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变形记材料》1

2023-04-19 08:44:13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沦为这样的“大蟑螂”

  女儿发信息说,网上比较流行这样一个年轻人提问家长的问题:如果我变成了一个和格里高尔一样像人那么大的蟑螂怎么办?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为了阅读和讨论的方便,我们当然有必要简要了解格里高尔和大蟑螂是怎么回事。

  格里高尔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变形记》中的主人公。他努力工作,让家人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但身为推销员的他某天早上醒来后发现自己变成了甲虫,这一变故对其本人和家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格里高尔彷徨惊慌,忧郁无助。但这并没有使他得到家人的安慰与救助,相反还被愤怒的父亲赶回了卧室。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虽然在生活习惯上成为甲虫,但是仍然具有人类的意识,已经失业的他,仍旧像以前一样关心父亲的债务问题,如何送妹妹去音乐学院的问题等等家庭琐事;但这并没有避免全家人都将格里高尔视为累赘的命运。父亲、母亲、妹妹从对他以往的依赖、尊敬转变成了厌恶、嫌弃。对他影响了家庭的正常生活而忍无可忍,妹妹甚至提出将自己的亲哥哥赶出家门。格里高尔在亲情冷漠、遭遇社会、家庭唾弃的情况下饥寒交迫,带着满腹的担忧和内疚在无声无息中死去。

  我在上面的简述中引用的中译本都译成了“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其实原文中用的是德文Ungeziefer一词,意为害虫、臭虫、蟑螂、肮脏的动物。也就是说中译本的“甲虫”一词其实是相当中性的,可以说这一翻译大大减弱了原文中一个成年男人大小的臭虫、蟑螂给家庭给读者所带来的心理冲击力。

  网上的年轻人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为什么又会火爆全网?

  这还真不是一个开开玩笑就可以挡过去的问题。

  记得一两年前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运动会上八年级四班打出这样的标语口号:“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妈妈快乐!全家快乐!”

  在这里,首先要说一句:为何只强调学习使“妈妈”快乐,“爸爸”去哪里了,是不是丧偶式教育,这些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内容。我只是想说这里的“妈妈”是家长的代名词,以下的批评不是针对“妈妈”而言,而是针对家长而言。

  “我”爱学习,妈妈就快乐;言外之意,如果“我”不爱学习呢,妈妈就会不快乐,整个家庭就会鸡飞狗跳。“我”只是使妈妈快乐的工具,妈妈也只因为我是个爱学习的工具而快乐。但总有不爱学习的孩子,总有不符合或达不到家长期望值的孩子,他们会不会沦为家庭的“大蟑螂”呢?当他们真的成为了这样的“大蟑螂”后,会不会遭遇嫌弃、厌恶、冷暴力甚至格里高尔式的经历呢?

  想想自己如何对待孩子的,再看看身边的家庭及相关新闻,估计我们都笑不出来。

  人当然不可能会真地变成大蟑螂,但其实我们每个人又都可能会沦为这样的“大蟑螂”。

  谁敢保证自己现在健康的身体会不会因为一场疾病或突然变故丧失劳动能力而拖累家庭?

  谁敢保证自己业绩永远优秀不被所在单位弃用或裁员?

  即使上面的假设都不会出现,最起码,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变老的那一天。那时,我们耳聋眼花,或许吃饭时夹的菜还没到嘴边已经撒落一地,或许刚刚换洗的衣服又因为大小便失禁而臭气熏天。

  当我们不能给社会、给家庭带来物质价值甚至还有可能成为他们的累赘的时候,我们会被如何对待,我们又希望被如何对待?

  在很多重要关系被异化被物化的今天,这其实是整个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西方的婚礼上往往会有这样的对白。

  牧师:新郎,你愿意娶你面前这个女人为妻吗?不论贫穷还是富贵,健康还是疾病,一生一世忠于她,爱护她,守护她。

  新郎:我愿意。

  牧师:新娘,你愿意嫁给你面前这个男人吗?不论贫穷还是富贵,健康还是疾病,一生一世忠于他,尊敬他,陪伴他。

  新娘:我愿意。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无论富有还是贫穷,无论健康还是疾病,无论青春还是年老,我们都应尊重、保护对方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独立的人的存在,不异化,不物化。这应是我们所有人需要坚守的誓言。

  这或许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答案了。

  不知道我们能不能做到,但我们必须知道这是我们应该奔赴的方向。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