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许福同师兄谈意拳
(2014-06-29 13:00:22)分类: 名家介绍 |
中国现代书画学会副会长、著名书法家许福同先生,一九四四年生,山东济宁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意拳第三代正宗传人,意拳大师李永宗先生的直系正宗弟子。
我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是1978年。那时我刚开始和姜正坤师傅学神(意)拳。昌平县南口工厂来了几个小伙子找我打架兼比武,他们自报师门是师出许福同先生。我那时只知道姚宗勋、光子和荣子、王选杰和高京力等人。没听说过许福同。来人对我的少见识大加嘲讽了一通,双方也就动嘴说了说拳,谁也没敢真动手。我对许福同的功力还不以为然。第二天,我找到高京力的弟子姚学军一起闲聊,从他嘴里才比较详细了解了许福同。
我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是1978年。那时我刚开始和姜正坤师傅学神(意)拳。昌平县南口工厂来了几个小伙子找我打架兼比武,他们自报师门是师出许福同先生。我那时只知道姚宗勋、光子和荣子、王选杰和高京力等人。没听说过许福同。来人对我的少见识大加嘲讽了一通,双方也就动嘴说了说拳,谁也没敢真动手。我对许福同的功力还不以为然。第二天,我找到高京力的弟子姚学军一起闲聊,从他嘴里才比较详细了解了许福同。
本人喜文习武、练气弹筝、学专彝铭、风尚考证、诗追汉唐宋、心游夏商周、出入文史哲、往来儒释道,一向自比于为学为文为武为道皆开宗立派、定国安邦之大学者、大思想家、大武术家黄宗羲先生。
2006年至今出任本网创始版主。
先转发一篇许师兄纪念他师傅的文章:
意拳名家李永宗/许福同
自王芗斋先生创建(意拳)大成拳后,从习者甚众。其中,颇有几位佼佼者,先师李永宗先生即王门翘楚之一。但是,由于永宗先生天禀耿介,淡名薄利,一生之中,唯我行我素,从不屈己以应物,违心以媚俗。乃至际遇屡遭坎坷,中年早逝,未及天命之岁。既是运骞时乖,事迹自少记载,武林后学,知之者亦乏。近来,或是上了些年岁的原因,抑或是与大成拳总归是曾有过一段渊源之故,笔者每于前尘梦影,常有不胜怀旧之思。永宗先生轶事,萦怀良多。故此,遂记永宗先生生平数事,聊以释怀。
武术即艺术
凡是见过永宗先生示范拳法,或亲眼得见其比过拳的人,无不赞其举手投足,皆为力与美之合璧。
永宗先生身行瘦而高,一目残疾,视力甚弱,观其举止颇类教书匠或帐房先生。但是,一旦与人论及武学,他便立刻神采熠熠,兴致勃勃,且谈且论,与前者判若两人。及至以身示范、随意挥洒时,则更见武术家风度。那种刚与柔、动与静、疾与徐的自然融合。完全是上乘艺术展示。所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即此之谓也!不难想象,当年王芗斋先生门下因何除技击家及养生者外,尚有许多京昆名伶、舞蹈专家,趋前就教。
尽管如此,永宗先生却常说:“我练的算不上大成拳,只能算是‘二成拳’,因为我练得‘夹生’”。此言听似笑谈,其实,个中却道出了朴素的武学哲理。试想,以永宗先生的颖慧,加以对多门武术的涉猎,乃至在名师指导下对大成拳的终日研习,耳濡目染,身体力行,尚且感到拳学堂奥遥未可及。可见,拳学一道之博大精深。要作个名副其实的武术家,臻于拳学之化境,何其难也!对此,永宗先生自有他的见解:“大凡够练拳资格的人,聪明者,十之八九不用功;用功者,十之八九不够聪明。如果,即聪明,又用功,便是武术家了,这就是真正武术家犹如凤毛麟角的原因”。
此言不谬,实为循道之谈,若能参透其理,自可成为武术家。
战以勇为主
练武,在于自卫、卫生。除强身健体之功效外,攻、防含义则是武术的要谛、灵魂。换言之,练武,就要比武,就要格斗,甚至拼杀。而这一切,则必须有胆气才能奏效。宋人苏东坡曾说:“战以勇为主,以气为决”。就是说,战之胜负,决定于勇气。勇气何在?蕴育于精神之中。永宗先生则将这拳学之道的要义,转化为几句俗话,即“既然练拳,就得技击。否则,不如去爬山、跑步。而要技击,就要有拳胆,没有拳胆,注定要输。所以说,练拳者,无论是比拳,还是拼命,必得练就宁可让人打死,不能让人吓死的胆气才行”。
