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大须生”“言派”继承人言少朋全国巡演记

(2020-12-09 18:48:09)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四大须生

言派

青岛京剧团巡演

分类: 教育史料
“四大须生”“言派”继承人言少朋全国巡演记
          京剧“言派”是老生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由著名“四大须生”之言菊朋创立。言菊朋,生于1890年,卒于1942年,名锡,字延寿,蒙古族。他生于蒙古世家,父亲是清末举人。他曾在清末的理藩院,民国后蒙藏院任职,痴迷京剧,专心学演谭派剧目,被誉为谭派名票。 20世纪30年代,已届中年的言菊朋根据多年学谭鑫培的心得,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以谭派唱腔为本,创制新腔,自成一派,后人称为“言派”。
“四大须生”“言派”继承人言少朋全国巡演记

        言菊朋之子言少朋(1915~1984),自幼受父亲的艺术熏陶,热爱京剧。后随父学戏,父亲还为他请人练功教把子。20多岁就正式搭班演出。言少朋一直痴迷马连良的马派老生艺术,马连良闻讯后,便于1939年正式收言少朋为弟子,从而得到了马连良真传。言少朋作为马连良最优秀的弟子,扮相、做派、念白都颇有马派神韵,只是嗓音不如乃师甜亮宽脆。他出道较早,一直是演马派老生戏,已经有很好的口碑。“四大须生”“言派”继承人言少朋全国巡演记

         1955年,言少朋加盟青岛京剧团,并担当领衔主演。当时,作为马连良最佳弟子的他,主演的自然都是一些马派名剧,还演出了马派风格的《将相和》(言少朋饰蔺相如、桂伟祯饰廉颇)等。由于言少朋对艺术一贯强调认真执著,精益求精,给青岛观众留下良好印象和艺术口碑。1956年5月,青岛市京剧团以改编的新戏《十五贯》(言少朋主演)和传统戏《挑华车》(韩小楼主演)和《樊江关》(李砚萍主演),参加了山东省第二届戏曲汇演。言少朋和韩小楼双双获得表演一等奖。“四大须生”“言派”继承人言少朋全国巡演记

         1957年,言少朋与董春伯共同加工整理了传统京剧《赵氏孤儿》,他担任导演,前半部饰演赵盾,后面演韩厥。接着,他还加工整理了《田单破燕》,是导演兼主演,饰演田单。由于这两出戏都是根据传统戏加工整理而成,因而在青岛和各地演出,上座率很高,各地媒体也有许多评论文章予以好评。是年,言少朋率领青岛市京剧团先后到天津、石家庄、太原、西安、洛阳、开封、郑州、徐州等城市巡演,历时七个月,受到各地观众赞誉。现以“无竹居”收藏当年“青岛市京剧团”全国巡回演出节目单为实例,来记忆各地观众所欣赏言少朋先生的高超艺术饕餮文化盛宴。“四大须生”“言派”继承人言少朋全国巡演记

       1957年,言少朋率领青岛市京剧团在各地巡演的演出节目单显示:那时,作为马连良最佳弟子的他,主演的自然都是马派名剧,有《群英会·借东风》《十老安刘》《三娘教子》《苏武牧羊》《胭脂宝褶》《清官册》《春秋笔》《四进士》《串龙珠》《断臂说书》等。他地道精彩的马派戏,非常受欢迎。第一站到天津,恰恰是言少朋的夫人、女老生张少楼刚参加青岛市京剧团不久的首次亮相,她是以一出余叔岩余派的《李陵碑》而走红。此戏前面是韩小楼的武戏《金沙滩》,最后是言少朋主演马派的《清官册·审潘洪》,既是文武搭配,相得益彰;又是夫妻搭档,耳目一新。“四大须生”“言派”继承人言少朋全国巡演记

        京剧老生中的言派,是言少朋之父言菊朋所创立。素以演唱吐字精巧细腻、行腔跌宕婉约,轻巧中见坚实、朴拙中现华丽,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好评。可自从其创始人言菊朋1942年病逝后,却有十多年因后继无人濒于广陵曲散。直到1959年,言少朋开始恢复久已失传的言派名剧,终于使阔别已久的京剧舞台言派终于得到中兴。从此,言派开始广为流传,以至于脍炙人口。这就应该归功于青岛市京剧团。为此,著名剧作家马少波特题写了:“言归正传”四个大字,巧妙利用中国成语表达了“言派”回归并得以继承。“四大须生”“言派”继承人言少朋全国巡演记

