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棒作为第四种PC日趋成熟

标签:
it |
分类: 老鬼制造 |
IBM于1981年推出PC,奠定了传统PC的基本型态: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2003年出现了单独出售小体积、低功耗主机,不配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的迷你PC。2009年,苹果推出Mac
2011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挪威
Cotton
http://s3/mw690/002FRA8Dzy6O7wBUFoed2&690
http://s11/mw690/002FRA8Dzy6O7wDmz6Gaa&690
2013年的CES消费电子展上,戴尔展示Ophelia计划,开发一种完整独立的PC,体积与拇指大小的USB驱动器相近。今年4月,戴尔正式发布了售价130美元,外型类似U盘的电脑棒产品Wyse
http://s15/mw690/002FRA8Dzy6O7wF79joee&690
http://s13/mw690/002FRA8Dzy6O7wHbSRSfc&690
2013年4月,英特尔在 信息技术峰会IDF2013上透露计划向市场推出研发代号为“Bay Trail”的22纳米 入门级凌动PC系统芯片。10月,英特尔发布基于Bay Trail 技术的电脑棒产品计算棒(Compute Stick ),可运运行Windows 8.1/Android和Linux操作系统。 从透露的消息看,这是一款全功能电脑,有USB和HDMI接口,功能或与戴尔Wyse Cloud Connect 类似。
日本公司Mouse
http://s16/mw690/002FRA8Dzy6O7wLaBBB0f&690
http://s1/mw690/002FRA8Dzy6O7wPZ7OM70&690
国内市场,虽然主流厂商尚无动作,但在众筹方面,诸多电脑棒项目均在执行。最近,京东众筹上线了一款定价为399元,名为“光棍一号
与传统PC相比,电脑棒的优势在于价位低廉,轻便,可充分利用用户已有的显示器和电视,可与手机互操作,连接十分方便,可替代电视机顶盒。不论对企业用户还是消费级用户,产品定位清晰,用户体验完全不同于以有的三种PC型态。
电脑棒作为PC的第四种型态,正向我们快步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