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沛郁:水龙吟·立秋

(2025-08-07 10:26:40)
分类: 杨柳依依
杨沛郁:水龙吟·立秋


  芙蕖出水迎秋吐,柳岸小溪清浅。柴门半掩,芸窗初启,墨香犹暖。燕绕回廊,蝉鸣深树,野菊欲绽。看平畴稻浪,绵延百里,籽粒长,晴光满。
  
  炎夏匆匆过去,趁微凉,荷锄晨晚。田间足迹,汗湿衣袂,日星相伴。豆架牵藤,鲈鱼上市,芋头慵懒。待丹枫尽染,盈车嘉穗,把清樽劝。杨沛郁《水龙吟·乙巳年立秋》2025.8.7
  
  这首《水龙吟·立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立秋时节的田园风光与农忙景象,字里行间满是对秋日的期待与生活的热忱。逐句解析如下:
  
  上阕:立秋初至的田园景致,静中有生机
  
  1. 芙蕖出水迎秋吐,柳岸小溪清浅
  
  立秋刚到,荷花(芙蕖)仍在水面绽放,仿佛特意迎接秋日的到来;岸边柳树低垂,溪水清澈见底,水位因秋燥而显得浅平,勾勒出秋日初临的清爽。
  
  2. 柴门半掩,芸窗初启,墨香犹暖
  
  农家柴门半开半掩,透着随性自在;书房的窗户(芸窗,借指书斋)刚刚打开,屋内残留的墨香还带着暖意——暗写主人晨起后或临窗读书、或挥毫泼墨的闲逸,与田园景致相融。
  
  3. 燕绕回廊,蝉鸣深树,野菊欲绽
  
  燕子绕着屋檐回廊飞舞,秋蝉在深林中仍有残鸣(虽已入秋,蝉声未绝,显季节过渡),野生的菊花正含苞待放,藏着秋日将盛的生机。
  
  4. 看平畴稻浪,绵延百里,籽粒长,晴光满
  
  放眼广阔的田野(平畴),稻穗随风起伏如浪,绵延百里;稻粒饱满修长,在秋日晴空下泛着金光,满是丰收的预兆,点出秋日核心的“丰”景。
  
  下阕:秋凉渐起的农忙与期盼,动中见闲适
  
  1. 炎夏匆匆过去,趁微凉,荷锄晨晚
  
  炎热的夏天匆匆离去,趁着初秋的微凉,农人早晚扛着锄头到田间劳作,点出立秋后农忙的开始,呼应“秋收”主题。
  
  2. 田间足迹,汗湿衣袂,日星相伴
  
  田间布满劳作的足迹,汗水浸湿了衣衫,从清晨到日暮,唯有日月星辰陪伴——写农人的辛劳,也透着对丰收的执着。
  
  3. 豆架牵藤,鲈鱼上市,芋头慵懒
  
  豆藤顺着支架攀爬蔓延,是秋日作物的生长之景;此时鲈鱼正肥美上市,是时令鲜味;芋头在土里慢慢生长,似“慵懒”般不急不躁,尽显田园物产的自然时序。
  
  4. 待丹枫尽染,盈车嘉穗,把清樽劝
  
  等到深秋枫叶红透山林,丰收的谷物装满车(盈车嘉穗),便举起酒杯相互劝饮,共享丰收的喜悦——以对未来的憧憬作结,让辛劳有了甜蜜的归宿。
  
  全词以“立秋”为节点,上阕绘景,下阕写人,从自然景致到人文活动,从当下风光到未来期盼,将秋日的清爽、生机与农人的勤劳、闲适融为一体,充满质朴的生活气息与对丰收的热爱。
  
  ————————
  
  杨沛郁的《水龙吟·立秋》以立秋时节的田园风光与农忙生活为载体,字里行间流淌着多重真挚情感,可从三个层面理解:
  
  一是对秋日景致的欣喜与热爱。上阕描绘荷花迎秋、溪清柳柔、燕舞蝉鸣、稻浪绵延的景象,将立秋初至的清爽、生机与丰收预兆细致铺展,“晴光满”三字更是满溢着对秋日清朗与自然生机的悦纳,可见词人对秋日田园风光的由衷欣赏。
  
