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拳道中枢(大成拳论)-----王芗斋 著

(2015-01-16 08:57:20)
标签:

健康

分类: 芗老论文

 

论四形

持桩而达于“体整如铸”“身如铅灌”,“肌肉如一”“毛发如戟”之境界,始可言拳。拳者何?学者力之奋也,非局部方法之谓。昔日我曾有一首题为“舞相”的诗:

身动挥浪舞,意力水面行。游龙白鹤戏,迂回似蛇惊。

肌肉含劲力,神存骨起棱。风云吐华月,豪气贯长虹。

诗中所说“挥浪”“游龙”“白鹤”“惊蛇”皆拳式也。然此拳式的舞蹈,亦即所谓“健舞”或“武舞”。在隋唐时代健舞甚为盛行,为当时之养生术与技击之法。不仅武夫操之,即使文人学士亦多习之,后多失传。近世拳学家黄慕樵先生本多年参拳之体会,并揣敦煌唐人壁画之中人物与陶俑之舞姿,始将健舞之几个姿式仿出,北伐之际,我南游至淮南,得遇黄慕樵先生,遂得其传,乃约略得其健舞之真意,我不敢私其秘,曾再传于从我习拳者,然其中能得健舞之妙者仅十余人耳。

习健舞之先决条件则须达于四如境界,即能整体如铸、身如灌铅、肌肉如一、毛发如戟,否则难出舞相。舞起来岂不是摇摆四肢而已。我过去尝谓:劲营自体内,力奋形骸外。持桩而达于四如境界则内劲具矣。然如何将此种内劲爆发出来而成外力,以收技击之效应,四形则为最适当之形式也。

四形舞法乃系依“形曲力直”之法则。习时须永设一假想之敌,对之蓄势搏斗。手指腕拧,指弯爪摄,不论手起舞或单或双,指端永远指向对方口鼻,须用最大能力控制对方之中线,给敌造成威胁。控制对方中线亦即保持住已方之中线不受侵犯矣。不仅掌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皆指敌,既拇指亦须弯曲蓄势与其它四指同指一方向。此种掌法与所谓内功拳如太极拳,外功拳如少林之掌法根本不相同,此即手指爪摄之意也。欲手指爪摄则腕不许上拱、不许下塌、不拱不塌故运行时必拧腕始能圆活制敌。具有钩、错、敛、抗之妙。十指不许僵直,皆须曲蓄;指要分、掌要凹,如果运行时指端可有透电之感,此即指弯腕拧之妙也。两臂运行时永不许失去裹、卷、撑、抱之力,桩内蚊蝇不落。双足进退永不许失去刀、叉、分、刺之能,步法寸步不让。肩要撑、肘要横,两臂始有裹、卷、撑、抱之力。裆要坐,膝要纵(横),坐裆纵膝始有力,方有刀、叉、分、刺之能。与对方交接我无执令彼亦无执,其决窍要在肩胯之扭错。而肩胯之灵活扭错又须以腰脊为动力,故习时腰脊须摇旋如轴,如是始能以无执而破有执也。双足运行觉如在泥雪中求动,两足重量三七互换。脚无定位,身无定势,或以后步作前步,或以前步作后步,前后交替,虚实互演,以步法夺敌之位。运行起来身随意走,手底留痕,觉全身如与物遇,三尖协调,四心相印。若快,快不许飘浮,若慢,慢不许呆像(相)。

力之爆发皆在一瞬间。此时如襟人,心毒为上策,力由意发之故也。手狠方克敌,法随意生之故也。故习时每一动作皆需假借,无假借之动作身体力不笃。习时周身永不许失去体整如铸、身如铅灌、肌肉如一、毛发如戟之感。所谓意不使断、灵不使散、浑噩一致、不忘不失也。如是,舞起来始有天趣横生之境界。生理作用于心理,此即健舞之养生意义也。由此看来,意拳之真功夫非自动中得来,须于不动中求之。故曰:“不动之动方乃生生不已之动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