永宗先生知行如一。
四十年代,北京习武之风颇盛。一时,武术界门户众多,流派纷呈,比武之事,常有发生。时有形意拳名家某,自许过高,永宗先生欲与之比试,而未得机会。一次,永宗先生与某路遇,某与永宗先生说话。时颇有轻视之意,永宗先生怪其无礼,故追随其至其武馆,提出与某比拳,一决高下之要求。某先是恫吓,声称,恐伤及永宗先生,不便动手,某之弟子亦帮腔助势。继而,某见恫吓无效,即以与大成拳门人某某交厚为由,不便与永宗先生比试,否则有以大欺小之嫌。永宗先生则表示:今日比拳实为印证武学,倒地者为输,战立者为赢。倘若我输了,日后相见,我执弟子礼;如果我赢了,则希望你今后对于武林同道,无论长幼强弱,均当一视同仁,不可目中无人。无奈,某只得与永宗先生一决高下。某拉好架势后,即用挑打崩拳直击永宗先生的胃脘,此时,永宗先生双掌齐顶,缓缓作上下切削状,就在某一拳将至之际,永宗先生斜上一步,转身一掌已削某之后背,某即向前扑倒。结果,某三试三仆,从此不再趾高气扬矣。
日伪时期,北平社会秩序甚乱,地痞流氓,横行肆虐,时有黑社会头子沙慕鸿,其人身高体壮,拳击、摔跤在其同伙中皆拔头筹,经常依仗官私两面的恶势力以强凌弱,为霸北平。一次,在沙的预谋下,邀集北平、天津、上海三地流氓数十人,(当时流氓多为练家)身藏铁尺、匕首、飞轮、石灰包等凶器在北平西单第六商场附近与大成拳门人寻衅。时值大成拳门下数人,手无寸铁,双方即发生激烈格斗,交通为之塞绝。永宗先生与其师兄弟数人,在众寡悬殊的拼搏中,全然无畏,且始终占据上风。事后,据永宗先生说,此次“印证”拳法,最为“得劲儿”。当时,精神所指,心无卦碍,左击右打,进退自如,拳已无法,皆由本能。让永宗先生始料未及的是,虽是一场殴斗,却使拳学因此而有新的升华。特别一提的是,其时,永宗先生为营救一位倒地的小师弟,不幸被匕首刺伤一目。在视觉全然模糊不清的情况下,永宗先生以“士以义怒,可与百战”之精神,奋然应敌,击倒、击伤对手多人,无愧于神勇二字,沙慕鸿为之膛目。从此,沙慕鸿辈,每与永宗先生狭路相逢之时,总是退避三舍,甘拜下风。此事件当年曾惊动了北平当局,调动了大批军警宪兵弹压,各新闻媒体均有所报导。由此,永宗先生则得出一个结论:难以制服的是地痞、流氓,容易制服的倒是所谓的“武术家”。前者,多实战之经验,殴斗之本能,暗合一定拳理,故,非具有真正技击本领者,很难战而胜之;而后者则不然,他们多囿于一招一式之程式,往还对练,绝少实战,一旦搏击,焉能取胜!
此言善哉!所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下不容伪”也。
意拳名家李永宗/许福同
自王芗斋先生创建(意拳)大成拳后,从习者甚众。其中,颇有几位佼佼者,先师李永宗先生即王门翘楚之一。但是,由于永宗先生天禀耿介,淡名薄利,一生之中,唯我行我素,从不屈己以应物,违心以媚俗。乃至际遇屡遭坎坷,中年早逝,未及天命之岁。既是运骞时乖,事迹自少记载,武林后学,知之者亦乏。近来,或是上了些年岁的原因,抑或是与大成拳总归是曾有过一段渊源之故,笔者每于前尘梦影,常有不胜怀旧之思。永宗先生轶事,萦怀良多。故此,遂记永宗先生生平数事,聊以释怀。
武术即艺术
战以勇为主
永宗先生知行如一。
本人喜文习武、练气弹筝、学专彝铭、风尚考证、诗追汉唐宋、心游夏商周、出入文史哲、往来儒释道,一向自比于为学为文为武为道皆开宗立派、定国安邦之大学者、大思想家、大武术家黄宗羲先生。
2006年至今出任本网创始版主。
许福同师兄,高高的个子,又很胖,再加上练的是意拳,想赢他也真不容易!他告诉我说:“李永宗只有两个半徒弟”。一个是他,一个是王选杰。“半个徒弟”是谁,他没说。但我不久前还和那“半个徒弟”一起谈了整整一下午的拳。巧的是,因为那“半个徒弟”就和我同住一个小区!那天晚上,我正在楼下公园站桩,走过来一个瘦老头,五十几岁的样子,主动和我搭上了手。双方谁也没说什么师承,几下之后我觉得他动作沉稳,占不到什么便宜。他也看出我不太好对付。这才开始停下,相互自报家门,才知道他就是那“半个徒弟”。人家很谦虚,一开口就说“我只能算李大爷的半个徒弟。”
后来,我把这事向许福同师兄查问,果然得到了他的肯定!如此说来,李永宗师伯的几个徒弟,我全有幸认识了!真是缘分!
