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灯谜·闹元宵
----民国时期“元宵节”民间灯谜赏析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庆贺元宵节,自古以来就以热闹喜庆欢乐为主,民间俗称“闹元宵”。元宵之夜,民众素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灯谜又称文虎,猜灯谜,亦称打虎、射虎、打灯谜等。灯谜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门综合性艺术,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
皇粮国税博物馆在征集地方区域社会生活文献史料时,自宛北竹园寺村一王姓后人处征得一册其先祖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记写的小楷本《选抄应酬杂式》手写本。该手写本最后一页记写了七条灯谜,其中有两条是猜“灯”的谜语,一条是猜“月亮”谜语。这几条灯谜雅俗有致,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在扣合上追求贴切自然,形象逼真,浑然天成。既能启迪智慧又迎合元宵佳节节日气氛,体现了先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数万年前,人类就已经懂得使用自然之火来御寒、烧烤和照明。灯的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有光明的地方,就有人类文明。三千多年前,先民就开始使用简单灯具承载火烛,书写人类文明史。从粗糙的石灯到青铜灯,陶瓷灯到现代的电灯,灯具的历史变迁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缩影。因此,猜灯谜自然离不开以“灯”为谜面的谜语。该册手写本中就有两条关于猜灯的谜语。
其一,谜面是:
外国进来一只盘,盘内有水盘外干。
孔明定下火攻计,自烧货物不烧盘。
此谜语猜一物,谜底自然是“灯”。该谜语非常形象直观把灯具的外形、照明使用的灯油,燃灯照明的过程描述的清晰全面,非常通俗易懂,几乎人人皆可猜中。同时,该谜语又蕴含着诸葛孔明的聪明智慧,即,诸葛孔明先生善于使用火攻计谋。历史上,孔明使用火攻之计的成功案例有“火烧赤壁”、“火烧博望坡”等等著名计谋略。使人在猜谜娱乐中
,既增长知识,又觅得乐趣。
其二:谜面是:
诸葛亮独坐馆中,赵子龙四面寻凤。
夏侯惇把守后门,怕的是义子刘风。
此谜语猜一物,谜底是“灯笼”。灯笼,在灯节上可是主角。灯笼通常挂在门前或街道两边供人观赏,因此,要做一个质量较好的灯罩来防止野外之风吹灭。此谜语也是非常形象直观的描述元宵佳节之上的灯笼制作,点燃、照明、防风等等要点。同时,将三国重要人物一个个加入其中,增加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而且故事圆满,起承转合皆有联系。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躬耕于南阳,三分定天下。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诸葛亮独坐馆中”,其坐中间自然起到照明作用。
赵子龙,即赵云,常山郡真定县(今河北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赵云去世后,于蜀汉景耀四年(261年)被追谥为“顺平侯”,其“常胜将军”的形象在后世被广为流传。“赵子龙四面寻凤”,即突出灯罩的防风作用,四面寻风,生怕四面来风把灯火刮灭。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夏侯惇戎马一生,功勋卓著,但仍不忘治学。他常亲自迎师,虚心求教。他为人俭朴,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一生不置产业,至死家无余财。按《史记·谥法解》云:“危身奉上曰忠。险不辞难。”所以,“忠”实为大誉之谥,仅次于司马师的“忠武”。“夏侯惇把守后门”,这里重点突出夏侯惇的“侯”与“后”谐音,灯笼设有后门,以便加油和点燃,因此,其后门也必须牢固,密合严丝合缝,以防风吹进来吹灭灯光。所以,夏侯惇把守后门是其职责执守。
“怕的是义子刘风”之中的刘风,
刘备的义子,原名寇封,被刘备收养。在《三国传刘风传》中有记录,刘风者,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先主至荆州,以没得继嗣,养封为儿。刘封勇敢地奋战,获得了不少军事战绩,赢得了刘备的信任。然而,当关羽被困在荆州寻求帮助时,刘封并未去救援,导致关羽被吕蒙杀死,刘备很生气,而诸葛亮恐怕刘封不好被控制,他建议刘备摆脱他,所以刘封被刘备命令自杀,刘风就这样挂了。这里“刘风”谐音“留缝”、“流风”,灯笼进风,灯必灭。因此,放刘风,一语双关。传统的“灯笼”谜语还有:“赵子龙夜晚行兵,诸葛亮独坐中庸,夏侯敦把着圆门,还怕刘备吹风。”其谜底一样,但历史文化没有此书本中记载的故事性更强和有趣味
。
元宵佳节,不但要观灯,也要赏月。此灯谜中还有一条关于“月亮”的谜面。其谜面为:
外国进来一女人,
十五十六正新春。
十八十九得下病,
二十九岁命归阴。
猜一物,谜底是“月亮”。这个谜语把月亮的圆缺阴晴变化过程拟人化,而且通俗易懂,以数字的变化,通过形象的手法加以描绘,然后巧妙地设置疑团而让人去猜。人们根据月亮圆缺的特征现象和特点,经过认真思考而加以推理、判断,从而确认为是月亮的圆缺过程,终于解开疑团的过程,增加判断力和学习兴趣、求知欲望。
民众在劳动中,对于美好的生活有着无限向往和追求。入仕做官,高官厚禄,那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此册谜语也有一条谜底为“当朝一品”的谜面。其谜面是:
堂上无土爱种田,
十月十日紧相连。
太字无人去一点,
一家三口得团圆。
该谜语是字谜,四句话是一首七言诗,每句诗猜一个字,四个字组起来是一句话。“堂上无土爱种田”,“堂”字下面的“土”换成“田”字,是“当”字的繁体字“當”;
“十月十日紧相连”,就是“朝”字;“ 太字无人去一点”,就是“一”;
“一家三口得团圆”,就是“品”字。这四个字合起来就是“当朝一品”。当朝,表示主持朝政;“一品”,为封建王朝官员最高等级。“当朝一品”,就是位高权重,富贵无比。
另外,还有极其通俗的民间字谜与会意谜结合的谜语,如:山字两头低,谷子去了皮,田家有一女,是他叔的妻。打一字:谜底就是“婶”子的繁体字“嬸”。
中华灯谜源远流长。元宵佳节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其中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审美理念,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活动。制灯谜,猜灯谜,不但可以开发智力,还能激发人们想象能力和各门学科的融会贯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