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啃哥评点:中国证监会2014年8月29日新闻发布会

(2014-09-10 22:56:35)
标签:

股票

财经

时评

分类: 证监会政策系列分析文章

点击上方蓝色“啃哥张驰”,关注公共微信号

 

啃哥评点:中国证监会2014829日新闻发布会

——证监会政策系列分析文章之十二

 

 

2014829日,黑色文字内容来证监会网站发布)

 

以下蓝色文字为啃哥张驰个人观点。不随波逐流,只扪心自问。

 

2014829日,证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发布了《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1号——商品期货交易型开放式基金指引(征求意见稿)》,通报了对部分证券公司、基金子公司违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行为进行处理的情况(以上内容见网站要闻栏目)。另外,还回答了记者关心的其它问题。

 

1、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提出要切实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依法严厉打击以私募基金为名的各类非法集资活动,请问具体通过哪些措施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答:按照我会监管转型的总体思路,私募基金作为资本市场最具活力的领域,我们将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维护市场活力。同时,为防范风险、打击以私募基金为名的各类非法集资,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我们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开展以下主要工作。

 

啃哥评点:

啃哥提请注意“资本市场最具活力的领域”,请注意这个表述,没有之一。私募基金是资本市场最具活力的领域,这一点证监会很正面的承认了。同时也承认了“维护市场活力”的重要性。这个定性太重要了,证明目前来看,证监会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非常正面支持的态度。

 

但是,事物都是二分法。同时,需要“打击以私募基金为名的各类非法集资,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打击防范过程中,重点是事中事后的监管,那么,证监会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有如下五点。

 

同时,啃哥也翻出来了2014821日证监会主席签发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内容还是很庞杂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取读一读,啃哥也计划之后专题分析这个管理办法,这个办法太重要了,它基本上是第一个关于私募基金(包括私募股权投资)管理的正式官方文件!!

 

一是加快建立私募基金监管框架体系,明确系统内相关各单位监管职责分工及协作机制,加强监管协调,形成监管合力。

 

啃哥评点:

 

第一点强调私募基金监管框架的建立。目前看主要是证监会,基金业协会,当然也有当地金融局,地方证监局等等机构,这些机构的监督范围,责任,也就是涉及到监管框架的问题。这个问题很重要,太多人管,会导致各执一词,往往反而监管不到位;太少部门监管,由于人力有限,也会带来监管不到位的问题。监管,啃哥觉得往往是一个试错的过程,通过不断的调整,最终达到最合理监管的目的。目前这个监管框架还处于建设中,啃哥不好做太多评定,但是看得出,证监会是这个监管框架的核心,

 

二是强化行业协会自律管理作用,指导基金业协会做好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工作,制定和实施私募基金行业自律规则,通过自律检查、纪律处分、黑名单制度等措施,促进行业规范运作。

 

啃哥评点:

 

第二点强调了行业协会自律管理作用。“指导”登记备案,“制定”相关“自律规则”,“纪律检查“”纪律处分“”黑名单“制度。其实啃哥一直认为,我们的行业协会总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中。因为行业协会并不是行业中的企业设立的(西方都是行业中的企业自发设立的),而我国是由政府制定设立的,属于政府机构!那么,它有什么动力去把一个行业做好,又怎么可能深入了解一个行业呢?行业协会形同虚设,变成了数据统计员,在许多行业中确实是如此。这次给了基金业协会很大的权力,啃哥觉得是一种尝试,因为确实证监会自己应该也感觉到了,什么都管的结果就是什么也管不好。证监会应该管理更加宏观的事情,而那些更加细节的规范和管理,可以交出来给行业协会。啃哥想,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也许,给了基金也协会这么大的权力,会有点起色吧,啃哥拭目以待!

 

 

三是建立统一信息报送及监测机制,加强对私募基金行业的信息收集、分析和风险监测,并有重点的对私募基金运作情况与风险状况进行动态跟踪及风险预警。

啃哥评点:

这点啃哥认为这点很重要,“建立统一信息报送及监测机制”。私募行业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基本处于无监管,无行业统计数据的混乱时代。到底这个市场有多大,到底有多少支基金,基本没有官方统一数据。因此整体风险无法把握。现在,通过明确建立统一信息报送及监督机制,终于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个行业终于结束野蛮生长的状态,走入规范的状态。

 

 

四是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现场检查。对于检查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予以查处。重点关注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是否坚守“诚信守法、不变相公募、面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三条底线。同时运用负面清单监管模式,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托管人、销售机构及其他私募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禁止从事的行为。

