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樊川——西安“小江南”,长安富庶之地

(2022-10-11 16:19:53)
分类: 小说
樊川——西安“小江南”,长安富庶之地

长安乱弹

2022-09-20 21:30
陕西
本地资讯创作者
关注
樊川是西安城南少陵原与神禾原之间由潏河冲积而成的一片平川,西北起于韦曲镇塔坡,东南止于终南山北麓王莽街道江村,是一处长约15公里的平川,系纵贯其间的潏河长期冲刷、下切、淤积而成的一道冲积平原。自汉唐起就是城南胜景,有“小江南”之称。


上学的时候知道了杜牧的《樊川文集》,后来在引镇上学知道在当时的王莽乡有个樊川中学,当时还以为当时的王莽乡就是樊川。

又过了若干年,才知道樊川是因为刘邦将此地分封给樊哙作为食邑,才叫樊川,觉得樊川真不简单,还有那么多故事。

樊川土肥水美,交通方便,是富庶的粮食产区。过去从引镇去韦曲经过杜曲洋桥,路两边全是稻田,是绝对的好地方。


樊川也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是以前去引镇、太乙、王莽必经之路,由于有主要道路通过,经济也比较发达。现在由于新雁引路、长安大道、南横线等的开通,交通重要性有所下降,但仍是重要通道。

樊川文物古迹很多,樊川也是僧侣的聚集的地方。这里寺院众多,有兴教寺、华严寺、兴国寺、牛头寺、法幢寺、禅经寺、洪福寺和观音寺等,被称为“樊川八大寺”。

在杜曲桃溪堡还是“人面桃花”故事发生地。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成了千古名句。


唐代诗圣杜甫在樊川居住十年,明代在他住过的地方建造了杜公祠。杜牧晚年居住在长安南边的樊川别墅,所以有人称他为“杜樊川”所以后来写出了《樊川文集》。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原葬于西安白鹿原的玄奘遗骨迁葬于此,并修寺建塔,寺被命名为“大唐护国兴教寺”,为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首。

位于樊川的韦曲、杜曲也非常有名,古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谚语,意思是居住城南的韦曲和杜曲的韦杜两个望族高得离天只有一尺五寸。


樊川两边分别是少陵原和神禾原,中间是潏河,地势平坦,就是现在也仍然长安最好的地方之一,地肥水美,交通发达,经济发展,而且文物古迹、名人轶事众多,是休闲旅游的好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