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器官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提出及其被否定的历史渊源
大家知道,“器官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拉马克“生物进化论”的核心论点,这也是高等动物在演化过程中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拉马克在研究家养动物的起源过程中发现了这种现象,并发现这种现象能够被逐代的遗传和积累,最终形成了一种新的类型。拉马克就在《动物哲学》中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器官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傳”,并认为这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
拉马克提出了这种观点以后,立即遭到了以居维叶为首的《神创论》者的极力反对和攻击。在教会势力和法国当局的双重迫害下,拉马克绝不低头,最终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虽然也有少数人认同他的观点,但是,在当时的法国,反对者的声音占了绝对优势,拉马克的生物进化学说,始终没有抬头。不过,他所著的《动物哲学》,已经散布到了附近的许多国家。
五十年后,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读到了拉马克所著的《动物哲学》,完全认同了拉马克提出的生物进化观点,他在《物种起源》的《历史概述》一文中,对拉马克作了高度的评价,并全面介绍了生物进化学说的要点。在《物种起源》第一章中,论述家养动物的起源时,还多处引用了拉马克的观点。现在,居然有些学者造谣说“拉马克学说被达尔文推翻了”,真是所谓恬不知恥!
那么,拉马克学说究竟是被谁否定的呢?很明显,这个人就在魏斯曼,当年,魏斯曼在发布“老鼠断尾实验”时就说过,“他做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要推翻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理论”。
这个魏斯曼,不仅做了“老鼠断尾实验”,而且还发表了《种质论》,他说“生物细胞中存在着两种物质,其中一种叫“种质”存在于细胞核中,专司性状的遗传,不受环境的影响,它是代代相传的;另一种物质叫“体质”,存在于细胞的其他部位,它能受环境的影响,它随着生物的死亡而凋亡。所以任何获得性是不能遗传的,我所做的老鼠断尾实验就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他还伙同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学者,成立了“新达尔文主义学会”,其宗旨是“彻底否定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理论,坚决拥护达尔文的以生存斗争为主体的自然选择学说”。
魏斯曼俨然以达尔文的继承者自居,事实上,从这个时候起,社会上就出现了大量否定“器官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文章。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魏斯曼就被某些生物学权威吹捧为“自达尔文以后,对生物进化学说贡献最大的生物学家”。他的“老鼠断尾实验”和《种质论》也被收进了生物教科书,成为学生必读的内容。新达尔文主义也主宰了整个生物学界,拉马克的生物进化学说被说成是“错误的被淘汰的理论”。
这种现象,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科学家们发现生物细胞内根本不存在“种质和体质”,“老鼠断尾实验”本身也存在着问题。在这以后,《种质论》和“老鼠断尾实验”才逐步地被否定并撤出了教科书,魏斯曼的名字也很少有人提起了,但是,他所创立的新达尔文主义,依然是西方生物学界的主流。
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我国政治上实行了一边倒,从前苏联引进了“米丘林学说”,少数科学家还介绍了拉马克的情况,但在我国的生物学界并没有引起重视。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随着李森科的垮台,新达尔文主义的思潮又重新占领了我国生物学界的舞台,他们对拉马克肆意的攻击和丑化。在我国的中学生物教科书中,拉马克竟然和三只长颈鹿在一起,成了被人们嘲笑的对象。
在有关部门的纵容下,一批方舟子之流的人物粉墨登场,他们以生物学界新秀的名义,在网上发表了多篇颠倒黑白的博文,他们公开造谣说“拉马克的学说被达尔文彻底否定了”,有的甚至还用早已被否定了的“老鼠断尾实验”为证据来证明“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是错误的。
方舟子之流的种种倒行逆施,引起了我国部分生物学者强烈的不满,他们不相信达尔文会否定拉马克的生物进化学说。他们通过认真的找寻,终于从达尔文亲自撰写的《历史概述》中,找到了“达尔文没有反对拉马克”的证据。在这篇文章中,达尔文不仅对拉马克表示高度的尊敬,并比较全面的介绍了拉马克的生物进化学说,而且,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还多处引用了拉马克的“器官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理论。他们还找到了许多有关“器官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方面的证据。
在众多的证据面前,我国生物学界的官方舆论,才不得不改变对拉马克生物进化学说的评价。在2021—2022年度出版的中学生物教科书中,终于承认拉马克为生物进化学说的奠基人,并承认他在生物科学方面所怍出的杰出贡献。
但是,在目前,我国生物学界对拉马克学说的核心论点“器官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始终还存在着某些争议。不过,我相信,只要大家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对拉马克所著的《动物哲学》第七章的内容,认认真真地阅读并深入研究,这些争议,就一定能够得出科学的结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