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沛郁:归朝欢·斗转星移

(2025-11-08 15:11:25)
分类: 杨柳依依
杨沛郁:归朝欢·斗转星移


    斗转星移时序促。桃李春风盈竹户。水光潋滟柳啼莺,一生走上耕耘路。余生忙碌碌。自来五谷珍如玉。小村里,榆槐松桦,四季兰荃笃。
    尽管桑麻三千亩。唯有诗书不可误。跻身实践授真知,少年都向云窗读。梅魂相映处。始将新竹留风骨。登危楼,人生如梦,痴醉枫红顾。杨沛郁《归朝欢·斗转星移》
    下边解析一下当代词人杨沛郁的这首《归朝欢·斗转星移》
    上阕解析
    1.斗转星移时序促:“斗转星移”写星辰变换,暗喻时光流逝,“时序促”直接点出岁月匆匆,奠定全词时光易逝的基调。
    2.桃李春风盈竹户:描绘春日美好景致,桃李绽放、春风满院、竹影映户,营造出清新雅致的村居氛围。
    3.水光潋滟柳啼莺:续写春景,湖水波光粼粼,柳树依依,黄莺啼鸣,动静结合,展现生机盎然的画面。
    4.一生走上耕耘路:由景入情,感慨自己一生投身耕耘(可指农事劳作,也含育人、治学的深耕),点明人生选择。
    5.余生忙碌碌:简洁直白写晚年仍忙碌不停,体现对所行之路的执着坚守。
    6.自来五谷珍如玉:表达对粮食的珍视,暗含农耕生活的质朴认知与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7.小村里,榆槐松桦,四季兰荃笃:勾勒小村四季景致,榆槐松桦挺秀,兰荃(香草)四季常青,既写自然之美,也暗喻品性如草木般坚韧笃实。
    下阕解析
    1.尽管桑麻三千亩:“桑麻三千亩”极言农事之繁(或事业之广),“尽管”二字转折,引出下文对精神追求的侧重。
    2.唯有诗书不可误:强调在忙碌的实务中,诗书典籍的学习与传承不可荒废,凸显对文化素养的重视。
    3.跻身实践授真知:体现务实理念,主张通过实践传授真正的知识,暗含育人者的责任担当。
    4.少年都向云窗读:描绘少年学子在窗下苦读的场景,寄寓对后辈勤学上进、传承文脉的期许。
    5.梅魂相映处:以梅花的傲骨精神自比,暗示自身品格与梅魂相融,坚守高洁气节。
    6.始将新竹留风骨:借新竹的挺拔喻指培养后辈要有坚韧风骨,体现育人的深层追求。
    7.登危楼,人生如梦,痴醉枫红顾:登高望远时生发感慨,“人生如梦”是对岁月的释然,“痴醉枫红”则以秋日枫红的绚烂,表达对人生过往与眼前美景的眷恋与珍视。
    这首词以时序流转为线索,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既展现了村居生活的质朴美好,也抒发了对耕耘、治学、育人的坚守,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
    杨沛郁《归朝欢·斗转星移》艺术特色赏析
    1.景情交融,意境浑成:上阕以“桃李春风”“水光潋滟”等春日景致开篇,勾勒清新村居画面;下阕“枫红”“梅魂”等意象又添高洁意境,景随情转,情与景相互渗透,将岁月感慨、人生坚守融入自然景致中,形成质朴而深远的艺术境界。
    2.意象鲜活,象征精妙:词中“五谷”“桑麻”暗喻农耕与实务的坚守,“梅魂”“新竹”象征高洁品格与后辈风骨,“诗书”“云窗”凸显文脉传承,寻常意象被赋予深层寓意,让情感表达更含蓄蕴藉。
    3.结构严谨,脉络清晰:以“斗转星移”的时序变化为线索,上阕叙村居耕耘之态,下阕转写诗书育人之责,由景入情、由事入理,从自身经历延伸至对后辈的期许,最后以登高抒怀收束,层层递进,章法井然。
    4.语言质朴,蕴藉深厚:“余生忙碌碌”“唯有诗书不可误”等句直白自然,如话家常;而“梅魂相映”“新竹留风骨”等表达又凝练雅致,质朴中见文采,通俗中含深意,兼具生活化与文学性。
    ————————
    杨沛郁《归朝欢·斗转星移》的情感表达真挚深沉,围绕时光、坚守与期许层层展开:
    1.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斗转星移时序促”起笔,暗含对岁月匆匆、人生易逝的淡淡怅惘,结尾“人生如梦”则化为对过往的释然。
    2.对耕耘与实务的坚守:“一生走上耕耘路”“余生忙碌碌”“自来五谷珍如玉”,抒发了对农耕(或育人、治学)之路的执着,以及对劳动与实务的尊重。
    3.对诗书文脉的珍视:“唯有诗书不可误”“少年都向云窗读”,凸显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寄寓着希望后辈勤学、延续文脉的殷切期许。
    4.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与传承:“梅魂相映处”“始将新竹留风骨”,以梅、竹自喻,既表达自身坚守高洁气节的追求,也体现培养后辈风骨的育人情怀。
    5.对生活与人生的热爱:从春日“桃李春风”到秋日“痴醉枫红”,将对村居自然之美的喜爱与对人生过往的眷恋融为一体,情感温暖而厚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