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弘一法师.国画大师齐白石与意拳宗师王芗斋先生轶事

(2013-07-18 09:09:41)
标签:

体育

 

       我国清末民初有位伟大的考古和历史学家,这就是使芗斋先生在文学方面颇多受益的国学大师王国维。二人相识于1922年,当时王国维在北大任通讯导师,二人互相仰慕已久,结交后经常彻夜长谈。一次芗斋先生谈起了拳学意境,王国维当即把他在《人间词话》中对成大事业、大学者的追求所提出的三个境界书成条幅,请人装裱后赠给芗斋先生。芗斋先生认真品味后频频颔首,将条幅悬于正房壁上,并时常向弟子们讲解其中含义,可见他对王国维的提法是赞同的。

       王国维提出的三个意境是他寓意新意的三位宋代词人的名句: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珠.蝶恋花)

       其大意是:一个人如欲在事业上、学术上取得成就,必须登高望远排除各种干扰,以坚韧不拔之毅力和持之以恒之决心去深求苦索,目的单纯而专注,百折不挠,毫不犹豫而目标明确,这样才能使生命之树长青而不凋零,才有成功的希望。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大意是:追求的目标即定,就应如同爱上另一位天生秀丽,才貌双全的丽人,就应对他倾注全部的生命和爱情,为了她倾家荡产,饥寒交迫而不计,呕心沥血,形消骨立而不悔。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渡,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此意是指追求者在探索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排除千难万险,刻苦求索后产生量变到质的飞跃,自然如梦初醒,大彻大悟,达到成功的彼岸。

       第三种境界是广大习武者梦寐以求的向往目标,但是这种顿悟是无法限以时日,指日可待的。在此,我愿寄语初练芗拳的朋友们,拳学是我国历代人民勤劳智慧,汗水鲜血以至生命的宝贵结晶;无数拳学先辈和芗斋先生为她的创立曾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非一般健身术、技击术可比。虽然学练芗拳老少皆宜,受益极快,但如欲达到上乘之境界绝非朝夕之事。故学练芗拳决不可稍有所得,便自视已足,更不可求速成。古往今来,追求拳学真谛者多如牛毛,但成功者却如凤毛麟角,究其原因虽多,但主要是意志不坚,恒心不足,境界不高所至,或见异而思迁,或始勤而终惰,虽偶有所得,不过铁中铮铮,庸中佼佼而已。

       大自然中一切高贵生命,童年时期都是很长的,一株小草,一束鲜花,春风吹过就会立长绽放,但叶不逾秋,花难耐寒。而苍松翠柏却要经过几十年,甚至千百年的风雨霜雪的锤炼。高尚的艺术,上乘的拳学,奥妙的追求只能如宋代大儒朱熹所云:“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而芗拳高深的精神的飞跃也只能长期冥思苦想,朝夕磨砺的追求后“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


 

http://img.ph.126.net/hTofO2zzo4rhfFAJfgRthg==/3833689182799411230.jpg
看白石多么自在


http://img.ph.126.net/aZh5p_WzUV5GU3iMl8wmcw==/2685552752797563602.jpg


  1940年初,日本柔道、剑道名家泽井健一(当时是柔道五段,剑道四段)。这位泽井健一,1903年12月生于日本东京部,1937年34岁时来到北平。由于酷爱武术,所以十分留意中国的传统武术。他曾先后与中国的摔跤名家沈三、宝三试艺,结果双方互有胜负。他也曾与少林、八卦、太极门的一些名家交手,由于鲜遇对手,便为自负,甚至产生了中国武术不过如此的想法。泽井健一先生练浑圆桩,

 

http://www.cnkungfu.org/upload/2009_02/090205092382551.jpg

http://www.cnkungfu.org/upload/2009_02/090205092382551.jpg


       当他听说王芗斋的功夫是最好的后,便雄纠纠、气昂昂地找上了门。这天,王芗斋先生正手执扫帚,清扫庭院,忽见泽井健一手提日本战刀走进来问:“王芗斋先生在家吗?”王芗斋先生道:“他出门访友去了。”泽井要求坐等,王芗斋先生无奈只好请他进屋,泽井仔细看了看王芗斋先生,觉得眼前的这位老人很瘦,似乎不像。泽井不想白跑,于是又问:“你的会拳是吗?”王芗斋先生答:“会一点儿。”泽井喜道:“可以试试吗?”王芗斋不以为然地说:“可以。”泽井放下战刀,用双手猛扑王芗斋先生的双臂,想以柔道术摔倒王芗斋先生,王芗斋先生举手相接间,已将他轻轻按倒跪在地上。泽井爬起后再试,再败。

