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好几年没感觉?那是因你没在决窍上下功夫?

标签:
文化 |
分类: 拳学杂谈 |

俗话说:万动不如一静,万练不如一站。站桩可谓养生第一大运动了,习武之人都要先站桩三年,增益内功,方能传授武功招式。拿武术的站桩功用于普通人,自然有出其不意的功效,能推动气血运行、增强免疫力、健全脾胃、补肾益精、强健心脏、补脑安神、祛病延年,大有裨益。
每每有人说站桩站了好几年,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吾特别惊讶!建议你站一下无极固根培元桩(坐桩功)试一周!
没有比较,永远不知道功法的好坏!
练功夫得有真传口授,不仅要在架式上下功夫,还要在内在决窍上下功夫,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才能练出真功夫。通悟功夫推出的无极固根培元桩,可以让您达到养生的目的并找到内家拳门径,系统提升肾系统功能,培养人体自身元气,帮助身体筑基!
相信很多拳友应该听过一些老拳师唠叨过这句话:“练拳心真窍不真,枉费心机白劳神”所以吾说的以下几点很重要希望能帮到初练桩功的各位同修:
1
站桩不可太低,不可硬挺,不可努气:
太低则坚持不了多少时间,还没等找到感觉,腿已经站不住了。因为我们站桩不仅是为了增加腿部的力量,如果简单地理解为增加腿部力量,那我们就不如去扛着杠铃做下蹲训练了。
有一种说法,认为站桩站到腿已经很累时仍要尽力坚持,“越感吃力,心气越要平静,身体上下其他各处越要放松,后腿越要蹬住劲”,认为“吃力时维持心静、形松、面目安详,是练通此桩之关键”。
对此吾不敢苟同,因为你这根本就是做不到的,这只是理论上可行的。不信?拿形意三体桩来讲,有一种练法摆好桩架后你三分钟都站不了,真正的意思是要求尽可能多坚持一会儿,而不能要求站不住了还得站。
如果,累得腿直打哆嗦时还能保持心静,更无从做到形松,勉强忍耐吃力只能是努气,正犯了站桩之大忌。
要求松、静并不错,但那只能是练成后的结果,我们不能用最终的目标来要求中间过程,就像不能用跑的标准来要求一个刚会走的孩子。吾主张站三体式宁高勿低,就是为了避免练功走偏犯努气的毛病。
2
站桩要追求整体效果,而不能片面追求腿部的力量:
站桩首先是为了解决全身各个部分的协调问题,即周身一体的“整”的问题。在练拳时必须做到一动无不动,上下相随,内外相连,其中的关键在腰,腰就像发动机的主轴,一切的力都是从这里传送出去的。这就要求在站桩中注意去体会。
另外就是手的感觉,站桩时间短了就体会不到手的分量,往往是腿已经坚持不住了,而手还没有累的感觉,造成上下不协调,不能同时长进。为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可能参考通悟功夫无极桩体系中的托宝桩。所以吾一直提倡初练者姿势宜高些,以胳膊和腿同时感到累为最适宜。
在站的时候意念要不断地在周身循环引领,从头到脚,看是否合乎九要,是否克服了三害,是否神气贯得充足,各个关节是否松开,是否节节贯串,筋是否抻开了,等等。
3
站桩要用脑子站桩,不能傻站:
桩功本身除架构就是精神意念和呼吸的修练,它不像打套路时,意念主要是集中在动作的贯穿连接上,在举手投足的路线规矩和配合上,没有余暇去体会更多的东西。
而站桩时不动,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去体会手掌向前推,立掌手背向后挂,塌腕坠肘向下,食指上挑,小臂外翻向外撑和虎口张开拇指向里合的前后、上下、左右六个方向的劲儿。
即用意念去找,不可用拙力。体会手用多大劲儿向前,用多大劲儿去平衡,就是体会常说的内劲儿。内劲儿是靠意念去修为的,是化去虚浮僵硬之后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的。
4
站桩的规矩改变一下了:
按从前的规矩,至少要站三个月桩才能开步练拳,像我们都站了三年以上,但现在这样教法是行不通的,且不说能有多少人有耐心坚持下去,就是有人能,也容易出偏差,因为从前练拳时是整天在师父眼皮底下,泡在老师那里,就在有点什么毛病马上就能被发现指出,而现在的学习站桩的哪个有这么多时间?只能是学了一点回去后自己练,老师不能总盯着把关,得不到及时纠正,容易练错,难纠正。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开通了网络一对一指导的内容,有经验的人都知道,拳上的毛病十之八九在桩中可以纠正,虽然站桩是增长功夫最快的途径,但站桩有问题需要老师纠正!
