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兵一将演绎古战场----清代“刀马人”木雕赏析

(2020-02-16 22:43:25)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南阳文献

刀马人木刻

一兵一将

清代戏曲战场

分类: 教育史料
              一兵一将演绎古战场
        ----清代“刀马人”木雕赏析
        崇文尚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儿女既崇尚着丰厚博远的优秀文化,又弘扬和坚守着民族坚强的气质和刚毅品格。崇文尚武、文治武功、文武双全乃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财富。其中,中华武术悠历史久,是国粹之精华。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历史传承,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先民们在实践社会生活中总能以具象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分享尚武崇德所带来的刚强与力量艺术盛宴。一兵一将演绎古战场----清代“刀马人”木雕赏析

      “刀马人图”便是其中的一种重要艺术表现形式。刀马人图,民间俗称“刀马人”,最早是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主要描绘战争或习武场面的人物、坐骑、弓刀、故名。如火赤壁、曹操大宴铜雀台、五霸战争等历史人物故事。后来,逐渐演绎至戏曲、评书、说唱、雕刻、剪纸、绘画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一兵一将演绎古战场----清代“刀马人”木雕赏析

          皇粮国税博物馆在征集地方区域社会生活实用器物时,征得一批明清木雕花板,其中就有三副清代木雕“刀马人物”图案高浮雕花板构件。该三副木雕构件采用传统高浮雕雕刻方法,图案以刀马人物纹饰为主题,设计构思充满阳刚之气,给人精神振奋、拼搏进取的感觉,体现出民众崇尚武力的时代精神。画中所绘人、马、兵器等形象的轮廓线均用遒劲有力的线条勾勒刻画,并以简练刀法渲染人物形象,不论将军与士兵,人物、战马神情都绘制得生动逼真,形象高大威猛,雄健刚强,勇敢劲拼的力量感充盈着整个画面。一兵一将演绎古战场----清代“刀马人”木雕赏析

       该三副清代木雕花板采用长方形构图,木板中间为长方形凸起外廓,四角内凹开光,整个布局犹如一个长方形“回”字形状,构成的图案规整庄严,简洁肃穆。三幅木雕花板均采用高浮雕雕刻,图案中的人物、战马、武器具有立体动感。每幅图案均设计五个人物,两匹战马。其中骑马者为将军打扮,其身披战袍,铠甲分明。战马腾空飞跃,或奔驰前方,或马首是瞻,嘶鸣奋蹄,充满威武勇猛力量。两个士兵舞拳挥刀,紧随将军身后,身强力壮,武斗十足。中间一人,赤手空拳,或左或右,如观者,似裁判。整个画面所描绘的不是战争场面,而是校场比武,或戏曲战斗场面。一兵一将演绎古战场----清代“刀马人”木雕赏析

       “你一刀,我一刀,虽杀未恼;轿上来,马上去,非走不行。”“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描写的是戏曲场面。”三四步走遍五湖四海,六七人形成万马千军。”每幅图案上的五人就形成了千军万马之势。双方各一兵一将就是参战双方,将军指挥千军万马,士卒紧跟队伍奋勇搏杀。这种以戏曲形式而刻画的木雕花板,所反映战争或打斗的“图案”题材广泛流行于各种与人们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小说、戏曲,以及瓷器等艺术品当中。因“尚武精神”而流行的“刀马人”戏曲艺术风格木雕花板是民众比较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一兵一将演绎古战场----清代“刀马人”木雕赏析

         该木雕“刀马人图”,取材于戏曲故事,雕刻内容为激烈的战争场面和骁勇善战的士兵将领。整个图案表达方式充满艺术趣味,刻画技法生动灵巧,人物造型生动,神态飘逸,以拙朴、率真、生动、充实的雕刻语言展现出人们喜闻乐见、五彩缤纷的戏曲生活画面。戏曲人物形象往往以夸张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其在戏曲生活中的形象。作为将军身骑战马,神态威严,勇猛威武;作为士兵强健迅猛,英勇无畏。这些艺术形象,演古劝今,抚今追昔,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崇武尚德的精神在戏曲艺术中传承发扬。一兵一将演绎古战场----清代“刀马人”木雕赏析

          三幅刀马人图案中,三位骑马将军所使用的武器均是冷兵器时代的短兵器。古人将兵器分为十八般兵器 ,近代戏曲界有人总结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流星锤等十八种兵器。(便于记忆的方法: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棍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其中,一位将军使用短兵器为锏,锏为方形有四棱,连把约长四尺,因形似简故名。锏无刃,每距六七寸有节者,名竹节锏;自把至端,完全平直者,名方棱锏;盖以形之不同而变更其名也。唐初的战将秦琼善使双锏而闻名。一兵一将演绎古战场----清代“刀马人”木雕赏析

        一位将军使用短兵器为短柄大刀。“短柄刀”,刀身长短不一,护手和刀柄型式各异。刀长度以直臂垂肘抱刀的姿势为准,刀法主要有劈、撩、扎、挂、斩、刺、扫、腕花等,并有缠头滚脑等动作。演练时一手执刀,另一手随刀法变换而做伸缩,开合、缠裹等相配合,以助刀势,所以武术中有"单刀看手"之说。练习单刀要求眼快手捷,变化多端,进退闪转和纵跳翻腾都要刀随身换,身械协调一致。其特点是:勇猛快速,气势逼人,刚劲有力,如猛虎一般。一兵一将演绎古战场----清代“刀马人”木雕赏析

        一位将军使用的短兵器为锤。锤,古代打仗时大将用的兵器之一。历史上,最有名的四猛八大锤,一般为四名分别使用金银铜铁四种锤为兵器的武将的并称,是袍带评书或演义小说中常见的人物名号。常见的是擂鼓瓮金锤、八棱梅花亮银锤、黄铜窝瓜锤、镔铁轧油锤等。隋唐时期的英雄人物个个身怀绝技,所用兵器也是五花八门。锤作为冷兵器时代的武器,它是以重而闻名,更是力量的“代名词”,如被锤击中,可以说是擦着即伤,磕着就死。一兵一将演绎古战场----清代“刀马人”木雕赏析

       将军骑战马,披铠甲,使用短兵器灵活自如。士兵则以拳法为主,古代拳法种类众多,除了闻名遐迩的少林功夫、武当功夫、峨眉功夫外,还有以静制动的内家拳、广为流传的太极拳、形神兼备的形意拳、惟妙惟肖的象形拳、放长击远的长拳等。拳法是徒手武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为防身,攻击,养生。图中士兵拳法娴熟,功力雄厚,力大无比,以柔克刚,出手不凡。一兵一将演绎古战场----清代“刀马人”木雕赏析

        该三幅刀马人物戏曲木雕花板通体使用红色漆饰,人物及战马使用金漆漆饰,整个画面中舞动的人物及战马,使造型充满着律动与力量,强化了视觉上的冲击力,精炼的刀法,体现出雕刻者提炼再现人物造型的深厚功力。三幅木雕画面内容秉持刚健勇猛尚武崇德的民众气质,以强身健体,保家卫国为使命的民族精神,以戏曲浅显易懂的文化内蕴,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向人们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