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字,诗歌中的闲适

2023-04-17 15:43:57

在中考高考试卷中,古诗鉴赏题是必考的。经常会出现让学生分析古诗中某个词、某个字的妙处。如“闲”字在古诗出现的次数就比较多,然而,它的意义却各不相同。

一、以“闲”鸣不平。“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四海之内没有空闲之土地,然老百姓还有饿死的。这是作者提醒人们去思考的。是谁造成的呢?

二、以“闲”写孤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群鸟的高飞远去和最后一片白云的悠然飘走,展现了一个极其空旷寂寥的世界。

三、以“闲”显静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桂树枝叶繁茂,花瓣细小,一般在夜间落花,“闲”写出了春夜的静谧,说明诗人无人事烦扰,内心闲静。

四、以“闲”表达热爱家乡之情。“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但愿今后能拄杖乘月,轻扣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五、以“闲”露对官场的厌倦。“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国家多事之秋。但陆游不被重用。深感失望。所以。闲居无事,徒然以写草书,玩分茶聊以自谴。这“闲”字表现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和盼望早日归家的心情。

六、以“闲”现孤标傲世的品格。“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李嘉祐《竹楼》在临江盖起高楼,靠水临风天热而不应蒲葵扇,困倦而安然入睡,与水上鸥鸟相伴。小小的乌纱帽又何足挂齿!也一起闲置一边了事。表现了作者孤标傲世、轻视荣华富贵的性格。

七、以“闲”抒闲情逸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翁卷《野望》)。诗人登高看水。确在水里看到了青山的影子。“闲"字让人想见诗人闲云野鹤般的疏放风骨,正与景物相契合。

八、以“闲”绘农忙风光。“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王建《雨过山村》)农民家里没什么人。院子里的栀子花闲开着,素来爱戴花的妇女也不来管它。原来她们都忙着去浴蚕去了。一个“闲”字描绘出山村农忙时的风光。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