       久经沙场的泽井,这时看见形体瘦弱的老人神采奕奕,目光炯炯,身手不凡,不觉惊奇地问:“你的就是王芗斋先生?”王芗斋先生笑着点了点头。

       泽井起立深鞠一躬道:“我想请先生在试试刀。”于是,泽井手持竹剑,王芗斋先生则随手拿了一根短棍。泽井不解其意,忙问:“那也算是武器么?”王芗斋先生笑道:“兵器,不过是手臂延长而已!”泽井见对方有小看自己之意,立刻气得火冒三丈,双手持剑“呀”的一声,步随声进,剑随音落,朝着王芗斋劈先生头砍来,说明迟,那时快,就在将要砍中时,王芗斋先生一闪身的同时用短棍一拨,泽井连人带剑腾身倒在地上。具有武士道精神的泽井仍不服输,请求再试,结果屡试屡输。

       败后的泽井,受到很深的刺激。回到家里几乎一个星期没吃什么东西,以前得到的奖状、证书都被撕碎了。一个星期后,泽井带上礼品去王芗斋先生家求教,适逢王芗斋先生外出。泽井并不灰心,他一次又一次的敲响王家的大门。精诚所致,金石为开。一周之后,泽井终于见到了王芗斋先生。

       泽井后来回忆道:“我在那一瞬间完全失去自信,眼前一片黑暗,我只能求教于先生,没有其他办法了。”“但拜在王先生门下是非常难的,希望拜在王先生门下的人到王先生那里以后,一般是被放置到练习场里的,必须自己去仿效师兄弟的动作来练习。我有幸是外国人,因此我可以提出各种冒失的问题和做出各种冒失的行动。与王先生交手时,我已是柔道五段,所以对自己的本领很信心。一旦有了与老师练习实战的机会,我总是首先抓住老师的手腕,想使个招法,但每次都被就地撞倒。......我每次被突然弹飞之际,感到心脏有一种被轻轻打了一下的感觉,当然打得很轻,我却感到非常疼痛和恐惧。”“我曾向中国最了不起的拳法家王芗斋先生请教真正的武道和真正的拳法。在这以前我对武道,尤其是剑道和柔道是自信的,但自从师事王先生后我才知道真正的武道的伟大。”(笔者注:见泽井健一所著的《中国拳法---太气拳》一书)。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泽井感到绝望,想到了死,经与夫人商量,他决定用枪先打死夫人和孩子,然后自杀。正在这时,有客来访,原来王芗斋先生来了。面对恩师,泽井伏地叩拜,泪如雨下。王芗斋先生劝说道:“这是两个国家交战的事,你是个普通人,不必去死。即使再艰难也要坚持回国,要回去发展意拳!”还特别叮嘱说:“我们这种拳已由张壁先生命名为‘大成拳’,你是外国人,不能用这个名字,回去以后自己再起个名字吧......带着老师的嘱托,泽井回到了日本,他不遗余力地开拓发展着意拳事业。为了有别于“大成”二字,他的拳最初起名为“大气拳”,最后命名为“太气拳”。(笔者注:此说见常学刚先生《一衣带水意拳缘---访东京太气拳研究会会长久保勇人》一文)

       泽井健一后来在日本被尊称为“拳圣”,他曾先后战胜日本的空手道名家大山信达,和身高1.92米,体重110公斤的瑞典空手道专家马夏尔。......几十年后,他曾来访北京,重提旧事,对恩师一句话打消他自杀念头的事尤其感慨。

       日军1420部队的柔道六段教官日野,听说自己拳道上的挚友泽井败在一个弱小的中国老头手下,他认为,这里面肯定有名堂!说不定就是邪法魔术之类的把戏。于是,他约王芗斋先生比武,王芗斋先生便答应在姚宗家比武。

       这天,王芗斋在姚家一边和齐白石老人谈论着字画,一边等日野。有人推门进来。只见来者体格粗壮,全身军装,此人正是日野,他的后面跟着一个抱着白公鸡的日本兵。

       见这阵势,王芗斋先生不知对方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日野问:“谁是王芗斋先生?”“我就是”。王芗斋含笑道,又指着那只白公鸡问,“这是干什么?”日野答非所问地说:“对不起,我的要摸摸王先生的身体。”王芗斋先生更加不解,只好说:“请便吧?”于是,日野前后左右地在王芗斋先生身上摸了一遍,这才放心的说:“很好,身上没有藏带电的东西......”芗斋先生听罢,哈哈大笑道:“我不是魔术师,身上带那玩艺干什么?”

