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国少年读书要求严格至极——三更睡五更起·背默错挨手板

(2020-02-10 23:01:15)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南阳文献

民国读书歌

三更睡五更起

出错挨手板

分类: 教育史料
           民国少年读书要求严格至极——
       三更睡五更起·背默错挨手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朝诗人颜真卿所作的一首《劝学》七言古诗,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刻苦努力学习,人生才有所作为。否则,蹉跎岁月,一事无成,到老体悟悔之晚矣,被历代少年警示传诵。民国时期,民间家庭对于少年读书要求严格至极,读书郎的一天早、中、晚都有细化的学习要求及家务劳动和修身道德标准,真正实现了“三更灯火五更鸡,男儿读书正努力”。民国少年读书要求严格至极——三更睡五更起·背默错挨手板

         皇粮国税博物馆在征集地方区域社会生活文献史料时,自南阳宛北竹园寺村一王姓后人处征得一册其先祖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记写的小楷《选抄应酬杂式》手写本。该书中抄记一首《读书歌》,其实就是一首劝鉴少年努力刻苦读书的歌谣。该歌谣使用"三三七"句式,每句十三字,第六字及最后一字押韵,韵脚为“an”。诗句以宛北地域本土文化特色方言写就,通俗易懂,合辙押韵,富有音乐感、节奏明快、生动活泼,朗朗上口,寓教于学,是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歌谣形式。民国少年读书要求严格至极——三更睡五更起·背默错挨手板

         该歌谣原文内容如下:
读诗书,当少年,先正气象定根源。
首孝悌,次闻见,尊敬长上头一端。
处乡党,邻里间,休学轻狂人厌烦。
行要正,父兄间,尊长言对必起站。
洁其衣,正其冠,行走不许四下观。
身既正,体既端,然后再讲读书篇。
入学堂,述圣言,掀开书本要心专。
口而诵,眼而观,心不在焉枉徒然。
用苦功,心志专,自然就能记心间。
要早起,莫贪眠,鸡鸣而起把灯点。
五更鼓,心清闲,读上一遍顶几遍。
东方亮,明了天,即上学堂也不晚。
出门走,莫胡观,心中默默把书念。
到学内,背一遍,先生再背不做难。
看清楚,记心间,须防墨错挨手板。
背书去,不怕慢,一字一句要清干。
书背完,扭过脸,先生一见赔喜颜。
口不语,心内言,这才算个读书男。
众同窗,书背完,先生放学回家转。
出门走,莫抢先,徐行从容在后边。
道路上,莫多言,只在书上把心专。
这个吵,那个喧,听见只当没听见。
到家里,饭做完,先与父兄把饭端。
吃罢饭,放下碗,急往学堂莫怠慢。
到学内,莫贪玩,谨守规矩莫私犯。
就了位,理笔砚,习字也需要心专。
笔拿直,头不偏,字画分明也要端。
先生来,就写完,小心收拾放一边。
翻开书,用目观,清楚嘹亮声不断。
读熟背,往下念,按段分读先背完。
过了午,后半天,分段合为一处观。
念一遍,又一遍,一字一句记心间。
天色晚,放学还,无事休出大门前。
喝罢汤,把灯点,高声朗读三更天。
论读书,固然难,只要自己功夫专。
幼而学,果能然,考取功名不作难。民国少年读书要求严格至极——三更睡五更起·背默错挨手板

        该《读书歌》共三十六句,全部使用"三三七"句式。前十句是整体概述,开篇指出少年读诗书当立下志向,即“先正气象定根源”。这是做人的根本,“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志高远大方能目标明确,有志向就要去行动,脚踏实地地去刻苦努力,最终实现奋斗目标。紧接着就是劝告少年郎日常行为准则和基本道德规范,这几点要求与《弟子规》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妙。民国少年读书要求严格至极——三更睡五更起·背默错挨手板

       一个正处在读书年龄的少年读书郎的一天学习自早上开始。“要早起,莫贪眠,鸡鸣而起把灯点。五更鼓,心清闲,读上一遍顶几遍。”五更鸡叫起床读书,此时心清闲,读上一遍顶几遍。《增广贤文》有名句: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早上是人一天精力最旺盛的时候,人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后,大脑供氧充足,这个时候的记忆力是最好,读书记的又快又牢。因此,古人强调五更起床读书效果最好。古时,夜间计算时间的单位是“更”,一夜分五更,每更为两小时。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  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晨。等天亮之后,背书包去上学,路上安全注意事项也特别强调,到校后继续读背,方可通过先生提问,默写、读背皆要仔细认真,否则将要挨手板惩罚。
民国少年读书要求严格至极——三更睡五更起·背默错挨手板