 

啃哥评点:

 

啃哥觉得这个三个底线有意思,“诚信守法、不变相公募、面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说白了,三句话就一点,即私募不能面积过大,不能让不具备风险承受能力的散户参与进来,避免引起社会不稳。

 

这里还需要注意“运用负面清单监管模式”,即我们常说的“法无禁止均可为”。这里在私募基金领域,居然大胆说出这样的模式,可见监管机构是非常务实和开放的。没有禁止的都是可以做的,也给了私募基金市场无限的遐想空间,任何创新也都可以进行了。

 

五是建立与地方政府的监管协作机制,协助地方政府严厉打击以私募基金为名的各类非法集资活动,并建立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及重大事项会商机制,加强沟通与协作,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啃哥评点:

强调了证监会与地方政府相互协助的机制建立,需要“加强沟通”“协助地方政府严厉打击以私募基金为名的各类非法集资活动”。的确,私募基金必须与非法集资相区别,这也是重中之重。

 

啃哥综述:

啃哥认为,这个新颁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内容详细具体,规范了诸多方面,是一个集大成的暂行办法。对于私募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从业者,读再多遍也不为过。

 

 

2、问:有报道称,上周末上交所启动了港股通连接测试,主要测试港股通委托、报单、撤单等功能,本周还将开展测试,首次全网测试启动在即。能否介绍连接测试相关情况?从测试表现看,券商准备是否充分?

 

答:今年410日我会与香港证监会就开展沪港通试点发布联合公告以来,市场各方积极开展各项准备工作。目前,沪、港交易所、结算机构及券商(经纪商)的技术系统开发工作已处于收尾阶段,相关测试工作正有序进行。截至829日,沪、港交易所及结算机构已组织有关各方,针对技术系统连通性、业务逻辑、业务功能及相关流程等进行了多次测试,基本达到预期效果。沪、港交易所及结算机构的技术系统,以及参与测试券商的柜台系统,在压力测试、故障等场景下各项功能总体正常。本周末及9月中旬还将进行2次全网测试,沪、港交易所及结算机构将组织有关各方,针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技术系统,为沪港通正式启动做好准备。

 

啃哥评点:

410日开始,到829日,已经过去整整5个月,确实已经很久了。根据证监会的回答,看来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3、问:此前发布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关于修改<</span>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已经结束,能否介绍最新进展?

答:自修订两个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以来,市场各方高度关注,我会共计收到书面意见、建议40 份。同时,我会还邀请部分中介机构、上市公司代表进行了座谈、研讨。总体来看,社会各界对两个办法本次修订普遍认可,认为征求意见稿体现了推进市场化并购重组、简政放权的基本原则和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转型要求,在加强投资者保护方面也有切实举措,有助于实现资本市场在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主渠道作用。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借壳上市规则的完善、通过并购重组实施产业转型的信息披露要求等问题。目前,我会正在根据各方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将尽快发布实施。

 

啃哥评点:

啃哥在718日文章,啃哥评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曾专门分析过该管理办法。

 

肯定了“意见稿体现了推进市场化并购重组、简政放权的基本原则”。这也确实是证监会的改革方向。同时,修改意见集中在“集中在借壳上市规则的完善、通过并购重组实施产业转型的信息披露要求等问题”。

 

啃哥觉得,修改意见全中国只收到了40份,是在是微乎其微?拿到真的那么少的人关注吗?还是很多声音没有发出来呢?不可而知。针对这两个征求意见稿,其实啃哥也有很多话想说的。按道理不应该仅仅40份反馈意见这么少啊!啃哥百思不得其解,那么,先放这里吧。

 

总之,这些制度的推出,正是基于证监会简政放权。对于整个资本市场,都是绝对的利好。

 

4、问:新三板825日推出做市商制度,请问做市商情况如何?

