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净空法师:论、疏、钞、讲义的意思
(2022-04-01 09:10:59)
标签:
转载 |
分类: 闻法得度 |
菩萨造论,最近也有同修问过我,为什麽古大德注解佛经,有的本子叫疏,有的本子又叫钞,有的本子又叫讲义,有的本子也叫论,好多不同的名字,这是什麽意思?给诸位说,统统是注解,都是注解的名字。注解为什麽会分这麽多名字?那是注解的分量不相同。如果这个注解用一个论字,意思就是告诉大众,我的注解绝对正确,绝对没有错误,佛来了也可以给我印证,那就叫做「论」。注解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依据经文一句一句的注解,我们称它作论典。像《大智度论》,《大智度论》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注解。这种论叫「释经论」,解释经的,一句一句的注解,叫释经论。他用一个论字,就是裡面决定没有错误,菩萨作的。像《起信论》,马鸣菩萨作的,这种论不是注一部经的,是大乘经裡面的道理,他拿来发挥,讲的都不出大乘经的范围,都是佛说的道理,他来发挥,为我们详细讲解,这种论叫「宗经论」;宗是依据,它是依据经的,但是它不是一句一句注解。论有这两种,所以说注解有这两种性质,一种是解释经的,一种是依据经来发挥的。像《瑜伽师地论》属于宗经论;《大智度论》属于释经论。
后来的这些祖师大德,不敢说我注得没有错误。说一个论,没有错误,后头人不可以改它的,它没有错。说个「疏」,疏是疏通疏通,可能裡头还有不妥当地方,还可以请你指教指教。论没有这麽客气,我讲的绝对正确,你不要说话,根据我讲的这个,没有讨论的馀地。疏钞这些注子是可以讨论,可以研究。这是祖师大德客气,我注的东西,不敢保证是百分之百正确,可能裡面还有错误,可能裡面我还有看错的,有谦虚的意思在裡头。所以用疏、用钞、用注,不敢用论。这是差别在此地。到近代连疏、连钞都不敢讲,像我们哪有这种资格!我们今天是讲义、讲话,只能够这样说法,姿态愈降愈低。在名称上讲,我们姿态愈降愈低。近代的这些大德,注解都叫讲义。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差别在此地。中国的古书,过去也是这样,最古,正确的注解叫传。最著名的《春秋》三传:左丘明的《左传》,《公羊传》、《穀梁传》,那是注春秋的。《春秋》是孔老夫子作的,他们三个人给他作注解,他们自己认为,我的注解非常正确,决定没有错误,可以永传后世,所以「传」那个分量跟佛经上「论」字,地位是平等的。但是后人给古人古书作注解,没有一个人敢称传的,都用注、都用疏,都用其他名称。这是顺便在此地说说,这是文学裡头的一点常识,我们以后看到就晓得。
出自净空老法师讲《金刚经》第33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