        早读之后,放学回家,在家里帮助做饭,为父兄端饭,吃罢饭继续去学校展卷苦读,习字笔砚,遵规守矩,牢记师言,刻苦努力,背读诗篇。中午放学回家,一切规矩依然。晚上喝罢汤,把灯点,高声朗读三更天。晚上学习到三更天,即午夜11点到次日1点。然后休息睡眠,约四个小时后,到了五更天,就要继续起床苦读,延续一天的学业。这种枯燥的学习是很苦,也很寂寥,只有坚持。作者最后也给读书郎们一个美好畅想,即“论读书,固然难,只要自己功夫专。幼而学,果能然,考取功名不作难。”实现自己远大理想,与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民国少年读书要求严格至极——三更睡五更起·背默错挨手板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诗句出自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读书考取功名是古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考取功名后,才能得到地位、财富和美妻家庭幸福生活。因此,历代家庭、社会对于读书非常重视。读书不但可以入仕做官,更重要的是明志、明理、明心。皇粮国税博物馆还馆藏部分古人劝学诗篇。如:清代劝学:民国少年读书要求严格至极——三更睡五更起·背默错挨手板

          人生在世,读书第一。
           品行须端,德言当立。
           声名要紧,体重勿失。
           儒服儒冠,琴书剑佩。。。。。。。
古人教子读书:民国少年读书要求严格至极——三更睡五更起·背默错挨手板

           教子攻书无价宝,十年窗下念文章。
           五经四书都参透,官高一品立朝廊。
          一举成名龙虎榜,峥嵘慷慨赴科场。
           光显祖宗荣妻子,凌烟阁上把名扬。
          勤学之人为君子,没学村野务农桑。。。。。。。
古人立学堂教人读书:民国少年读书要求严格至极——三更睡五更起·背默错挨手板

          孔子当初立学堂,至今天下把名扬。
          教训三千徒众子,只有颜回曾子强。
          负笈从师慢慢行,埋头细想点点吟。
          途间问我谁家子,孔圣门中读书人。
          学堂原来出好人,有子早教读书文。
          莫说家贫不读书,误了子弟不聪明。
民国劝学:民国少年读书要求严格至极——三更睡五更起·背默错挨手板

            玉琢始成器,木断始成材。
            人生天地间,不学即蠢呆。
            农工商有学,样样有奇才。
            中外号通人,皆从学问来。。。。。。
民国时期的教育中做个好学生的标准是:如:民国少年读书要求严格至极——三更睡五更起·背默错挨手板

           我是好学生,孝顺父母,敬爱先生。
           我是好学生,身体强健,衣服洁净。
           我是好学生,读书用心,做事起劲。。。。
         该标准中特别强求衣服洁净,讲究卫生。该《读书歌》前十句也强调“洁其衣,正其冠”,干净卫生,身体强健,读书有精神。这些前人总结的劝学至理名言都强调读书的重要。因此,作为儒家追求“修治齐平”目标,一个人只有知识渊博,博古通今,方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民国少年读书要求严格至极——三更睡五更起·背默错挨手板

          该篇《读书歌》讲述民国时期一个少年读书郎一天的勤学苦读故事,如史诗一样,真实还原当时民间注重教子读书的感人故事。同时,从该歌谣可以看出,颜真卿所作的《劝学》七言古诗中第一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通常解释为:“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这种解释是错误的,夜里三更到五更是人们最困乏的时间,不是读书最好时间,是休息的最重要时刻。男儿读书的好时间是五更鸡叫至次日的一点钟,这个大时间段是一刻也不能放松的最佳学习时机。民国少年读书要求严格至极——三更睡五更起·背默错挨手板

        该《读书歌》以歌谣形式劝勉少年适时努力学习,同时蕴含着传统的伦理道德,做人的准则,对于少年儿童品行的陶铸,刻苦学习精神的培养,性灵的美化,均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对于研究民国时期民间家庭教育有重要参考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