答:自825日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做市业务实施以来,市场整体运行平稳,做市股票整体估值水平较为合理。825日至284个交易日,首批采取做市转让方式的43只挂牌公司股票全部有成交记录。做市股票日均成交笔数为299.5笔,占挂牌公司股票(不含两网及退市公司,下同)成交笔数的81.44%,日均成交金额2016.5万元,占挂牌公司股票成交金额的22%825日-28日全市场股票换手率为0.54%;其中,做市转让方式股票换手率为0.84%,协议转让方式股票换手率为0.48%。多数做市股票形成了连续的价格曲线。首批采取做市转让方式的挂牌公司在规模、质量、财务状况等方面总体较好。43家挂牌公司2013年平均总资产2.32亿元,较挂牌公司均值高出47.8%;平均净资产1.16亿元,较挂牌公司均值高出92%;平均净利润2034.23万元,较挂牌公司均值高出154%

 

做市业务是中国境内证券市场的一项全新尝试,也是资本市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一项制度创新;有利于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丰富市场交易方式、完善市场功能、改善市场流动性;有利于促进创新、创业、成长型企业估值定价体系的形成,进一步畅通投融资渠道;有利于证券公司整合业务链条,形成与企业共同成长的良性合作关系。目前,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做市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市场流动性改善的程度仍需要参与各方的共同推动,其效应也还需要实践的检验。

 

本周为全国股份转让系统运行保障期,以验证市场各方技术系统、业务操作的稳定性、正确性。保障期结束后,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将恢复协议转化为做市转让方式、做市商加入做市等各项业务的常态化办理。截至825日,已有82家挂牌公司召开股东大会通过了采取做市转让方式的决议,这些公司将陆续加入做市行列。

 

截至2014828日,挂牌公司共1088家,总股本441.33亿股,总市值2956.18亿元。挂牌公司分布于18个门类,覆盖了除房地产业外的所有门类行业;分布于76个大类,占大类行业数量的84.44%。从行业结构来看,门类行业以先进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为主,合计878家,占挂牌公司家数的80.70%。从地域分布来,挂牌公司分布于28个省份,挂牌家数较多的省份有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湖北合计708家,占挂牌公司家数的65.07%

 

啃哥评点:

上述四段内容,与91日新三版公司答记者问内容完全一样。啃哥在之前关于新三板的四篇文章中已专门进行了分析,此处不再赘述。有兴趣的读者请参见啃哥的文章如下:

 [9.3]:新三板系列分析文章之四:啃哥评点: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就近期热点问题答记者问 (问答1

[9.7]:新三板系列分析文章之五:啃哥评点: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就近期热点问题答记者问 (问答2);

[9.7]:新三板系列分析文章之六:啃哥评点: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就近期热点问题答记者问 (问答3-5);7

[9.8]:新三板系列分析文章之六:啃哥评点: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就近期热点问题答记者问 (问答6-9

 

证监会在问答中,给了新三板如此高的充分的肯定,那么,相信新三板管理公司更可以迈开步子,大胆向前了。

 

啃哥认为:这个社会也许就是批评太少,恭维太多,才导致很多时候很多问题流于表面,没有深入,没有分析,没有检验,没有规划。所有的人都在歌功颂德。而我更愿意啃一啃,啃出味道,啃出精彩来。

 

2014910

开始于730分,完成于9

啃哥张驰于北京记

 

 

以一首汪国真的《跨越自己》,结束此文,送给读者:

 

 

跨越自己

汪国真

 

我们可以欺瞒别人

却无法欺瞒自己

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

青春就不再是一个谜

 

向上的路

总是坎坷又崎岖

要永远保持最初的浪漫

真是不容易

 

有人悲哀

有人欣喜

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

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证监会政策系列分析文章目录索引:

1[7.18] 证监会政策系列分析文章之一,啃哥评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2[7.21] 证监会政策系列分析文章之二,啃哥评点:证监会711日新闻发布会

3[7.23] 证监会政策系列分析文章之三,啃哥评点: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关于新三板的重要发言实录

4[7.27] 证监会政策系列分析文章之四,啃哥评点:证监会725日新闻发布会

5[7.29] 证监会政策系列分析文章之五,啃哥评点:山河智能董秘亲口承认利益输送 神秘录音曝光

6[8.10] 证监会政策系列分析文章之六,啃哥评点:证监会81日新闻发布会

7[8.11] 证监会政策系列分析文章之七,啃哥评点:证监会88日新闻发布会

8[8.14] 证监会政策系列分析文章之八,啃哥评点:全国股转系统811日答记者问

9[8.20] 证监会政策系列分析文章之九,啃哥评点:国务院一月内两提降低融资成本,力挺新三板

10[8.20] 证监会政策系列分析文章之十,啃哥评点:中小板,创业板与新三板对比分析(重新整理版)

11[9.8] 证监会政策系列分析文章之十一,啃哥评点:中国证监会201495日新闻发布会

12[9.10] 证监会政策系列分析文章之十二,啃哥评点:中国证监会2014829日新闻发布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