5
站桩时对头部的要求:
练好站桩,有两个身形部位是比较关键的,一个是头部,一个是腰部。今天就说头部,下次再说腰部。曾经有一位朋友练站桩,练了好几年,身体变化不大,内在的体会也不多,他自己也纳闷。吾一看他站桩姿势,头歪了,歪着头站了好几年。告诉他后,他站无极固根培元气一周才调了回来!
练功家认为,头为至高清虚之地,站庄时头要中正,顶要虚悬。中正者,不前俯后仰,不左右倾斜;虚悬者,意注百会,“悬命于天”。头部中正虚悬不仅是周身中正之关键,而且诱导气机上升以养脑营神,使神主宰全身活动之机能增强。《黄帝内经•灵枢•海论篇》中说:“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晕,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如何做到顶虚悬?关键是用意不用力。如果说头中正主要是指形的话,那么顶虚悬就是主要指意,是意注头顶而上悬。直接注意头顶然后上悬吗?不是,直接注意头顶容易使头发紧,是意注头顶而没有上悬。
那么告诉大家,做好顶虚悬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喉头回收法:意念使下颏收向喉头,喉头向后到玉枕,再到百会,百会向上虚悬。
另一种是会阴上提法:喉头回收,意念用鼻尖找下颏,下至会阴,从会阴上绕到玉枕,再至百会向上虚悬。
前一个方法是基础,关键在喉头回收。什么是喉头回收?一般收喉头有两个动作,一是下颏回收,二是咽喉后撑。咽一口唾沫,咽喉就有往后撑的过程,可以从中体会收喉头的要领。意识直接注意头顶与喉头回收法相比较,后者容易虚而前者容易实,后者的气机明显连及胸腹而前者不明显。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呢?因为喉头是人体内气的一个机括,上能影响头部,下能牵动胸腹。想做好顶头悬应该从喉头回收入手。
一般来说,站桩时如果感觉身体不稳定,可能与头部左右倾斜有关;如果感觉头后玉枕发紧,可能与头后仰有关;如果感觉胸部发紧发闷,可能与头前倾有关。站桩时犯睏,可以通过顶头悬来提神;想延长站桩时间,可以尝试先顶头悬,然后神往下贯注,使全身成为一个整体。另外,对于有高血压的练习者,做好头中正顶虚悬,有利于血压恢复正常。如果还是没有理解明白,站桩不适时请用无极下气桩来及时解决!
6
站桩的手型很重要:
古有“十指连心”的说法,手指是人体上肢的末端,气血流注到此而返回,五个手指有6条经脉循行。心、肺、大肠、小肠、心包、三焦等经络在手指尖部起始交接,这几条经络沟通表里、联络脏腑、运行气血。人体经络一旦被堵塞,气血便会受阻,内脏也会失衡,长期累积会形成疾病。十二经脉的起点和终点都在身体末梢,其中有六条走到双手,停在指头。五根手指,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才完成了各种复杂的工作;五根手指,又各主不同的脏器,相互补充,才保障了全身气血的顺畅。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认为人体组织由血、肉、筋、骨所组成,与这些组织相对应的末端是指四梢。发为血梢,舌为肉梢,齿为骨梢,指为筋梢,因此四梢的锻炼直接关系到血、肉、筋等人体内部组织的健康与功能锻炼。梢者,末也。人体末梢强健,说明机体组织脏器功能健全,经筋脉络畅通,营养状况及血液循环良好。反之,则为健康不佳或不健康的表现。注重四梢的养生保健,更有益于健康长寿。
通悟功夫无极桩体系及为重视和强调手型,手型不对,筋梢就不对,那全身不对的地方就太多了。盖指为筋梢,有统领之义,五指作用必不相同,极散为合,方集各指所长,手指一弱,周身纵有千力之力也不得真正一用,手型饱满,梢节自然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