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臀坐胯/龚东
标签:
文化 |

收臀坐胯,这是站桩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动作要领和锻炼要点,我们平时习惯称之为“掖胯”。在站桩锻炼当中,你是不是掖胯,能不能掖胯,锻炼效果有着天壤之别,在过去掖胯就是秘不传人的内容。
为什么说掖胯是不传之秘呢?
因为你只要明白了掖胯的动作要领和锻炼要点,并且能够做到了掖胯,那么,周身上下自能浑然一体,贯通一气。简而言之,你懂得掖胯,做到掖胯,再去找上下劲儿就不是太难的事情了,说是易如反掌,信手拈来,也未尝不可,正如先师爷姚宗勋先生所言“在躯体各部位的争力之中,以上下之争力为最重要”,所谓上下一丢,满盘皆输,意即此也。
熟悉运动训练学的人都知道“核心力量”这个概念,这是现代体育运动训练里面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
关于核心力量的定义,究竟涉及到哪些肌肉群,其实,学术界一直都存在有争论,但一般习惯把核心肌肉群界定为腰椎、骨盆、髋关节这个区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腰胯位置。
核心肌肉群担负着稳定重心、传导力量等作用,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的活动、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因此,强有力的核心肌肉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凡是姿态优美挺拔、身体控制力和平衡力强的人,核心肌肉群肯定受过很好的训练。
我们古人虽然没有现代体育运动训练的这些概念和术语,在传统武术里面也没有核心力量这样的说法,但这并不代表传统武术没有这样的训练内容,因为传统武术始终强调并且非常重视腰胯部位的锻炼在拳术训练当中的重要性。
传统武术讲究腰胯功夫和丹田爆发,实际上这里面就已经包含有所谓的核心力量训练。而传统武术里所讲的丹田,通常指的就是我们人体正常站立状态下的重心之所在。
丹田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呢?
世人各有说法,打一个简单的比方,我们可以从身体正面和侧面的中间位置各自竖切一刀,再用黄金切割法横切一刀,这三刀在我们人体内的交叉点,即是丹田所在之位置。
所谓丹田爆发,意拳讲浑圆力的发动,也可以说是浑圆爆发,就是力量从我们身体的丹田这个中心点向四面八方同时一起爆发的意思,要具有上下起伏、前后鼓荡、左右横摆以及身体沿纵轴方向的左右旋转等诸多特点,无论是在哪一个方向上的爆发都是一样的力量,故有“拳得八面力”之说,八面者,就是各个方向的意思。
掖胯应该如何做,这个自有讲究,能不能做到掖胯,实则与我们开胯还有很紧密的关系。
能开胯者,掖胯并不难;能掖胯者,有助于开胯。掖胯真正做到位了,我们的腰胯部位就会既灵活又牢固,老话儿讲“流水的屁股,螳螂腰”。
所谓流水的屁股,就是说我们胯要固得住,稳定性要好;所谓螳螂腰,就是说我们的腰要活起来,左右旋转如车轮一般灵活。可以这样说,在核心力量的训练方面,意拳站桩确有其独到之处。
具体而言,一方面站桩可以锻炼我们周身各部位的协调性,只有周身协调,我们在高速运动当中才会随时蕴含有变化;另一方面站桩可以锻炼我们周身各部位的整体性,只有整体一致,我们在高速运动当中才能始终保持有力量。
实践证明,能够将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并得到比较彻底的解决,就我们目前所知,站桩是最为简捷也是最为有效的一种训练方法。
在站桩时如何做到掖胯呢?
简单地讲,就是一个收臀坐胯的动作要领。收臀与坐胯是一个动作要领的两个方面,切不可分开而论,但为了便于表述,我们也只能分别讲解。
我们先讲收臀这个动作。收臀,也称敛臀,做到了就叫溜臀,“流水的屁股”就是这个意思,俗称“卷尾闾”。
卷尾闾实际上是一个缩语,尾闾是穴位名,这里的尾闾指的是尾闾骨。卷尾闾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通过收臀这个动作使尾闾骨保持正直,如果尾闾骨不能正直,腰背就不可能正直,当然,腰背是不是正直与头顶项竖等动作要领还有直接的关系,但不管哪一个动作要领,只要相关的动作要领有一个做不到位,都不可能使腰背正直,腰背不能正直,上下挺拔也就无从谈起,可见,人体大小关节之间都是相互牵连和互为作用的。
怎么收这个臀呢?
其实也不难,就是在站桩的时候,我们臀部周围的肌肉群先要稍微用力向里收紧一点,主要是臀部、会阴和大腿根附近的肌肉群,好像有内夹提肛的意思,保持住这样一个松紧控制的状态,然后身体自然正直下坐,开始时姿势可以坐得低一点,然后用双膝撑拔的动作要领再整体向上站,站起至一个自己感觉比较合适的高度,只要膝关节不完全挺直就可以,同样也是保持好这样一个站立姿势和松紧控制的状态。
接下来我们再讲坐胯这个动作。坐胯,前人讲“如坐高凳,似坐非坐”,这个说法很形象,但很多人在理解上容易出现偏差。
简单地讲,所谓如坐高凳,是指我们的站桩姿势不要过低,双膝的弯曲程度要合适,这个相对比较好理解,重点和难点在于似坐非坐。
所谓似坐非坐,你不坐不行,你坐了也不行,站桩里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这话的意思就是,站桩时设想身下有这样一个高凳,高度与我们站桩时的姿势相吻合,我们的臀部与高凳既要有接触,但是又不是真的结结实实地坐在高凳上,不能完全让臀部受力。
至于这个接触的程度如何,这里面有的是学问,做到极致的时候,就是一种似接触似不接触的状态,有一句老话儿,同样的意思说得更通俗:“似沾似不沾”。
这个似沾似不沾,说到底,这是一个松紧转换的问题,那如何界定呢?
如果感觉臀部与高凳接触得多了,当然你不能感觉臀部坐得太结实了,这个时候腰胯部位就会有一种适度放松的感觉。
如果感觉臀部与高凳接触得少了,甚至你感觉臀部都快要离开高凳了,这个时候腰胯部位就会有一种适度收紧的感觉。
至于什么时候整体向下而偏于前者,什么时候整体向上又偏于后者,这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和调整,所谓的不上不下,即是上下。
同样的动作要领,不同的锻炼要求,训练强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当然锻炼的效果也是大不一样的,具体讲,收臀更多的要注意松紧的控制,坐胯更多的要体会松紧的转换,而落实到掖胯这个动作要领,最根本的就是一个整体的松紧控制与松紧转换的问题。
语言尚且如此之苍白,笔墨又何以能尽述于毫端。
在这里,我也只是尽可能的把这个掖胯的动作要领和锻炼要点讲得详细一点,很多细节尤其是站桩过程中如何自我调整以及指导者如何纠正站桩者的动作都未及深入,如果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待有因缘的时候,再当面示范或指导好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