        “言派”京剧艺术的特点是在于唱腔的多变和字音的讲求。言菊朋早年学谭,中年嗓音变化,乃在谭派唱腔的基础上,融合谭派之外的早期各派老生唱腔,并吸收曲艺中京韵大鼓及单弦的唱法,逐步形成风格独特的言派唱腔。言派唱腔传情、细致,讲求节奏与顿挫,多跌宕,富于独创性和表现力。善于用唱腔塑造人物,在不同的剧目中,因人物的身分、性格、处境而设计不同的唱腔,既细致、深刻地传达了人物的感情,又表现出多种风格。言派强调“字正”,严格区分四声,因而在唱工中常运用高低悬殊、音差极大的音阶来行腔吐字,呈现大幅度的起落与顿挫。同时,言派还注意念、做、身段、表情及武功的综合运用。“四大须生”“言派”继承人言少朋全国巡演记

       从“青岛京剧团”全国巡演节目单中可知:当时参演的京剧名家还有:言少朋妻子、“言派”艺术优秀继承者张少楼。张少楼扮相俊逸,嗓音清醇,演唱潇洒委婉,运腔精巧。她8岁随父张月楼学艺,习旦角,后师从关盛明学老生,对言派演唱极为迷恋。1940年拜言菊朋为师,经其师悉心指点,技艺渐进。后与言之子言少朋结为伉俪,曾跟随言菊朋、鲍吉祥在南京、上海等地演出。1949年后曾加盟新华京剧团,后与言少朋一起加入青岛市京剧团。1959年赴京演出《让徐州》等言派名剧,深得好评。其子言兴朋在她的悉心教授下成为言派艺术的上佳传人。“四大须生”“言派”继承人言少朋全国巡演记

       “打虎之武松”扮演者,著名京剧演员----韩小楼。韩小楼出生梨园世家,7岁拜师韩盛秀学习京剧,专习“长靠武生”。1952年转业至青岛市京剧团。1955年与言少朋、张小楼、张春秋、董春柏并称胶东京剧“五大头”牌,同台搭档演出,使青岛京剧团形成“言、梅、麒、马”四派齐放的鼎盛时期。1957年任青岛京剧团副团长。1959年4月韩小楼在山东省第二届戏曲会演中,以主演一出《挑滑车》荣获表演一等奖。“四大须生”“言派”继承人言少朋全国巡演记

        著名京剧青衣李砚萍,生于北京梨园世家,父李顺来,姐李砚琴、李砚芳、李砚秋、李砚秀。她幼年随其姐李砚秀学习京剧梅派艺术,又得到梅派名家魏莲芳的悉心传授。她会戏极多,以擅演《凤还巢》、《生死恨》、《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梅派戏见长,荀派的《红娘》、《红楼二尤》等剧以及《樊江关》在她演来同样得心应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与言少朋等人组团在青岛等地演出,迅速红遍山东、北京、江苏等地,此期间还创作演出了大量的现代戏等。后与江苏武生名家周云亮结婚,并调入江苏省京剧院,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从事戏剧教育事业,为江苏省戏剧学校著名戏剧教育家,国家一级演员。学生从多,许多京剧名家宋长荣、喻慧霞、续丽雯等曾得到她的指导。退休后,仍在继续从事戏剧教育的工作。“四大须生”“言派”继承人言少朋全国巡演记

        十五贯之周岺扮演者,著名京剧净角----钳韵宏,幼入富连成“韵”字辈学戏,得裘盛戎真传,桃李天下,弟子有孟广禄、邓沐玮、杨燕毅、裘芸等。在青岛市京剧院从事导演工作。钳韵宏先是在天津应工架子花脸。1953年在上海中国大戏院演戏时,见到了已经加盟了青岛市京剧团的裘派花脸桂伟祯。桂伟祯引荐,钳韵宏于1954年6月,也参加青岛市京剧团,唱架子花脸并兼任导演。“四大须生”“言派”继承人言少朋全国巡演记

          该“青岛市京剧团”1957年全国巡回演出节目单,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为研究京剧发展历程,传统剧目,京剧名家,艺术风格、名家门派艺术传承等等提供实物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