  二是对田园生活的闲适与满足。“柴门半掩”“芸窗初启”“墨香犹暖”勾勒出宁静的农家日常,透着与世无争的闲逸;下阕“豆架牵藤”“鲈鱼上市”“芋头慵懒”等细节,既写作物生长的自然之趣,也暗含对田园物产与时令之味的满足,尽显对质朴生活的安然接纳。
  
  三是对劳作与丰收的珍视与期盼。下阕“荷锄晨晚”“汗湿衣袂”“日星相伴”刻画农人劳作的辛劳,却无丝毫怨怼,反显对耕耘的踏实;而“待丹枫尽染,盈车嘉穗,把清樽劝”的展望,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对丰收的热切期盼与共享喜悦的憧憬,藏着对劳动价值的肯定,也传递出对生活的热忱与希望。
  
  整首词以景载情,以事传意,将自然之美、生活之趣、劳作之实、丰收之盼融为一体,最终落脚于对平凡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馈赠的感恩,质朴而温暖。
  
  ——————…
  
  杨沛郁的《水龙吟·立秋》在艺术表现上兼具细腻的观察力与质朴的生活气息,其特色可从以下几方面赏析:
  
  一、以“时序过渡”为脉络,融景入情见层次
  
  词作紧扣“立秋”这一季节节点,巧妙捕捉“夏末秋初”的过渡性特征,使景物与情感随时间自然流转。上阕写初秋初至的“静景”:荷花未谢(“芙蕖迎秋吐”)、蝉鸣未绝(“蝉鸣深树”),既有夏日余韵,又添秋日清爽(“小溪清浅”“晴光满”);下阕转入秋凉渐起后的“动景”:农人趁凉劳作(“荷锄晨晚”)、作物应时生长(“豆架牵藤”“芋头慵懒”),最终以深秋丰收(“丹枫尽染”“盈车嘉穗”)作结。全词从“当下之景”到“未来之盼”,时空层次分明,景随情迁,情因景生,如一幅渐次展开的秋日长卷。
  
  二、白描手法见真趣,细节勾勒显生机
  
  词人善用简练质朴的白描,以生活化的细节勾勒田园风貌,不加雕琢却鲜活可感。写农家日常,“柴门半掩,芸窗初启,墨香犹暖”,三笔便勾勒出宁静闲逸的生活气息,“墨香犹暖”更暗藏人的活动痕迹,静中含动;写自然风物,“燕绕回廊”以“绕”字显燕子灵动,“野菊欲绽”以“欲”字藏含苞之态,“芋头慵懒”更以拟人化的“慵懒”写作物生长的从容,赋予静物以生命感。这些细节未经浓墨重彩,却如工笔小画,让立秋时节的田园既有烟火气,又不失诗意。
  
  三、“物—人—情”三重交织,托物言志藏真意
  
  词作以“物”为基,以“人”为脉,最终落脚于“情”的抒发,形成紧密的情感闭环。上阕铺陈自然之物(芙蕖、柳溪、燕蝉、稻浪),既写秋日之美,也暗喻丰收之望;下阕转入人的活动(荷锄劳作、盼丰收),以“汗湿衣袂”写辛劳,以“鲈鱼上市”写时令之乐,将人的生存状态与自然节律相融。而“把清樽劝”的结句,更是将物的丰收、人的劳作与情的满足(对生活的热爱、对收获的喜悦)凝聚一处,使“立秋”不仅是季节符号,更成为承载“耕耘—收获—感恩”生命体验的载体,托物言志不着痕迹,情感真挚厚重。
  
  四、语言质朴见凝练,雅俗相融显自然
  
  全词语言洗练通俗,无华丽辞藻,却暗含锤炼之功。“清浅”“犹暖”“欲绽”等词精准描摹状态,“牵藤”“慵懒”“盈车”等语贴近生活,口语化的表达(如“趁微凉,荷锄晨晚”)如话家常,却与“芸窗”“平畴”“嘉穗”等稍显典雅的词汇自然融合,既保持了田园题材的质朴,又不失词体的含蓄韵味。这种雅俗相济的语言风格,恰与立秋时节“既有夏日余温,又含秋日清肃”的特质相契,读来亲切而有余味。
  
  综上,这首词以时序为线,以细节为骨,以真情为魂,将立秋的自然之美、田园之趣与人间之乐熔于一炉,于平淡中见深意,于质朴中显匠心,堪称描摹秋日田园生活的佳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