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香山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国5)
标签:
北京香山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国保 |
分类: 古建寻踪 |
重游帝都第四日,去往香山碧云寺。目标很明确,就是那座闻名遐迩的金刚宝座塔。可结果却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话说那天上午,乘地铁,转公交,花了将近两个小时,这才到达香山公园东门。
入口处当心间门簪上挂有“静宜园”匾额。香山公园始建于金大定二十六年,元、明、清三代皇家陆续在此营建离宫别院,清乾隆十年曾大兴土木建成所谓的“二十八景”,同时更名为“静宜园”。
进门就是一道木牌楼。旁边的红墙上有“静宜园”的市保碑。
牌楼后为“勤政殿”。此系清代皇帝在香山驻跸期间,处理朝政和接见王宫大臣的场所,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首景。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焚毁,2002年重建。
从勤政殿一路不停,往东北方向直奔碧云寺。
一张碧云寺建筑布局平面图。相传碧云寺为金章宗玩景楼旧址,元代耶律楚材后裔耶律阿利吉舍其别业为寺,始称碧云庵。明正德九年与明天启三年,太监于经和魏忠贤先后在此营建生圹,均因其本人不得善终而未能如愿。清乾隆十三年,对碧云寺进行大规模扩建,新建罗汉堂、金刚宝座塔和水泉院,形成目前所见之规模。全寺依山而建,重重院落层层升起,为西山首屈一指的古刹。
碧云寺山门高高在上,气势不凡。门前有一座汉白玉石桥,桥下是一条深沟。桥前一对石狮据说是原魏忠贤生圹前的遗物。
大雄宝殿之后,为五百罗汉堂。此系乾隆十三年模仿杭州西湖净慈寺罗汉堂而建的,屋顶正中象征“西天极乐世界”四角歇山项楼阁与四个屋角各耸立有一座小型藏式喇嘛塔,外观精巧别致。
罗汉堂内木质贴金“五百罗汉”艺术价值颇高,可惜不开灯,殿内乌漆墨黑,吓得老婆大人扭头就跑,而且坚决不肯让某人独自在里面参观。懿旨难违,加上此时天空飘起了小雨,为了争取时间,也就只好忍痛放弃了。
罗汉堂老照片。
五百罗汉堂之后,就是现如今的“孙中山纪念堂”。
1924年11月,孙中山先生应发动“北京政变”的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共商国是。在京期间,因肝病恶化,于1925年3月12日不幸逝世,享年58岁。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国民政府选址南京紫金山营建中山陵,因工程浩大,短期不能竣工,遂将其灵柩暂厝于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内。1929年5月,孙中山先生灵柩移往南京中山子陵安葬,其奉安前改殓遗体时所替换之衣帽及楠木棺,被封存于碧云寺金刚宝座塔石券洞内作为衣冠冢,奉安期间停放过孙中山灵柩、作过祭堂的普明妙觉殿辟为“总理纪念堂”(后改称“孙中山纪念堂”)。现纪念堂正殿及左、右两配殿设有相关实物及图片展览。
孙中山纪念堂之后,就是碧云寺的最后一个院落,也是此行的主要目标——金刚宝座塔所在的塔院。
塔院前的四柱三间汉白玉石牌坊,为清代石作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额枋上镌刻乾隆御书“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安养道场”,说明其后的金刚宝座塔,是以阿弥陀佛为主供佛的。
石坊正面的两侧照壁上,刻有八个主要人物形象和若干侍从像。八个主要人物形象旁均刻文字说明,东壁四人依次为“相汝(如)为节”、“李蜜(密)为孝”、“诸葛为忠”、“陶远(渊)明为廉”;西壁四人依次为“狄仁杰为孝”、文添(天)祥为忠”、“赵必(璧)为廉”、“谢玄为节”。雕像很精美,但文字说明中却出现了不少的别字,这应该是刻工文化修养较低所致。
照壁背面所刻,则是众人较为熟悉的“八仙过海”图。除主要人物外,侍从形象及水波海兽背景图案也很精彩。
石牌坊后,还有一座相对朴素的砖制牌坊。
看到坊后的塔尖了,有点小激动。
再往前有左、右两座碑亭,内置乾隆十四年《御制金刚宝座塔》碑。左碑为满、蒙文,右碑为汉、藏文。
终于走到塔前了,本该欣喜万分,可一看到步道前方紧闭的栅门,整个心就开始拔凉拔凉的……
大老远的,好不容易来这一趟,却被一道低矮的栅栏挡住了去路,该怪自己运气不好还是该骂娘呢?附近也没个工作人员,问都没地方问,真是欲哭无泪!
没办法,只好用远焦扫了几张。还想找个地方俯拍一张宝塔的全貌,老婆大人发话了:“算了吧,反正也没看个周全,再拍也是白费,等以后有机会再来吧。”想想也在理,再看看天色越发阴沉,雨点也开始逐渐密集,附近又空无一人,把一个女人家扔在这儿,自己跑太远了还真不大放心,还是撤退吧。
总而言之,这是一趟极其失败的行程。五百罗汉连个照面都没打,金刚宝座塔只在塔底转悠了一圈,就白白了浪费了半天的宝贵时间,心里那个恨哪!不想说话,找几张老照片让自己更加心碎。
附:香山公园游览图
点击下面的网址看大图
http://photo.blog.sina.com.cn/photo/2448061284/002FFOzqzy7aYWvIJCm4e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