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察报告:关注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2013-12-08 10:24:07)
分类: 课堂改革

观察报告:关注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2010“国培”小语三期第二小组

一、    引言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课堂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学生的参与度,是指参与的人数、参与的时间、参与的态度、参与的效果等。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出来,学生参与教学中的数量、广度、深度是衡量主体地位发挥的重要标志。有专家指出:“考察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课堂小主人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

本次课堂观察以小学语文三年级《盘古开天地》为观察对象,观察教学开始后第16分钟至第38分钟(精读第四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教师的引导策略和学生的参与度状况。

二、研究方法

(一)观察样本

我们以小学语文三年级《盘古开天地》一课为观察样本,选取了其中的一个片段:从第16分钟到第38分钟。(这部分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精读课文第4自然段,展开想象,学会表达。)

(二)观察工具

我们运用自制的观察量表进行观察。分别从教师课堂行动走向覆盖广度、教师引导策略有效度、学生应答状态与质量、学生课前课后效果比较四个维度进行观察。

(三)记录方法

观察即时课堂,采用手工记录方式,记录教师在被观察时段内行为走向覆盖面、提出的问题及引导策略、学生应答情况和注意力集中情况,分别用不同的符号作出标记。以备对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观察结果与分析

(一)数据统计

1教师课堂行为走向对学生的关注面记录表。表中“”标示教师教学时段中走到过。格中数字表示教师走过的次数。

 

     

 

√ 2

 

√ 1

 

 

 

 

 

 

√ 1

√ 2

 

 

 

 

 

 

√ 2

√ 2

√ 1

 

√ 1

√ 4

 

√ 4

√ 1

 

 

√ 4

√ 1

√ 1

√ 1

√ 1

 

 

√ 1

√ 5

√ 2

√ 4

√ 2

 

 

√ 4

√ 1

√ 3

√ 1

√ 2

 

 

√ 2

√ 1

√ 1

√ 1

√ 2

 

3-1 教师课堂行为走向对学生的关注面统计表

 

 

 

 

 

22是用来统计记录教师引导策略有效度、学生应答状态与质量和学生课堂注意力。

        观察内容

    问题

 

教师引导

 

学生应答状态

学生应答质量

学生注意力

高效

一般

低效

积极举手

主动回答

稍欠主动

优秀

一般

较差

集中

一般

不集中

1

听读第4段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3

6

1

6

1

0

30

3

2

2

让我们一起来想象,盘古的身体还发生了那些变化?

 

 

28

4

 

2

2

0

27

5

3

3

以“手”为例,展开想象,引导学生辨析想象的合理性。

 

 

29

7

2

6

2

1

29

2

4

4

小组合作,展开想象,说几句话。然后全班交流。

 

 

35

12 

 

9

2

1

25

5

5

5

结合想象交流,在作业纸上完成写一段话的练习,并全班交流。

 

 

35

5

1

4

2

0

32

1

2

学生课堂参与度统计表

 

3、表3是用来统计课堂前测和后测效果的,其中从5个层次进行了统计。

     

测试内容:展开想象用下列句式写一段话。

他的     变成了              ,他的      变成了            ,他的        变成了                      ……

 

 

学生学习效益课前课后对照表

 

        内容

测试时间

想象丰富合理

表达完整具体

想象基本合理

表达基本符合要求

想象牵强

表达不完整

抄写原句

一字未写

课前测试

0

2

17

15

1

课后测试

30

2

3

0

0

2、分析

1)在22分钟的教学过程中,从教师的行为走向对学生的覆盖广度看,全班35个孩子覆盖到了31个,占全体学生数的89%。但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频率不够均匀,有的学生关注到了5次,但有的学生只有1次,还有4个孩子没有被老师关注到。

2)观察时段内,教师共提出主要问题5个,从学生应答问题的状态来看,学生主动举手率在91%以上,从举手率看,学生参与度相对比较高,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奠定了好的基础。

3)观察时段内,教师提出的5个问题,教师指名回答的学生共有34人,从回答质量观察,优秀率占79%,以此看出,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投入了相对大的思考力,学生课堂参与的深度和质量相对比较高。

4)观察时段内,我们对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进行了观察,其中出现精力不集中人数平均每个问题时段内3个人,注意度达到90%。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保持了非常好的注意度。从这个方面看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较高。

5)从教师的引导策略方面观察,教师在教学时段内处理每一个问题的过程中,都力求通过支架式引导策略,让学生一步一步完成理解、运用和表达。引导有效率达到90%

6)从学生课前课后测试对照表反映的数据看,观察时段内课堂教学是有效甚至可以说是高效的。

四、讨论

(一)本次课堂观察更多地是从观察时段内师生所表现出来的显性因素来观察、记录和统计分析的。这样的分析恐怕还是比较粗线条的。其实,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有显性和隐性两种不同的方式。显性的如举手发言,朗读讨论。隐性的如倾听、思考、默读等。我们老师一般比较关注发言积极的学生。其实,在学生学习的各种角色中,我们更要关爱倾听者,毕竟课堂上更多的是在聆听的学生。这犹如一座冰山,学生显性的学习方式只是露出水面上的那一块,水下面庞大的冰体则是学生隐性的学习方式 ——“。如何从更多的纬度,获得更准确而科学的数据,做好更深度的课堂观察和分析研究,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从观察数据来看,学生精力不集中多集中在小组讨论阶段。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如何有效组织小组讨论,才能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其中包括:小组讨论选择的问题、小组讨论的组织(小组长的任命,小组成员的分工)、小组讨论的实施过程调控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小组讨论时学生的参与度。同时,从观察数据看,精力不集中的学生布局有集中点,这说明,学生在课堂上做小动作,偏离教师的讲课思路现象是会相互影响的。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本身的问题,他们容易精力不集中;二是小组讨论时组织不利,致使小组人员集体精力不集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