后来,我把这事向许福同师兄查问,果然得到了他的肯定!如此说来,李永宗师伯的几个徒弟,我全有幸认识了!真是缘分!
本人喜文习武、练气弹筝、学专彝铭、风尚考证、诗追汉唐宋、心游夏商周、出入文史哲、往来儒释道,一向自比于为学为文为武为道皆开宗立派、定国安邦之大学者、大思想家、大武术家黄宗羲先生。
2006年至今出任本网创始版主。
许福同师兄:
七十年代是大成拳发展最好的年代,把北京所有的各家各派全打跑了,那个时候练大成的一来,就没有练别的拳什么事了。有一次,我们找到了北京八卦掌某著名大师的家中,(名字,我这里不公布了。刘正)我要求和他比武,他不比,我就上去抽了他两嘴巴子,让他认栽!我们那时候很年轻,也很气盛。
刘正:
哈哈!看不出来了师兄那时候这么冲?!前几天,有人在网上发帖子说“张树新再发展下去就成了刘正了”,我看后到没觉得怎么样,张树新师兄到有想会会那些发帖子的技击高人的想法。我还劝说他,“算了,凡是喜欢这么说你我的,全是不知道或没见过你我的,何必呢!”树新师兄是个很擅长技击实作的,别人想怎么看我,我无所谓了。反正我很安全。有保卫自己的能力。
许福同师兄:
对喽,咱们不喜欢说硬话,但是也不喜欢办软事。大成拳的脾气。不过,咱们这拳是非太多了。我从32年前就宣布脱离意拳界了。有几次,我们几个师兄弟和别的门派的比拳,居然被派出所和当地军队知道了,结果几车正规军把我们两帮人给围了起来,一个接一个全被带到了派出所。哈哈,王选杰却事先跑了。他那时候其实挺怕事的。他在派出所卦了号,不想再找麻烦了。
刘正:
八十年代初期,我也有一次帮别人比武兼打架被带到了海淀公安分局。可是没想到海淀分局的张指导员等人听说我们是比拳不是打架,就当场和我们成了朋友。事后想起来有些怕。你想,就在海淀大街上双方就动了手,我们是七个,对方是练外家的,有十一个,结果打得他们报了警。谁也不想找事。
七十年代是大成拳发展最好的年代,把北京所有的各家各派全打跑了,那个时候练大成的一来,就没有练别的拳什么事了。有一次,我们找到了北京八卦掌某著名大师的家中,(名字,我这里不公布了。刘正)我要求和他比武,他不比,我就上去抽了他两嘴巴子,让他认栽!我们那时候很年轻,也很气盛。
刘正:
哈哈!看不出来了师兄那时候这么冲?!前几天,有人在网上发帖子说“张树新再发展下去就成了刘正了”,我看后到没觉得怎么样,张树新师兄到有想会会那些发帖子的技击高人的想法。我还劝说他,“算了,凡是喜欢这么说你我的,全是不知道或没见过你我的,何必呢!”树新师兄是个很擅长技击实作的,别人想怎么看我,我无所谓了。反正我很安全。有保卫自己的能力。
许福同师兄:
对喽,咱们不喜欢说硬话,但是也不喜欢办软事。大成拳的脾气。不过,咱们这拳是非太多了。我从32年前就宣布脱离意拳界了。有几次,我们几个师兄弟和别的门派的比拳,居然被派出所和当地军队知道了,结果几车正规军把我们两帮人给围了起来,一个接一个全被带到了派出所。哈哈,王选杰却事先跑了。他那时候其实挺怕事的。他在派出所卦了号,不想再找麻烦了。
刘正:
八十年代初期,我也有一次帮别人比武兼打架被带到了海淀公安分局。可是没想到海淀分局的张指导员等人听说我们是比拳不是打架,就当场和我们成了朋友。事后想起来有些怕。你想,就在海淀大街上双方就动了手,我们是七个,对方是练外家的,有十一个,结果打得他们报了警。谁也不想找事。
本人喜文习武、练气弹筝、学专彝铭、风尚考证、诗追汉唐宋、心游夏商周、出入文史哲、往来儒释道,一向自比于为学为文为武为道皆开宗立派、定国安邦之大学者、大思想家、大武术家黄宗羲先生。
2006年至今出任本网创始版主。
后一篇:《意拳误区》系列连载-站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