       日野并不回答,他从日本兵怀里提过白公鸡,然后抽出战刀,往鸡脖子上一抹,用鸡血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圆圈,对莫名其妙的王芗斋说:“我的和你的在这个圈子里比试。”

       王芗斋先生这才明白过来,对方把自己的拳术当作魔术邪法了。他不禁仰天大笑道:“你是来比拳,还是来都斗法?”日野见王芗斋先生毫不在乎,急得冒火:“你的拖延时间,我的鸡血要失效!”王芗斋先生一撩长衫走进圈子,日野大喝一声,双手来抓王芗斋的手腕,刚一接触,就被甩了出去,撞在一棵大枣树上,掉下来后便休克了。当他醒后,握住王芗斋的手说:“先生的所用是何劲?”王芗斋道:“力入化境,随心所欲。无所谓劲不劲的。”日野赞道:“先生真是神拳!”王芗斋先生说:“在中国我是极为普通的一员,比我强者举不胜举。未显其能者,是未得其时也!”

       白石老人看到此情此景,乐得一伸大拇指,对王芗斋耳语道:“你给中国人出了气!”说罢,他回到屋内挥笔写诗一首,诗云:

原说日落天已黄,九州仍有北斗明。
庭院周旋只一刹,布衣群中堪玲珑。

假虎假威非真烈,黄泥包中一庸颙。
亡魂幽灵应犹在,万里彩云观彩虹。

 

http://img.ph.126.net/5sz_hvWXaCV3vIbDmmHf-w==/3833689182799411231.jpg 

 

       日野败后,没过几天,以日本拳击高手为身份的朝鲜人渡边,又向王芗斋先生发出了挑战。此人居心叵测地把比武的时间定在王芗斋先生生日之时,而且特意要在王芗斋先生的家门口举行。

       这天,王芗斋先生和渡边在新闻记者和看热闹的人群簇拥下,来到家门口的竟武场地。一米八几的渡边,敞胸露怀,胸毛一片,他腰系大环扣皮带,身穿日本武士道装束,脸上挂着一丝阴险的笑容。

       王芗斋先生抱拳而立,刚说一声“请”,渡边已循声而进。王芗斋见渡边的直拳已挨着自己的布褂,便伸手略略一横,只见渡边被打的飞跌出去了,一下子撞在身后的老槐树上;停了片刻,然后滑落在地,人已呆若木鸡,半天不会言语。这时,全场哗然,记者们赶忙拍摄下这绝妙的镜头。

       日本驻日本的特务头子川岛芳子闻听此事,在中南海瀛台约王芗斋前往。

       厅堂里,日本特务一个个荷枪实弹,气势逼人,王芗斋视若无人,神情坦然。就在他一手拿起茶杯之时,川岛芳子的保镖白谨在一旁冲上前,挥拳猛击王芗斋的面门。王芗斋身不离座,右手一个拧裹抖发,将膀大腰圆的白谨打起一丈多高,掉落在地。几乎与此同时,王芗斋茶杯里的水柱溅起一丈多高,王芗斋手疾眼快,端杯向上一迎,水又落入杯中。川岛芳子呆呆的看着眼前发生的这精彩一幕,脸色大变。

       日野等人的接二连三失败,震动了日军的上层人物,北平军界人士说:“这对于我们日本是最大的耻辱。我们能丢一个师,也不能在拳术上遭此惨败,我们要再派高手,挽回名誉。”不久,他们派出了曾代表日本参加1936年11届奥运会的柔道六段八田一郎。

       八田约王芗斋在北平东安市场的“吉士林”餐馆会面。弟子王少兰担心地对王芗斋说:“老师,八田此次志在必胜。如其胜不用说,如其败,日方是否动用军队?”王芗斋毅然说:“古人说得好‘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少兰,我等岂可因一人之安危,而失去中国人的骨气!”王芗斋浑身是胆,按时赴约。王芗斋见八田身体魁伟,眼含威光,犹如一尊凶神。彼此见面后,各道姓名,寒暄了几句,便开始试手。

