的美好记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