       在陈设讲究美的屋内,八田张开钢钩般的十指,直奔王芗斋的上领和衣袖;王芗斋闪身横跨一步,身随步转,绕到八田身后,小臂一横,八田被打出一丈多远,扑在地上。他爬起来,第二次扑向王芗斋;王芗斋一个退中发力,八田又被弹抖起四五尺高,仰面摔出,头部险些撞在天花板上;掉落时,臀部砸在茶几上,哗啦一声,茶几应声而碎。八田闹羞成怒,跳起身来用手去抓王芗斋伸过来的双手;王芗斋周身放松,尔后将双腕朝内一卷,身形往前一撞,全身鼓荡,声力齐发,只见八田腾空离地,身贴墙壁,倒在地上,好半天爬不起来,连墙上挂着的两张西洋油画,也被震得落地。躺在地毯上的八田,口里喃喃说道:“中国的武术,真是神奇莫测!”

       败在王芗斋的手下的还有日本将宇作美。

       整个40年代,意拳在王芗斋和以姚总勋为首的第一代弟子的共同努力下,发展到一个鼎盛时期。

       1940年,日本东京举办大东亚竞赛大会,邀请中国参加,并通过伪新民会顾问武田特请王芗斋出席。南京伪政权汪精卫派马良为首的代表团前往。王芗斋说:“这是儿皇帝的政府代表团。”他托病坚辞。

       马良代表团到日本后,日方人士说:“王芗斋未来参加,不能承认是中国代表团。”

       北平名宿张玉衡、齐振林二位老先生,由于参加习练站桩养生而感奇妙,又看到王芗斋的弟子在创新的拳学理论指导下屡胜中外技击高手,故认为王芗斋的拳学造诣达高峰;在我国,各艺术领域的作品都是一面镜子,拳学亦是如此。每个人的拳学造诣都会真实的反映出他的品德、情操、学问、阅历和精神境界的深度。由于人品和学识及对自然界的感受不尽相同,而反映的精神世界也必更异。

       习拳者要达到高远的拳学境界是件极不容易的事,正如弘一法师书赠芗斋先生的诗句所云:“痛感世事洒血泪,深受楷模动魂灵;迭患沧桑心方觉,万卷书破理渐通。”弘一法师是我国近代德迈古今的佛学大师和艺术家,他不仅精通文字、书画艺术,而且对戏剧和音乐亦有很高的造诣,他饰演黄天霸的英姿,至今为梨园乐道,他创作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至今还广为传唱。芗斋先生在游历江南时专程去西子湖的虎跑寺拜望他,在佛学和书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教益,二人相交甚厚。从某种意义上讲,二人大彻大悟的灵犀是相同的,只是大法师是在参透禅关后才循入空门,而芗斋先生则是在花开佛现后毅然留在了“苦海”。先哲们曾言:“人最苦的事,莫过于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芗斋先生就是因为祖国和真理的不可抗拒的召唤而使他一生躬身奉献,竭诚尽智,甘之如饴。

http://img.ph.126.net/AOJSCMCwHWMKMAK_qKlBrQ==/3833689182799411232.jpg
著名国画家崔辉先生大写意国画

 

       当他在创立新拳学后又去探望弘一法师时,大法师有感他“穷苦艰危独自撑”和“万言谤诽衣带宽,妙悟禅关集大成”的松筠节操,当即挥毫题诗相赠。希望满怀热情向往和习练拳学的同道,能从大法师的诗中领悟到事业的艰辛和成功的“秘笈”。习拳除苦练拳学功法外,还应在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上有一个刻苦自励,勇猛精进的过程,必须品行端正,质朴为人。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必须把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有如源头活水,清澈见底。

       我们武术界,不读书的现象十分严重,尤其在商品经济意识极强的今天,全社会都在为金钱而奔忙,这本身无可非议,但君子爱财,应取之有道,金钱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更不能忽视科技文化的作用,不然有了金钱也不会用。君不见,一些千万元户最多的村镇,几乎家家都有轿车(高级的),可街道却坑洼累累,而无人出钱修路。还有的人挥金如土,一顿饭数千元,买只狗几万元,却不肯出一分钱去修复一下快要倒闭的教室。著名学者李政道博士提醒道:“国家的富强,不只是物质的丰富,金钱的堆积,更重要的是人自身素质的提高。”希望广大武林同道,应谨记李先生的警世忠言,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加强道德的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芗斋后生静磨剑有感于此,在《体育报》上发表了很有见地的见解:“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金钱不是万能的,人应该站在钱上面,而不应该掉在钱眼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意拳王玉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